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梅仙镇龙云村

梅仙镇龙云村,原名后山,旧属十都,位于尤溪县西北部,距乡镇所在地19公里,离县城37公里,东与下保、乾美村相邻,南与双峰村交壤,西与云林、东坪连山连水,北与丈际村相毗邻。村里分上洋、下洋两个自然村,有吴、邓、陈、施、肖、曾、郭等姓氏人家居于此地。[1]

村庄座落于著名风景区倒排岩山脚下,山上源头泉水汇聚成流,顺着坑沟流淌,途经村子中央缓缓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村内地势平坦,房屋依山而建。

中文名:龙云村

别 名:后山,西山

行政区类别:村

电话区号:0598

邮政区码:365121

地理位置: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

目录

地理位置

龙云村历史悠久,与邻村的“云林村”同宗同源,两村村民相互往来,情感深切。村民们靠勤劳致富,从改革开放30年来全村人民团结协作,共建家园。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村里只要有哪家有喜事了,基本上各家各户都会前来贺喜,都会前来帮忙。形成了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里每到农忙时节,田间都会见到成群结队的人们在辛勤劳作着,他们今天一群在这家收割,明天这家结束了就到另一家。这样既每家都把农作物收割完毕,有增进了村民的感情。

龙云村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村落,村名每年都会举行庙会等活动来祈福平安与丰收。说道佛教不得不提到倒排岩,倒排岩:海拔1269.8米,位于龙云村内,从村尾就能看到倒排岩的七层台阶,甚是壮观。

人文历史

据《延陵吴氏》族谱记载,吴氏入闽始祖吴圆元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5年),四世吴丕烈于唐太和年(公元827年至1836年)带家族由古桥头迁居延津沈州(今尤溪)开基立祖。七世吴宠垂带子侄品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等十余人迁居蓬莱口开基立祖。九世吴品三后裔子孙迁居葛竹,十七世吴二十,于元朝至元三年由湖坪迁居漳平溪南镇溪南村开基立祖。十九世吴三十长子吴佛才,于明朝中叶(那时年份无记载),由漳平溪南大坑迁居尤溪县梅仙镇双峰村大炉磨麦坪,二十世吴佛才三子吴元永迁居双峰北山定居立祖。

龙云吴氏始祖吴伯盛从双峰北山迁徙后山茶树兜,搭草屋暂居,后为第一祖祠。其子来一观(绰号)搬至焦林坑繁衍生息,其后裔为了发展后人,又从焦林坑迁居后山,具体哪一位玄孙,至今仍无从考究。

吴氏在后山繁衍渐旺,祖上曾分一房、二房、四房。三房则不知何因,自行消匿。

气候特色

2~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1月为冬季。

累年年平均气温19.2℃。最低年18.6℃,最高年20.2℃(1998年,创该村年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0~12.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9℃。极端最高气温40.3℃(1992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7.8℃(1999年12月23日,创该村气温最低记录)。日最高气温≥35℃、38℃的最高温天气平均每年分别是45天和6天。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是夜晨(5~7时)气温最低,午后(14~16时)气温最高。

传统节日

立春节: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鸣炮放烟花,称“接春”,迎接“春神”到来。

过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早餐煮九米粥,称“穷九”,晚餐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酒菜,叫“做富”,预示先穷后富。九米粥,是用灿米、粳米、糯米、花生、豆类、红枣、杏仁、糖等九种混合煮成。农村人家还有分送九米粥给出嫁女儿或左右邻里,或任熟人来家品尝九米粥的习俗。

采青节: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农村人家有食“艾粿”习俗。是用采集的艾草嫩叶煮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粿。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粿,以祛邪气。

立夏节:立夏这天,农家有食用“夏粿”习俗。是以米粿为皮,竹笋为馅,包成半月形,称“夏粿”。城里人称其“粿夹”。有的还用红糟煮小竹笋、猪肉等为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俗称“七月半”,也有叫“鬼节”。举行祭拜祖先活动。

扫墓节: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农村各族都必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墓结束,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猪肉、鸭肉和酒菜。有的把祭品带回家办酒席。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出嫁女要给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礼饼,以示团圆。这天,各户家人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明月,欢度团圆之夜。

立冬节:这天,农户人家舂糯米,食糍粑,或舂粳米,食白粿,以庆粮食收成。有的还吃草根汤,滋补身体,湿热御寒。

冬至节: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团丸为食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团丸,称“小糍子”。以示子孙满堂。

著名建筑

西山厝

西山厝建筑古朴,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分上下厝,屋后樟,远远望去,十分壮观,它是原国民政府尤溪县征兵主任吴家驹的老宅。

视频

尤溪梅仙镇下保村的再生稻示范片里,近百亩的紫云英竞相开放 00:5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