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玫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李玫教授,女,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发表过专著《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等。

目录

基本信息

政治面貌----群众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文化水平----大学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术专著

《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学史》(合撰),撰写第三卷中的"戏曲史编"和第二卷中的"元明清文学史"部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中华文学通史》(撰写其中古代戏曲的若干章节)华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中华文学发展史》(撰写其中古代戏曲的若干章节)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主要论文

《目连戏的两种面貌一一〈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与〈劝善金科〉的比较研究》北京《戏剧》1991年第3期。

《目连戏中"恶"与"惩恶"论析》 上海 《戏剧艺术》1992年第3期。

《从目连戏看民间剧作与宫廷剧作艺术上的差异》 武汉 《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面对"商人世界":热情与冷漠一一明末清初小说戏曲比较之一》 武汉《武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略论明末清初苏州作家群剧作中的"戏中戏"》北京《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关于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的名称和成员》 湖南《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特殊的"家人"和特殊的献身一一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义仆戏"论析》北京《文学遗产》 1995年第3期。 《清初苏州剧作家考辨三则》 安阳 《殷都学刊》 1995年 第3期。

《尺牍文略论》(与邓绍基合著) 《山西师大学报》1997年第24卷。

《百年戏曲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百年来戏曲史著述的发展演变》 南京《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清代宫廷大戏三题》北京《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1期。 《朱素臣号"笙庵"抑或"苼庵"?》 《古籍研究》1999年第4期。

《丘园〈虎囊弹〉是否仅存"山门"一出》 包头 《阴山学刊》 2000年第2期。

《解读张问陶》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明代产生及流行的关羽戏的特点》 论文集《关羽、关公和关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出版。

《汤显祖的传奇折子戏在清代宫廷里的演出》北京《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

《清代时剧<罗和做梦>正源》北京《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清代谐谑小戏与文人传奇关系初探一一以<花鼓>、<扣当>为例》《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学术短文

《汪笑侬和京剧〈党人碑〉》 《文史知识》1998年第6期。

《是否有两个朱素臣?》 《中国文化报》1999年11月4日。

《〈思凡〉与〈僧尼会〉的来龙去脉》 论文集《古代戏曲论坛》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升平宝筏〉在清代宫廷里缘何受青睐》 论文集《古代戏曲论坛》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清代宫廷大戏的产生及特点》 论文集《古代戏曲论坛》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古代戏曲与正统文学、俗文学及民间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 月31日。

《流失英国的三种中国古代戏曲选集孤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1月4日。

《民歌在清代花部小戏中的作用一一从<小放牛>谈起》《文史知识》2006年第9期 《明清小戏艺术表现法则中的变与不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8月10日

古籍评注

《寓言典故三百篇》大连出版社1994年出版。 《古文小品三百篇》大连出版社1995年出版。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诗词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与邓绍基合作)

《历代小说精品一一附历代文言小说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千家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尺牍精华》巴蜀书社1998年出版。(合作)

《雷峰塔》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不怕鬼的故事》(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古今文学名篇》(合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唐宋名篇》之"唐宋词卷"和"唐宋文卷" (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中国文史经典讲堂·明清小品选评》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6月出版

随笔心得

《中国文艺史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1992年5月28日。 《"养心"之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6月27日。

《职业与兴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7月11日。

《 你有爱好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31日。

《也谈"修生养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1月14日。

《人和树一一春天的话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3月29日。

《亲情的位置》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5月17日。

《说说"相见恨晚"》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5月24日。

《什么是"个人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8月2日。

《登箭扣长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2年8月8日。

《才华横溢 本色率真一一汤显祖的写戏、做人与为官》 《当代戏剧》2002年第3期。

《情感需要培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9月27日。

《"想象"的魔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1月10日。

影视评论

《情感贯穿与"间离效果"一一观评剧〈天桥旧事〉有感》北京《戏剧评论》1989年第6期。

《对人物的多重审视一一观近年戏曲新剧目断想》 《文论月刊》1990年第6期。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一一从京剧〈盘丝洞〉说起》 《艺术景观》1991年第1期。

《一个女人的精神世界一一评小说〈生为女人〉》 《作品与争鸣》1991年第9 期。

《千古传奇再评说一一从戏曲舞台到电视荧屏的〈杨家将〉》 《杨家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出版。

《耐人寻味的〈回娘家〉》 《文艺报》1993年2月27日。

《有感于包公戏》 《中国教育报》1995年2月5日。

《对精神乐园的寻求一一评美国电视剧〈父亲、儿子和情人〉》 《中国教育报》1995年4月2日。

《挚爱人生一一日本电视剧〈爱〉观后》 《中国教育报》1995年8月6日。

《道义永存一一观第三届BESETO戏剧节有感》 《中国民航报》1996年12月9日。

《孤胆英雄的魅力一一观〈毁灭者〉有感》 《中国电影报》1997年5月1日。

《"官兵"好当"贼"难拿一一观话剧〈官兵拿贼〉有感》《文艺报》1998年7月2日。

读书评论

《传统文化与戏曲的交融与剥离一一读〈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人民日报》1991年2月23日。 《高悬的心灵世界一一〈北京名匾〉读后记》 《中国民航报》1996年10月7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