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尊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尊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文名 Zhu Zunquan
出生 1919年2月3日
北京市
逝世 2012年7月16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朱尊权(1919年2月3日-2012年7月16日)出生于北京市,烟草生产及卷烟加工工艺技术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名誉院长[3]

1941年朱尊权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郫县烟叶示范场工作 ;1947年前往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院学习;1948年获得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后在该校烟草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1950年回到中国,进入华东工业部烟草组工作;1953年至1956年担任上海烟草公司技术室第一副主任;1956年至1958年担任食品工业部烟草工业研究所第一副主任;1958年随轻工业部烟草研究所由上海迁往郑州,并担任副所长;1984年至2012年先后担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所长、名誉院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7月16日在郑州逝世,享年93岁[4]

朱尊权一直工作在烟草科研事业的第一线,专业领域涉及烟草农业、工业、管理、化学、工艺、设备等 。

人物简介

朱尊权,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1950年5月,朱尊权从美国回到祖国,他从事烟草科技工作半个多世纪,长期在烟草科研第一线从事科学研究、指导生产、著书立说、培养人才、推进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专业领域涉及烟草栽培、烟草化学、烟草工艺、烟草设备及科研管理等,展现出渊博的学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烟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学风道德,在行业科技工作中堪称表率和楷模。他热爱祖国、投身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治学严谨、谦虚谨慎、敬业求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烟草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赞誉。朱尊权同志被行业称之为中国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成为全国烟草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5],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7]

人物履历

1919年2月3日,朱尊权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湖北省襄阳市 。

1937年1月,朱尊权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学习。

1941年1月,朱尊权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获得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四川郫县烟叶示范场工作(至1943年1月)。

1947年1月,朱尊权前往美国留学,进入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院学习。

1948年1月,朱尊权获得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硕士学位,之后在该校烟草研究室担任助理研究员(至1950年1月)。

1950年1月,朱尊权回到中国,进入华东工业部烟草组(国营中华烟草公司)工作(至1952年1月)。

1953年1月,朱尊权担任上海烟草公司技术室第一副主任(至1956年1月)。

1956年1月,朱尊权担任食品工业部烟草工业研究所第一副主任(至1958年1月)。

1957年,朱尊权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大会。

1958年5月,轻工业部根据工作需要,将朱尊权所在的烟草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并由上海迁往郑州。他是所里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至1988年1月)。

1984年1月,朱尊权担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所长(至1988年1月)。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

1988年1月,朱尊权担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至2012年7月) 。

199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菲利普.莫瑞斯公司合作开发优质烟叶,朱尊权担任中方技术顾问。

1997年,朱尊权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2001年,朱尊权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

2012年7月16日,朱尊权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93岁 。

朱尊权
朱尊权院士在会上讲话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建国初期,朱尊权主持研究利用国产烟叶生产卷烟配方技术,烟叶快速发酵技术,形成一套卷烟工艺路线,缓解了当时困难。改革开放后,主持研究降焦原理,研制"821"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组织利用中医药资源发展新混合型卷烟以减少吸烟危害性。1985年后主持中美合作改进烟叶质量 。

朱尊权主持研究分析美国烟叶香味的特点及其在叶组配方中的作用,结合"中华"牌卷烟配方要求,提出了烤烟香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浓香型;二是清香型;三是中间型。烤烟香气的这种划分,对于指导中国卷烟配方起了一定作用。另外针对当时中国国内烤烟产量不足,为了缩短醇化期,又不影响卷烟质量,他和同事们研究引进东欧晒烟人工高温快速发酵技术以应急需,主持研究设计的发酵室及其工艺技术,轻工业部在全国组织推广,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卷烟工艺技术。

朱尊权开发低焦油卷烟,减少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为了降低卷烟焦油减害,朱尊权于80年代初自力更生主持研究出利用机械打孔稀释烟气技术的《821》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减少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同时他利用中医中药传统资源对吸烟者健康有益的原理,将一些中药成分在燃烧过程仍能进入烟气,在全国推动了对健康有一定辅助作用的新混合型卷烟的生产 。

学术论著

2014.01 -《往事皆烟 朱尊权传》- 罗兴波,刘巍,齐婧著-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 朱尊权等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58.03 -《卷烟工艺学》- 丁瑞康,王承翰,朱尊权等编- 北京:食品工业出版社

学术交流

朱尊权推动和参与国际间烟草学术活动和交流。1988年在广州召开了第9届国际烟草科学大会(CORESTA),有400多位国际烟草专家参加,朱尊权为大会的举办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会上做特邀学术报告,当选为该届CORESTA科技委员会委员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7月,朱尊权承担的多个项目先后获得轻工业部、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 。

1987年- 《烟草科技》期刊- 社会团体二等奖

1987年- 卷烟焦油中性香味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社会团体二等奖

1989年- 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试验研究-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朱尊权
朱尊权院士关注河南中烟“黄金叶”品牌建设

1991年- 优质白肋烟生产技术的研究- 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烟草工业手册》著作- 省部级二等奖

2004年- 全国烟草行业统编教材《卷烟工艺》(第二版)- 省部级二等奖

人才培养

朱尊权参与、举办培训班,为全国烟草行业培训、传授烟叶质量和配方技术。自1982年起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是为国家教委将郑州烟草研究院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工作中起到了组织领导作用 。

朱尊权还应聘为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四所院校的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并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为烟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

荣誉表彰

全国烟草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2001年- 河南省科技功臣

2008年- 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奖

社会任职

1985年01月- 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专业客座教授

1987年01月- 河南省人大代表

1992年01月-1996年01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4年01月- 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加工工艺名誉教授

1996年01月- 中国烟草学会顾问

1998年01月-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客座教授

2001年01月- 《烟草科技》期刊主编、名誉主编

河南农业大学名誉教授

《中国烟草学报》主编、名誉主编

人物评价

朱尊权从事烟草科技工作半个世纪,长期在农业第一线、工业企业、科研单位从事科技研究、指导生产、著书立说、带研究生、推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思想等工作, 专业领域涉及农业、工业、管理、化学、工艺、设备,表现出渊博的学识和驾驭科技工作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学风道德水准,在行业科技工作中堪称表率和楷模。他热爱祖国、投身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治学严谨、谦虚谨慎、敬业求实的工作作风,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中国烟草行业科技工作的带头人,为中国烟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评)

后世纪念

朱尊权院士纪念园

2016年11月15日,为深切缅怀朱尊权院士,郑州烟草研究院建设完成朱尊权院士纪念园,并举行了简朴的开园仪式,纪念园位于郑州院院内东南角,以"往事皆烟"为主题,由园名碑墙、主碑浮雕墙、浮雕纪念墙等构成,占地近500平方米。

参考来源

  1. 中国烟草专家——朱尊权 ,个人图书馆
  2. 朱尊权 ,中国工程院
  3. 朱尊权 ,名人简历
  4. 朱尊权 ,科普网
  5. 朱尊权人物简介 履历简历 人生历程 ,名人网
  6. 朱尊权:科技功臣的风采 ,烟草在线, 2009-07-24
  7. 朱尊权 ,科普网, 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