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祥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祥琬,男, (1938-04-29) 1938年4月29日(86歲) 生,河南南阳人,中国应用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杜祥琬曾主持关于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曾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带领专家组制定强激光发展战略和计划,并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综合实验研究并解决多项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其科技成果曾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他还主持并参与了关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咨询研究工作,担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1]

人物经历

杜祥琬,1938年4月29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少时,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的父亲杜孟模对其影响较大,家中常有进步小说共杜祥琬阅读。

1953年,杜祥琬就读开封高中时,恰逢父亲北大毕业后在此任教并从事党组织地下工作。杜祥琬从一本前苏联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中受到启迪,同时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展为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1956年5月,杜祥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开封高中毕业,并被选为留苏预备生。由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杜祥琬在学习了一年俄语后进入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在数学力学系学习。

1959年,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积极推动下,30名优秀中国学生到前苏联留学,杜祥琬进入原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学习原子能,组织上为他选择了理论核物理专业。毕业之际,适逢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4年,杜祥琬从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参与核武器的研究。在这里,杜祥琬受到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一批一流科学家的教诲和指导。他接受的任务是参研氢弹原理的突破。

1966年底,杜祥琬加入青年科学家组成的热测试理论组,赴基地进行试验获得成功,被当时的新闻公报称为"一次新的核试验"。

1975年,杜祥琬受命牵头组建了中子物理研究室并任主任。

1985年,杜祥琬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2月,杜祥琬任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兼秘书长,协助首席科学家、院士陈能宽领导专家组,负责制定并实施强激光研究发展计划。杜祥琬的研究领域开始从核武器转到强激光技术。

1991年4月,杜祥琬出任国家高技术863计划410主题首席科学家 。同年4月,出任强激光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较短时间内把中国强激光技术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2年,杜祥琬在总结从事大科学系统工程研究的实践基础上,与同事共同出版了专著《核试验诊断理论》。至此,他的事业完成了从"核"到"光"的科学道路的全面探索。

1997年,杜祥琬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2]

2001年,任863计划先进防御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200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负责主持院士队伍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咨询研究等工作。

2006当选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

杜祥琬历经天文学、数力学、核物理、激光、能源研究多个领域,他的人生诉求是:传承父辈精神,服从国家需要,追求科学信念;铸国家基石,做民族脊梁。

晚年的杜祥琬继续为国家"核"与"光"贡献余热,承担了数个学术兼职: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主编;国际物理联合会计算物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光电学会终身会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强辐射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短波长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贡献

核试验

杜祥琬主持了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

他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精度。由他组织的对核武器中子物理学精确化的研究,得到了数套高精确度的新参数。对中子学计算精度的规律性研究与改进,实现了中子学理论计算精确化。其研究成果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多种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在与试验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为新一 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使我国这一创新高科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3]

强激光

杜祥琬承担了中国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

他提出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主持研究和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他将"863"激光技术主题调整到符合国家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强激光和强微波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使中国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4]

著作论文

专业著作

《高技术要览·激光卷》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

《核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年)

《实验核物理学(第二卷基本粒子物理学)》(原子能出版社 1996年 )

《核试验诊断理论》(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2年)

会议论文

《反射镜分光镜热效应简化理论模型》(第八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电力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电力发展论坛 )

《对高平均功率DPL的几点认识》( 2004全国全固态激光技术与应用会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机遇期和工程科技的使命》( 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 )

《两类强激光定向能:概念与应用》( 第四届全国光学学术会议 )

《新时代海归的继承和创新》(留学市场现状与未来论坛)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直工委和科协报告会 )

《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的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北航大讲堂)

《中国能源状况与发展战略》(华北电力大学"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讲座报告)

《中国应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7'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报告会)

《寻求最优战略 打造能源发展的中国模式》( 2013年 英大传媒研究院成立仪式暨能源大讲堂)

《新能源离我们还有多远》( 泰州市委中心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专题讲座)

《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科技创新 引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会)

《科技创新驱动 迈向生态文明》(承德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市科协科普报告)

《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主题评述报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机遇期和工程科技的使命》(2003 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

期刊论文

杜祥琬多年来撰写期刊论文数十篇,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历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主要有:

《激光核聚变物理概述》(《核物理动态》 1989年第6卷第1期/与张忠建合作)

《自由电子激光光导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1年第3卷第2期)

《红外短脉冲自由电子激光锁模的解析研究》(《强激光与粒子束》1992年 第1期/与丁武合作)

《地基强激光试验功率的近场核查方法》(《强激光与粒子束》)1993年 第4期/李彬合作)

《我国自由电子激光研究的最新进展》(《物理》1994年 第1期/与谢家麟合作)

《对自由电子激光(FEL)发展的评论》(《强激光与粒子束》1995年 第1期/与丁武合作)

《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6年 第7期)

《实际强激光远场靶面上光束质量的评价因素》(《中国激光》1997年 第4期)

《双变形镜自适应光学全场补偿模拟》(《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 第6期/与李有宽陈栋泉合作)

《高能激光与应用光学的几个问题》(《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1年第12卷第6期)

《两类强激光定向能:概念与应用》(《光子学报》2002年 第Z2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机遇期和工程科技的使命》(《科技和产业》2003年 第8期)

杜祥琬与妻子和儿子在一起原图链接原图地址

《激光窗口热透镜效应对光束质量的影响》(《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 第4期/与安建祝李有宽合作)

《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必备造福人类惟真创新的品格》(《科技潮》2005年 第7期)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求是》2006年 第22期)

《我国应发展三种概念绿色能源》(《科技导报》2007年 第16期)

《让核技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 第1期)

《利用"今日阳光"是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潮》2009年 第4期)

《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低碳能源战略》(《杭州科技》2010年 第2期)

《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科技导报》2011年 第34期)

《对我国核能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中国核电》 2012年第5卷第3期)

《人类不需要四个地球》(《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23期)

《核能发展的历史观》(《中国核电》2014年 第1期)

《我国能源安全观及战略要素的新思考》(《西部资源》 2014年第1期)

博士培养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6年至2005年期间,杜祥琬共培养3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基本情况如下:

【窦玉焕】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5年05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论文: 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光腔问题的理论研究

【李少甫】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3年05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论文: 新型高功率径向速调管振荡器探索

【张 会】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1996年06月01日;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位论文: 武器用钚的控制及其核查技术研究

获奖荣誉

杜祥琬在核武器和强激光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部委级一、二等奖等共十多项。重要奖项包括:

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863计划先进工作者。

2011年5月被授予中国科协荣誉委员称号。

外界评价

中国官方对杜祥琬的评价是:杜祥琬是中国核武器中子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强激光领域的带头人。

他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设计与核试验诊断理论研究工作,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主持的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独立自主地开拓出一条我国发展新型强激光技术的技术途径正确、关键技术扎实、可跨世纪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数度,发展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 使中国的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趣事

两度辞官

和激光研究组的中青年科研人员讨论技术问题原图链接原图地址

他两度请辞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成为急功近利时代的稀缺品。

1975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工作了11个年头的杜祥琬,因为成绩突出,领导准备任命他为副所长。这可急坏了37岁的杜祥琬。

如果当了所领导,就意味着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要大为减少。他四处奔走,动员同事为他说情,时任所长的周光召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直到1984年他才被任命为副所长。杜祥琬说:“这为我争取了9年宝贵的科研时间。”

1987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准备任命杜祥琬为副院长,甚至连任命书都已经起草好了。当时刚刚参加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杜祥琬就一级一级找领导,还请出王淦昌等老科学家为他说话,“这个副院长我还是不能当,因为国家‘863’计划得全力投入”。

他再次放弃了提升职务的机会,几年后成为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基层工作的时间又得以延长了7年。直到1993年被任命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

正是这两度请辞,杜祥琬带领团队先后建立起核实验诊断理论,改进了核武器的设计,让我国核武器向小型化、精准化迈进了一大步;“863激光技术”项目在较短时间内,把我国强激光技术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大的宇宙没研究成,学了小小的原子核”

上高中时,一本科学杂志让杜祥琬立志探求宇宙的奥秘。阅览室里,来自苏联的期刊《知识就是力量》上登了很多星际、太空知识,把杜祥琬的目光吸引到了地球之外。

遥远、神秘的星空中到底潜藏着多少秘密?懵懂少年对天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时,他报考了当时全国大学中唯一的天文学系——南京大学天文学系。

然而,因国家要在开封选送两名留苏预备生,杜祥琬被选中参与培训。几年后,到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攻读原子核物理专业,“大大的宇宙没研究成,学了小小的原子核”。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看待个人兴趣、专业选择、人生事业的关系,杜祥琬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兴趣服从需要,需要产生兴趣。”杜祥琬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从天文转到数学力学,从数学力学转到核物理,再到后来转向激光,数易专业。首先是个人的兴趣服从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需要;同时,在国家需要的学习和研究中,钻研进去才发现,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课题是那么富有挑战性,解决以后巨大的成就感,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

杜祥琬将人生动力比喻为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社会需求,一个轮子是个人兴趣。需求好像是个前轮拉着你走,兴趣好像是个后轮,推着你走,“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

相关视频链接

1.杜祥琬:院士诗人的跨界人生-纪录片-高清正版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

2.杜祥琬院士:转变发展方式 迈向生态文明

3.智库杜祥琬院士解析中国能源新战略 上传于 2016-02-19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杜祥琬:为了国家的“核”与“光” 2018-10-08 22:44

杜祥琬院士: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方有大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07日 11 版)

名人故事:万科毛大庆和他的工程院院士父亲杜祥琬 赢商网 http://www.winshang.com2014年07月24日15:30来自:新浪财经收集整理

杜祥琬,小巷里走出的工程院院士 发贴时间:2018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