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格拉齊亞·黛萊達

Bubble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16日 (六) 11:34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格拉齊亞·黛萊達簡介

玛丽亚·格拉齊亞·科西马·黛萊達意大利语Maria Grazia Cosima Deledda,1871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意大利萨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1927年凭作品《邪恶之路》(La Via Del Male,1896年)获得192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1]

從小就生活在薩丁島的黛萊達,十歲之後就再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但她透過廣泛閱讀各種文學作品,開啟她的創作之路。早期作品風格較為濃豔,之後受拜倫雨果等人影響,使她的小說由浪漫主義轉入現實主義,並形成她獨特的樸質犀利風格[2]

她善於以細膩抒情的筆觸描繪薩丁島的風土人情,人物刻畫生動,筆觸簡潔樸實。其名作《母親》(La madre)被稱之為「最輝煌的作品」。

她維持數十年規律寫作的生活,並成為一位多產的作家。另著有《邪惡之路》(La Via Del Male)、《撒丁島的故事》(Racconti sardi)、《誠實的靈魂》(Anime oneste)、《離婚後》(Dopo il divorzio)、《常春藤》(L'edera)、《風中的蘆葦》(Canne al vento)、《愛的印章》(Il sigillo d'amore)、《科西瑪》(Cosima)等書。

目录

諾貝爾文學獎之路

黛萊達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第二位獲獎的女作家。早在一九一三年,當她四十二歲時,她就已被提名,經過多年的角逐,直到十三年後的一九二六年,她才獲得這一殊榮。她的獲獎是因為“她那為理想所鼓舞的作品,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繪了她海島故鄉的生活,并以同情的態度處理了一般人類問題”。 從二十年代開始,黛萊達的創作有了新的突破,更註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和挖掘,而且背景也由撒丁島逐步轉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她後期的創作中,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母親》(1920)、《孤獨者的秘密》(1921)、《逃往埃及》(1925)、《阿納萊娜·比爾希尼》(1927)及短篇小說集《森林中的笛聲》(1923)、《為愛情保密》(1926)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