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柳叶菜(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柳叶菜(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
别名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cm。茎圆柱形,绿色,入秋变淡红色,被曲柔毛。无基生叶,芭生叶对生,具长1-2mm的短柄;叶近革质,常反折,通常卵形,有时披针形,先端急尖而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高海拔的叶大都长1-2cm,宽4-6mm,低海拔的叶长4-4.5cm,宽1.8-2cm。有19属650余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但以北美西部为多;中国有4属47种,分布于南北各省,但以西南部为最丰富。另外有5属约16种系引种栽培或已归化。柳叶菜的嫩苗嫩叶可作色拉凉菜;根或全草入药,可消炎止痛、祛风除湿、跌打损伤,活血止血、生肌之效。
目录
柳叶菜(学名:Epelobium hirsutum L.)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柳叶菜
- 拉丁学名:Epelobium hirsutum L.
- 别 名: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桃金娘目
- 科 :柳叶菜科
- 属 :柳叶菜属
- 种 :柳叶菜
- 分布区域: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亚洲及欧洲、北非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草本,有时近基部木质化,在秋季自根颈常平卧生出长可达1米多粗壮 地下葡匐根状茎,茎上疏生鳞片状叶,先端常生莲座状叶芽。茎高25-120(-250)cm,粗3-12(-22)mm,常在中上部多分枝,周围密被伸展长柔毛,常混生较短而直的腺毛,尤花序上如此,稀密被白色绵毛。叶草质,对生,茎上部的互生,无柄,并多少抱茎;茎生叶披针状椭圆形至狭倒卵形或椭圆形,稀狭披针形,长4-12(-20)cm,宽0.3-3.5(-5)cm,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近楔形,边缘每侧具20-50枚细锯齿,两面被长柔毛,有时在背面混生短腺毛,稀背面密被绵毛或近无毛,侧脉常不明显,每侧7-9条。总状花序直立;苞片叶状。
花直立,花蕾卵状长圆形,长4.5-9mm,径2.5-5mm;子房灰绿色至紫色,长2-5cm,密被长柔毛与短腺毛,有时主要被腺毛,稀被绵毛并无腺毛;花梗长0.3-1.5cm;花管长1.3-2mm,径2-3mm,在喉部有一圈长白毛;萼片长圆状线形,长6-12mm,宽1-2mm,背面隆起成龙骨状,被毛如子房上的;花瓣常玫瑰红色,或粉红、紫红色,宽倒心形,长9-20mm,宽7-15mm,先端凹缺,深1-2mm;花药乳黄色,长圆形,长1.5-2.5mm,宽长0.6-1mm;花丝外轮的长5-10mm,内轮的长3-6mm;花柱直立,长5-12mm,白色或粉红色,无毛,稀疏生长柔毛;柱头白色,4深裂,裂片长圆形,长2-3.5mm,初时直立,彼此合生,开放时展开,不久下弯,外面无毛或有稀疏的毛,长稍高过雄蕊。
蒴果长2.5-9cm,被毛同子房上的;果梗长0.5-2cm。种子倒卵状,长0.8-1.2mm,径0.35-0.6mm,顶端具很短的喙,深褐色,表面具粗乳突;种缨长7-10mm,黄褐色或灰白色,易脱落。花期6-8月,果期7-9月。染色体数n=18。
繁殖方式
柳叶菜繁殖采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和扦插繁殖。
种子
1)、种子收集:每年9~10月,柳叶菜蒴果成熟即可采集,把蒴果剪掉,放在地上,太阳一晒,蒴果开裂,种子出来,去掉杂质,将种子收集起来,即柳叶菜播种材料。种子可干藏,翌年播种,播前温水浸种12h,催芽5~7天,在20~25℃条件下约1周出苗。
2)、整地作床:苗圃选在通风向阳山坡,播前进行细致整地,使土块均匀,达到细、平、匀。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且灌足水,保墒使土壤湿润。
3)、播种:春播和秋播均可,多在早春进行。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每千克种子约有40万粒。每公顷播种量为7.5kg,必须浅播,播完后,上面薄薄的盖上土,种子易萌发。幼苗高5~6cm时分苗,经过1次分苗后于5月初定植露地。
扦插
在生长季进行扦插。主要作法是摘取带顶芽的嫩苗,摘后即置入盛清水的提桶内,避免嫩芽萎蔫并防止污染。播时摘去下部叶片,密插入湿沙床或蛭石内,在全光照或半光照下,经常喷雾保湿,适宜温度15~20℃,一般插后10~15天可以生根,约1个月可移到圃地或上盆种植。
繁殖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将地下横走根状茎挖出,切割成若干段埋入地下,即可长成新的植株。在秋季柳叶菜分株时,一定要带好土球,上部分茎干可剪去一部分,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达到水分代谢平衡。采挖时不要伤根,带好土,用袋子或花盆包装,这样有利于成活。分株完后,须经常保持湿润,运到栽培地时,快速进行种植。种植好后,要灌足水分,搭好遮阴凉棚,这样可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
栽培技术
养护
播种苗5月份可定植;扦插苗9月份或翌年春季进行定植,株距30cm。柳叶菜喜光、喜凉爽及湿润气候,因此,栽培时要注意多浇水,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柳叶菜喜排水良好、肥沃和湿润的土壤,因而可定期施肥及灌水。
肥水
定植后,可每10~15天浇水1次,施足基肥,在其生长期可追施稀薄人粪尿肥1~2次。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栽培适时浇水。柳叶菜通常不分枝,可于花序形成前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则每一侧枝顶端均可形成花序,并且可以矮化株形,大大增加其观赏价值。开花后剪去上部花枝,促进新生分枝,可形成新花芽,继续开花。
病虫防治
腐烂病
腐烂病防治发病后,植株根部逐渐变色腐烂,叶片萎蔫干枯,后致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可用1%石灰水,或用50%托布津1500倍液,也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浇灌。 [1]
斑枯病
(1)症状:此病主要是为害叶片。患病后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淡褐色,直径2~3mm,边缘呈紫红色,中间褐色,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2)发病原因:婴病原为月见草壳针孢(Septoria oenotherae Westd.),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器吸水后释放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害田间传播主要靠雨滴飞溅和气流,种子带菌造成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栽培管理差、植株生长衰弱易发病。7~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3)防治方法:
- ①秋季彻底清除田间病残叶,集中烧掉或深埋,以降低田间越冬菌源量。
- ②播种前用50%多菌灵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30分钟,晾干后再种。
- ③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万霉灵600倍液等药剂喷雾1次,间隔10~15天。
《全国中草药汇编》:柳叶菜
拼音注音:Liǔ Yè Cài
别名: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湖南]
来源: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 L.,以花、根、带根全草入药。夏季采花;秋季采根或带根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花:清热消炎,调经止带,止痛。用于牙痛,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2~3钱,根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粉调敷患处。
备注:(1)湖南地区尚有用全草治水泻肠炎,用量1两,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柳叶菜
拼音注音:Liǔ Yè Cài
别名:地母怀胎草、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水接骨丹、水窝窝、九牛造接骨丹、水接骨、继母怀胎、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样干鱼草、光明草、小杨柳、锁匙筒、白带草、怀胎草、白带丹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elobium hirsut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800m的林下湿处,沟边或沼泽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新疆、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密生展开的白色长柔毛及短脾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无柄,有叶延,略抱茎,两面被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3cm,宽7-17mm,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齿。花两性,单生于叶腋,浅紫色,长1-1.2cm;萼筒圆柱形,裂片4,长7-9mm,外面被毛;花瓣4,宽倒卵形,长1-1.2cm,宽5-8mm,先端凹缺,2裂;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柱头4裂,短棒状至棒状。蒴果圆柱形,具4棱,4开裂,长4-7cm,被长柔毛及短腺毛;果柄长0.5-2cm,密生小乳突。种子椭圆形,棕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种缨。花期4-11月。
化学成分:柳叶菜地上部分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3-甲氧基没食子酸(3-methoxy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和金丝桃甙(hyperoside)。另外本品还含山奈酚(kaemp ferol),槲皮素(querc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杨梅树皮素芸香糖甙(myricetin rubinoside)和异槲斗酸(isovalonic acid)。此外,叶和花还含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楂酸(crateg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和23-羟基委陵菜酸(23-hydroxytormentic acid)。 [2]
性味:味苦;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消食理气;活血接骨。主湿热泻痢;食积;脘腹胀痛;牙痛;月经不调;经闭;带下;跌打骨折;疮肿;烫火伤;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鲜品揭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外涂。
药理作用:叶,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中毒可发生癫痫样惊厥与昏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