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家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家教广东省梅州地区传统拳种之一,属南拳的一种,流传于梅州、潮汕一带。李家教拳以其独特的训练风格,完整系统的运动套路而屹立于武术之林。它不图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立足于实用,是一种灵活多变、善攻能守、以攻带守、攻守均衡、进退有方的优秀拳种。它包括套路演练、套路对练、排练功、地趟拳四个方面。

发展历程

李氏一家为弘扬传播此拳,在清末期间,来到潮汕平原一带授艺,故称为李家教。其中要算李铁牛大师第三代传人李光壬先生贡献最大。李光壬先生少时曾随其祖父李铁牛大师前来潮汕,先后住过汕头、揭阳、普宁、潮安、揭西、潮阳等县市,授徒无数,其中最为知名的武林名宿有洪义安、韦开国、李素千、陈文炎、钟东发、李汉宗等。1933年前后,李光壬先生曾携爱徒前往暹罗参加擂台赛,载誉而归,从此李家教拳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后来李光壬先生曾在汕头市成立汕头国术社。培养很多武林精英,为武林作出很大贡献。而后来习李家教拳且武艺精湛的第三代传人有吴锦徐、陈忠锡、方龟怪、张文光、陈奇文、陈炳益、方晓初等是其中杰出代表,也是现代潮汕武术界精英,他们身怀绝技,由于拥有这些传授李家教拳中坚人物,才使得广东南拳李家教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广东南拳有洪、刘、蔡、李、莫五大流派。可流传在潮汕地区也有一个“李”,它就是李家教。李家教源于梅州市梅县区、五华一带,主要传人是五华县水寨李铁牛(1778—1874年)。相传李铁牛的祖先约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在浙闽一带经商,与一少林僧相交甚厚,习得此拳,距今已有190多年历史。李铁牛传其子李崇寺、传孙李光壬。

李光壬(1864—1940年),自幼得祖父和父亲的悉心传心传受,技艺精熟、胆识过人,少年时期随父赴汕头揭阳、揭西、普宁、惠东、潮安、潮阳等县,授徒数以千计。

李光壬中年时曾应聘到暹罗(泰国)开馆授徒。民国24年(1935年),平远县人黎华通曾与李光壬到普宁县洪阳镇、流沙一带开办武馆16年。李家教流传于五华、兴宁、丰顺、平远、汕头、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安、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国。

训练风格

李家教拳以其独特的训练风格,完整系统的运动套路而屹立于武术之林。它不图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立足于实用,是一种灵活多变、善攻能守、以攻带守、攻守均衡、进退有方的优秀拳种。它包括套路演练、套路对练、排练功、地趟拳四个方面。

李家教拳的套路结构严整,动作紧凑刚劲,发劲饱满,进攻技击性强。每个套路一般都遵循一定的起收式,就是学者常说的“驰步头”、“吞吐尾”。其中以手法命名的有“吞吐”、“双山月”、和“鹅剪”几个套路,动作简单朴实而实用,需久练而后知真谛,有“三年吞吐”、“四年鹅剪”之说[1],可见其重要性。“驰步”、“接步”是以两个步法而命名的套路,动作较多,是此拳必修的套路,有“吞吐练得起,驰步练至死”的说法,最后是以劲法而命名的“插挤”、“吊插”、“软打”三个套路。这三个套路是主修挤、吊、插及柔化之功,特别强调“中节”之劲,“中节”者,丹田也。有“吊地支”、“插下盘”、“吊肛门”、“插丹田”、“吊腰背”、“插肩膀”诸法。吊为升为发,插为沉为蓄,套路演练吞发劲,多用肘击腹肌以鼓荡丹田之气,需久炼者方可得其奥妙。

主要特点

李家教拳的主要特点:

颈、石碑身、瓦楞腰

虎颈是要求抬头挺颈,目视前方,如猛虎状。石碑身则指整个身板中正如石碑一样,不偏不倚,瓦楞腰是腰背挺而内含,犹如瓦楞之状。

不丁不八、空胸、固中节

李家教拳的主要势为不丁不八,重心后移而成前三后七势,要求心静胸空,气守中节,也即是劲蓄丹田[2]

沉肩落节,短桥

此拳最忌掀肩浮节,落节即是坠肘之意。桥手要求离怀约一拳位,指尖约平眉梢。

三盘四变,吞吐连环,刚柔相济

三盘是指上、中、下三个防守位置。四变是指上、下、左、右四个方面的变化。上变多指身法、手法,下变多为马法、步法,右移左发而变化莫测,故也有将此拳称作“三盘手”或“四变手”。吞为蓄主柔,吐为发主刚,一吞一吐,刚柔相济,克敌制胜

视频

李家教 相关视频

李家教拳普宁新架
带你了解李家教拳

参考文献

  1. 李家教拳术套路赏析,中国功夫网,2008-07-04
  2. 谈点李家教,功夫资讯网,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