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名,號月笙,原名月生江蘇省上海縣(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人[1]近代中國綠林上海租界青幫中著名的人物,悟字輩,[2]舊稱為「上海青幫三大亨」,簡稱「上海三大亨」,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對於杜月笙的評價褒貶不一,他幼年輟學,但因為從外表上看他文質彬彬,一副書生氣的樣子,因此被叫做「杜先生」,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稱為「當代春申君」。

杜月笙
性別
出生 1888年8月22日
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
逝世 1951年8月16日(1951-08-16)(62歲)
職業 商人

目錄

生平

杜月笙於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盂蘭盆節,出生於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二十二保三十四圖(現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東鎮沈家弄村)[1],14歲即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黨販毒,得到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華探長頭目黑社會青幫老大黃金榮賞識。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重組中華共進會。4月11日晚,他誘殺了上海共產黨工人帶頭人汪壽華,使得次日共產黨工人武裝被迅速鎮壓,即清黨,共產黨方面稱為「四·一二事件」。亦擔任過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同年底蔣介石宋美齡在上海結婚,杜月笙亦參與協助周邊維安工作。

1934年國民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杜月笙亦帶頭響應,本身也戒掉長期的鴉片

1937年抗戰爆發,杜月笙積極抗日。杜月笙前往香港,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身份,將紅十字會組織設於香港柯士甸道的自宅中,在香港通過捐款、運送物資等各種方式支援抗戰。香港被日本占領後,前往大後方重慶居留,設立中華實業信託公司,自任董事長。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擔任過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國航聯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長。1950年與京劇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結婚。居港期間杜月笙氣喘病情不斷惡化,於1951年8月16日申時於香港寓所病逝。

杜月笙過世後,於1952年10月下葬於臺北縣汐止鎮(今新北市汐止區大尖山下。墓地坐東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於今天秀峰國小後方,墓園上有蔣介石題字「義節聿昭」,墓園本有牌坊,上有張群題字「譽聞永彰」,後在秀峰國小建校時將牌坊拆除,而題字則鑲嵌到墓園。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為伴。[3]

家庭

杜月笙曾先後與五位女性結過婚,分別為元配沈月英、二房陳幗英、三房[[孫

杜月笙在家中是個嚴厲的家長。他有5房太太,10個子女。大太太沈月英沒有生育。領養一子,名杜維藩。二太太陳幗英共生育3個兒子,杜維桓、杜維翰、杜維寧。三太太孫佩豪生育兩個兒子,杜維屏和杜維親。四太太姚玉蘭是著名京劇演員,為杜月笙生養了二子和二女,杜維善、杜維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是一代京劇名伶。

不過,杜家後代的共同之處是都不走黑道,並且都受到良好教育,多數定居海外。 [4]

遺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