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煜

增加 1,46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生平簡介==
959年被立為太子, [[ 宋朝 ]] 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登基即位,在位十五年,史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ref>[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authors/269 讀古詞詩網>李煜簡介]</ref>
[[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爲“千古詞帝”。
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僅三十八首。其中較著名的二十几首。
 
==因為一首《虞美人》而招來殺身之禍?==
[[File:李煜.jpg|thumb|right|
[https://no1.toments.com/img/2019/02/05/IKzCe7BV1pd6b0v/og.jpg原圖鏈結]
[https://www.dpm.org.cn/ancient/yuanmingqing/142048.html] ]]
 
詞成就了李煜詞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傳唱的《虞美人》也將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為心情鬱悶,就讓歌妓奏樂,聲音很大,外面都能聽到,宋太宗知道後非常惱怒,又聽說李煜的詞中有「小樓昨夜又東風」和「一江春水向東流」,更是生氣,當晚就讓人給李煜送去了毒藥。李煜死時年僅四十二歲。
李煜專寵傾城傾國的小周后,後來李煜和小周后也被趙匡胤破國,李煜和小周后被俘。趙也羨小周后的美色,把李煜謀害,小周后殉情而死。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對於常人來說,「春花秋月」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也是最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但對於李煜來說,作為一個時刻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年年歲歲重複的美好事物只會讓他倍添煩惱。因此發出了對人生的慨嘆:自然界中的春天去了又來,可人生的春天為什麼一去就不復返了呢?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裡的「小樓」指的是李煜在被囚之地苟且偷生的小樓,緊承上句,小樓又一次迎來春天,可面對這次的春風吹拂,皎皎明月,詞人觸景生情,想到了早已被滅亡的南唐江山社稷。一個「又」字點明了詞人降宋之後又苟活了一年。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在李煜的回首中,故國的江山和昔日的宮殿應該都還在吧,只是所懷念的人早已衰老。「朱顏改」也有著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意思在裡面。「只是」二個字透露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恨之感,讀到這裡,也難免會出現惋惜之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最後兩句詞人的滿腔愁緒再也無法控制,化成了這兩句千古名句,並且以水喻愁,令人叫絕。李煜把愁緒化作「一江春水」,可以說是既形象又具體,詞人愁緒之多如春水漲溢恣肆,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每一次讀到這裡,都會有一種被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之感,可見詞人結局感染力之強。
 
綜觀李煜的這首詞,通篇表現了一個亡國國君的故國之戀,念東風從故國吹來,念春水向故國流去,或許在趙光義看來,李煜有著「東歸故國」之意,才會被下令毒死。而真正的真相肯定早已被歷史所掩埋,我們唯一能夠清晰了解的便是李煜的這首詞,是以生命抒寫的一首千古篇章。
<ref>[https://read01.com/oLGByRz.html#.XjVjnGgzak8 為什麼李煜會因為一首《虞美人》而招來殺身之禍?]</ref>
==詩文==
起言紅日已高,金爐添否,是歌舞時外部環境的描寫。全然是一副官貴閒人的作派。陳善《捫蝨新語》卷七:“帝王文章。自有一般富貴氣象。”此不虛言。據史書記載後主宮中非常官麗堂皇。如《五國故事》中說李煜:“嘗於宮中以銷金羅幕其壁,以白銀釘瑇瑁而押之。又以綠鋼刷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花於其外。又以花間設畫小本亭子,才容二人。煜與愛姬周氏對酌於其中,如是數處...
<ref>[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2121 讀古書詞網>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ref>
 
《虞美人》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譯文】
作者:佚名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註釋】
此調原爲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爲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
 
【賞析】
作者:佚名
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
"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想到故國,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月明中"既是呼應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將小樓、故國,人生等等統統籠罩在永恆的月色中,則
<ref>[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229 讀古詩詞網>詞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ref>
《浪淘沙令》
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