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杏山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杏山乡地名比较著名的有龙江县杏山乡、宁安市杏山乡和大庆市肇州县杏山乡。[1]

主要资源

杏山乡地貌具有多样性,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杏山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半山区,东部为平原区,土壤种类较多,多以黑钙土为主。杏山乡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河卵石、粒砂、白浆土,还有一定储量的金和矿泉水。杏山乡农业耕地面积大,土质较好,旱田占总耕地面积的99%,水田主要在东华村境内。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杂豆、瓜菜等。境内有国家投资兴建的六合生态园区,园区按照"山水林田草,路村井电畜"进行整体规划,并有省长张左己亲自栽种的公仆林,园区内街道整齐,规划错落有致,可用"小桥流水人家"去形容,园区内林草丰茂,共有退耕还林5000多亩,森林覆盖率为26.8%,人工种草3000亩,(紫花苜蓿1100亩,草木樨900亩,沙打旺1000亩)。

乡镇经济

2005年度,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2.2亿元,财政本级收入实现4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842元。2005年,全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7.5万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订单作物种植面积8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14万亩。畜牧业发展上山绵羊饲养量达到14万只,肉牛饲养量突破万头,新建改良站点8个,拥有扶贫开发村12个,舍饲专业村4个,小尾寒羊示范村1个,"半壁江山"建设成效显著。劳动力转移工作上全年累计转移劳动力8950人,其中集体组织转移2460人,造林工作上全年造林13657亩,其中退耕还林10700亩,三北四期造林2957亩,成活率在95%以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

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总产值实现2.6亿元,乡财政本级收入实现5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农业总产值实现1.7亿元,畜牧业产值实现6900万元,劳动力转移收入实现4000万元。

特色经济

在特色经济发展上。经过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扶持,形成以下特点:

牧业经济:畜牧业发展一直是乡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多方努力,全乡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饲养规模、品种均有很大改观,正逐步取代种植业成为乡域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奔小康的主渠道。

杂粮种植:杏山乡农民历年来有种植杂粮的习惯,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在其它大粮价格下跌情况下,杂粮市场看好,价格攀升,经过政府引导、扶持,农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优化了品种,同时,充分利用我乡东河口村杂粮批发市场的拉动作用,促进了农产品销售。

生态建设:经过四年的引导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和县政府倾斜扶持政策,全乡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5450亩,这一政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群众积极性非常高,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向前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龙江县杏山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春孵春养鸡、鸭、鹅三禽工作,帮助养三禽户优先贷款购买种蛋,简化信贷手续;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走村串屯搞春孵春养三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运用科学方法搞好春孵春养,保证成活率;畜牧部门负责搞好苗禽的防疫灭病工作。全乡广大农民已投入种蛋50多万枚,搞孵化的农户达400多户,从而推动了全乡鸡、鸭、鹅三禽养殖业发展。

地方能人

龙江县杏山乡杏山村年初来了位好支书,叫姬利国,到这儿才半年,老百姓的事他了解清楚了。最近;姬支书争又取了三眼中深井,每眼井都近100米深,出水量大,解决了春耕用水的大问题。杏山村属山区半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姬利国上任后,积极协调县、乡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抗旱设施。他的执着和工作干劲感动了县水务部门,抗旱井由最开始的一眼增至两眼、最后到三眼,为全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在解决农业致富增收方面,姬利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他多次同龙江县兴旺米业公司联系,与米业公司签订了180亩的绿色小米的订单合同,公司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杏山村农民的谷子,仅此一项就可增加农民收入5万多元。

姬利国上任虽然只有半年左右,但备受老百姓的信赖,农民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春节期间,他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去看望孤寡老人、贫困户,积极引导他们勤劳致富。对于种地有困难的农户,他主动向银行提供担保,为其协调贷款,让农户种上地、种好地。姬书记表示,在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三年内将继续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绿色种植,尽快让农民走上致富路。[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