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柔毛杜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柔毛杜鹃

中文学名:柔毛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pub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杜鹃花目

科:杜鹃花科

属:杜鹃属

种:柔毛杜鹃

命名者及年代:Balf.f. & Forrest, 1920

柔毛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pubescens Balf. f. et Forrest):小灌木,高可达1米,多分枝。叶多数,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较叶上面更密被柔毛和细刚毛,叶柄毛被同茎。花序数个腋生于枝顶叶腋;花芽鳞革质,圆形,有3-4朵花;花梗被短柔毛、刚毛和鳞片;花萼小,花冠小,具短漏斗状的花冠管和开展的裂片,淡红色,裂片长于花冠管,花丝基部无毛,花柱洁净。蒴果长圆形,5-6月开花。 产中国四川、云南。生于海拔2700-3500米的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木里。 该物种有人工引种栽培 ,花朵可植于庭园花坛中、亦可作切花瓶插,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1]

柔毛杜鹃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米许,多分枝。幼枝短而细弱,密被短柔毛和细刚毛,并杂生红色或桔红色凹陷的鳞片,老枝深灰色,余留毛被。

叶多数,散生枝上和聚集在顶芽外围,迟生的叶变小,紧贴如芽的外被物,叶片厚革质,狭长圆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约2.2厘米,宽约6毫米,顶端锐尖,具短尖头,边缘反卷,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和细刚毛,疏生少数鳞片,下面灰绿色,较叶上面更密被柔毛和细刚毛,被鳞片,中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隆起;叶柄长约3毫米,毛被同茎。 花序数个腋生于枝顶叶腋;花芽鳞革质,圆形,有小短尖头,外面密被鳞片和微柔毛,边缘有短睫毛;花序近伞形,有3-4朵花;花梗长6-8毫米,被短柔毛、刚毛和鳞片;花萼小,外面密被柔毛和鳞片,裂片不明显,边缘多少有细刚毛;花冠小,长约8毫米,具短漏斗状的花冠管和开展的裂片,淡红色,裂片长于花冠管,外面被鳞片;雄蕊8-10,不等长,长雄蕊稍长于花冠,花丝基部无毛,稍上被短柔毛;子房5室,被鳞片和微柔毛,花柱洁净。 蒴果长圆形,长约6毫米,有鳞片和疏柔毛。花期5-6月。

柔毛杜鹃产地生境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木里西昌)、云南永胜和宁蒗的永宁之间),生于海拔2700-3500米的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木里。

柔毛杜鹃生长环境

土壤:杜鹃花对土壤要求是疏松、呈酸性pH值4-6,野生映山红、满山红适生pH值4.5左右的酸性土,大部分杜鹃喜pH值4.5-6.0,研究报道pH4-5时扦插成活率最高,但茎生长与根系生长的长度和质量pH4时最好。在pH值大于7以上及粘重土让生长不好 光照: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是植物对光照要求的定量指标:相对光强度达到60%左右时,杜鹃生长、发育、开花达到最佳。杜鹃喜光,但又怕强光,是属半荫偏阳植物。

柔毛杜鹃繁殖方式

分扦插繁殖和嫩枝繁殖。扦插繁殖是杜鹃花栽培中应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5-8厘米,剪除下部叶片,保留顶叶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处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气、富含腐植质的酸性土壤中,温度保持在20-25℃,遮阴并经常喷雾保湿,以促进萌发新根;嫩枝劈接对于难以成活的名贵品种如西鹃等,先剪去嫩枝约3-4厘米作接穗,将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鹃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阴棚下用塑料薄膜绑扎,并用塑料袋将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湿。

柔毛杜鹃栽培技术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

  1. 柔毛杜鹃,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