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遗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核外遗传又称细胞质遗传。指由核外(细胞质)的遗传 物质所控制的遗传。真核细胞生物在核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少量的DNA,分别称为线粒体DNA (mtDNA)和叶绿体DNA (ctDNA),这些遗传单位统称 为核外遗传因子。[1]
中文名:核外遗传
特 点:自主复制
见载刊物:《遗传学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公布时间:2007年 [2]
核外遗传:
特点:核外遗传因子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中,他们能够自主复制,其遗传行为的传递不按核基因的方式进行,也不出现相应的分离比,故又称之为非孟德尔式遗传。核外遗传的特点是:细胞器基因组通过细胞质由一代传给另一代;亲本等位基因的分离比是4:0,而不同于细胞核基因中的2:2分离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杂交子代的某些性状只具有母本的表现型。此外,核外因子不能进行遗传作图。
核外遗传的分类
1线粒体遗传,如酵母菌的小菌落突变
2叶绿体遗传,如衣藻的叶绿体遗传
3细胞内敏感性物质的遗传,如草履虫放毒性的遗传,果蝇的感染性遗传
4母体影响,包括短暂的母体影响和持久的母体影响 [3]
视频
核外遗传的概念
参考文献
- ↑ [官大威.法医学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 ↑ 911查询,引用日期2021-07-06]
- ↑ [戴灼华.遗传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P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