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天钧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杨天钧,男,1943年9月生于湖北浠水。曾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1]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炼铁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高教学会及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理事长。1994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

在高炉富氧喷煤,高炉控制,包头铌资源综合利用和熔融还原研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及省部级一、二等奖9项,部教材一等奖1项,指导博士后及研究生多名。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原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出生地点----湖北浠水

出生日期----1943年9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

人物经历

1965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毕业后,在冶金部四公司(攀钢前身)和鞍钢炼铁厂工作13年;

1978~1981年研究生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1982~1986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联合科研,并取得博士学位。

主要成就

⒈高炉富氧喷煤方面进行了燃烧机理、煤粉灰分等对造渣过程影响、高炉行程变化和煤粉高速喷入物理过程等系统性研究,提出的适量富氧、喷烟煤(或混合喷吹)、氧煤枪、催化燃烧及工业状态燃烧监测等开拓性成果为国内外钢铁界采用,工业试验效益显著,在全国推广。

⒉研究高炉数学模型和切合国情、不同容积高炉专家系统。

⒊参加开发包头铌资源综合利用流程,侧重提高铌收率并大幅度改善生产指标。承担了攀登计划熔融还原研究相关项目。

⒋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近40篇分别为SCI、EI、ISTP收录,40多篇为金属文摘收录,他人引用近200次。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中德合作项目研究铌资源利用;应韩国浦项(RIST)邀请主持高炉超量喷煤项目;与瑞典MEFOS研究所合作研究高炉模型及氧气高炉项目,率先研制的高炉煤粉燃烧实验装置、风口光纤内窥镜、红外热象煤粉温度分布辨识系统为国内外工业界广泛采用。

⒌致力学科建设,指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多名。

论文著作

有专著6种,发表论文80余篇,近40篇分别为SCI、EI、ISTP收录,40余篇为美国“金属文摘”收录,引用180余次。

论文

[1]国宏伟 陈令坤 左海滨 杨天钧 于仲洁.基于模糊推理的高炉炉温预报模型[J].钢铁研究,2007,35⑵:22~

[2]刘征建 左海滨 国宏伟 杨天钧.烧结机尾断面监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上)[J].冶金自动化,2007,31⑵:11~

[3]陈令坤 左海滨 于仲洁 杨天钧 周曼丽.高炉冶炼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J].钢铁,2006,41⑴:14~

[4]于仲洁 陈令坤 杨天钧 左海滨 国宏伟.武钢1号高炉冶炼专家系统开发的新进展[J].钢铁研究,2006,34⑷:1~

[5]薛文东 孙荣国 孙加林 宋文 杨天钧 洪彦若.分散剂对刚玉-氮化硅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J].耐火材料,2005,39⑶:165~

[6]程素森 利、磊 杨天钧.正常炉况下炉衬和冷却板稳态温度场的研究[J].钢铁,2004,39⑵:14~

[7]吕情恒 程素森 杨天钧.球体蓄热体的热饱和时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⑷:366~

[8]程树森 孙磊 杨天钧.异常炉况高炉冷却板及炉衬非稳态温度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⑷:360~

[9]青格勒 程树森 杨天钧 李士琦.步进梁式加热炉内的板坯温度场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⑵:164~

[10]唐复平 刘建华 包燕平 杨天钧.钢包保护套管中弥散微小气泡的生成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6⑴:22~

[11]程树森 杨天钧 左海滨 孙磊 杨为国 潘奉贤.高炉炉身下部及炉缸、炉底冷却系统的传热学计算[J].钢铁研究学报,2004,16⑸:10~

[12]程树森 杨天钧 左海滨 全强 王泽愍 吴启常.长寿高炉炉缸和炉底温度场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J].钢铁研究学报,2004,16⑴:6~

[13]罗维东 杨天钧.突出办学特色 汇聚一流人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⑵:16~

[14]马政峰 吴铿 杨天钧 左兵 赵勇 窦庆和 白兴利.安阳高炉喷吹瘦煤的安全控制[J].钢铁,2003,38⑾:5~

[15]吴铿魏欣张向国 杨天钧 陈春元 李安军.高炉喷煤交叉式双枪的基础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25⑹:515~

[16]马政峰 吴铿 杨天钧 左兵 张向国 窦庆和 魏群.放宽高炉喷吹煤粉粒度的工业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25⑶:211~

[17]杨天钧.整合高校科技实力 促进北京地区高技术发展[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⑼:6~

[18]杨天钧.钢铁华章[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⑹:9~

[19]程树森 杨天钧.影响高炉炉墙热负荷的因素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24⑷:407~

[20]程树森 杨天钧.高炉炉墙热负荷的传热学分析和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02,14⑵:5~

著作

杨天钧教授发表的专著有《高炉富氧煤粉喷吹》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高炉冶炼过程数学模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熔融还原》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高炉富氧喷煤一一氧煤混合与燃烧》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6部。

获奖记录

参加的《包头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及产品开发》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和国家一等奖(1991),

《包头特殊矿高炉富氧喷煤技术》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和国家二等奖(1995),

《高炉氧煤强化炼铁新工艺》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和国家三等奖(1998),

《高炉氧煤炼铁理论研究,1989》、《首钢人工智能高炉冶炼专家系统,1993》、《安钢300m3高炉冶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1997》分别获得冶金部、北京市、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著《熔融还原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获冶金部优秀教材奖(199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