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作品名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1]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於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着眼於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迴腸盪氣。[2]

目錄

詩詞正文

名家點評

清·姚培謙:前四句從畫松起手,將"此樹生何峰"一語貫下。下文但言松,而畫在其中。"狐根"下三十二句,寫松狀之奇古。"昔聞"下八句,言此松精靈,應與清都、絳圓相通。"美人"下十二句,言此畫貴室雖得之而不能有。"我聞"下十句,言己之貴重仙畫。"憶昔"下十句,言往時親見之松,久不得見。末四句,想此松形魄在天壇海日間,我願將此畫寄與此翁也。(《李義山詩集箋注》)

清·屈復:一段畫松。二段正直。三段靈氣獨絕。四段從真到畫。五段暫時沉淪,終非凡物。六段終為我有。七段就松生慨。(《玉溪生詩意》)

清·沈厚塽:紀昀曰:前一段規仿昌黎,斧痕不化,累句亦多。"淮山以下,居然正聲。入後更層層唱嘆,興寄橫生,伸縮起伏之妙,直與老杜"國初以來畫鞍馬"一章意境相似也。韻多重押,古詩不忌,漢魏諸詩可復按也。若右丞"萬國仰宗周"一章,則萬無此理矣。(《李義山詩集輯評》引)

清·馮浩:極力描摹,波瀾疊起。前以松比李肱而美之,後借學仙時所見以自慨,結寓近君之望。此為尚未第時作。(《玉溪生詩集箋注》)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3]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後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秀的文章(《才論》、《聖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4]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於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憂鬱、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徵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5]

視頻

專家講述李商隱寫詩緣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