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栀子根(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栀子根(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栀子根,中药名。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根。植物山栀,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痢疾,胆囊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乳腺炎,风火牙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栀子根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茜草目
  • 科 :茜草科
  • 属 :栀子属
  • 种 :山栀
  • 采收时间:全年
  • 分布区域:我国中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形态特征

山栀,别名栀子《中国植物志》。常绿灌木,高1-2米。小枝绿色,幼时被毛,后近无毛。单叶对生,稀三叶轮生,叶柄短;托叶两片,生于叶柄内侧;叶片革质,椭圆形、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4厘米,宽2-7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侧脉羽状。花大,极芳香,顶生或腋生,具短梗;萼绿色,长2-3厘米,裂片5-7,线状披针形,通常比萼简稍长;花冠高脚碟状,白色,后变乳黄色,基部合生成筒,上部6-7裂,旋转排列,先端圆;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花药线形,纵裂,2室;雌蕊1,子房下位,1室。果实深黄色,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厘米,有5-9条翅状纵棱,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种子多数,鲜黄色,扁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入肝、胆、胃经。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黄疸型肝炎,痢疾,胆囊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乳腺炎,风火牙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治黄疸山栀根30-60g。煮瘦肉食。(《岭南草药志》)

2、治感冒高热山栀子根60g,山麻仔根30g,鸭脚树二层皮60g,红花痴头婆根30g。煎服,或加酒少许服。(《岭南草药志》)

3、治鼻血山栀根30g,白芍15g。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4、治便血鲜栀子根30g,黑地榆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赤白痢疾栀子根和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6、治米汤样尿黄栀子根30g。绵毛旋覆花根30g。加水同瘦猪肉炖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7、治肾脏性水肿黄栀子根120g,孵仔母鸡1只。将药根与鸡加水炖烂,去渣食之。(《岭南草药志》)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忌服。

现代应用: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鉴别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往形,有分枝,多已切成短段,长2-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谒色,具有瘤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 以根肥大、短段大小均匀、不带茎枝者为佳。 [1]

相关论述

* 1、《分类草药性》:“治妇女血气不和。”

*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开心窍,解心热,通小便。治黄疸,吐血,痢血,五淋,跌打等症。”

栀子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栀子根是一种中药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根。它多在秋天采挖,采挖以后去掉泥沙,切段晒干入药,栀根在国内分布范围很广,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栀子根药用价值很高,能治疗多种疾病。

栀子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栀子根的功效

栀子根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也能凉血泻火,它对人类的黄疸性肝炎以及感冒高烧还能肾炎水肿等多种常见病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另外栀子根对人类的口舌生疮和乳腺炎还有疮疡肿毒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2、栀子根炖瘦肉

栀子根炖瘦肉是它的常见吃法之一,平时人们可以取栀子根二两,猪瘦肉三百克,把瘦肉切成块状与栀子根加清水一起炖制,炖好以后加食用盐调味,直接吃肉喝汤,能让人类的黄疸很快消退。 [2]

3、栀子根炖冰糖

栀子根平时可以用冰糖一起炖制服用,炖制时可以把取栀子根一两加冰糖十克,再加入清水,一起炖制,炖以后喝汤,对人类的赤白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它栀子根与旋覆花根一起加瘦肉炖制还能治疗人类的汤样尿。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栀子根(茜草科、栀子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栀子花洗根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