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普宁市燎原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宁市燎原街道,普宁七个街道办之一,原广东省普宁市辖镇,2013年2月撤销燎原镇建制,设立燎原街道办事处,正式纳入普宁市区,地处市区西北部,面积30.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华侨18万。下辖燎原社区,泥沟村乌石村光南村果陇村,夏地村,大员村,渔新村,渔老村埔上寮村,四岭头村。辖区内有普宁湿地白坑湖、普宁镇山——铁山、普宁市教育与科研规划区(乌石),普宁国际服装城等;是国家中心侨乡之一、普宁英歌、普宁豆干发祥地。[1]

中文名称: 燎原街道

外文名称: LiáoYuán Town

行政区类别: 广东省普宁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潮汕地区

下辖地区: 泥沟 果陇 光南 乌石 夏地 大员

政府驻地: 泥沟

电话区号: 0663(+86)

邮政区码: 515344

地理位置: 普宁市区西北部

面 积: 30.08平方公里

人 口: 10万

方 言:潮汕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普宁铁山 白坑湖

车牌代码: 粤V

教学资源: 普师 职校 燎原中学 泥沟中学

杰出人士:庄世平,张锦程

风俗文化:英歌舞 营老爷

概况

燎原街道,原广东省普宁市辖镇,2013年2月撤销燎原镇建制,设立燎原街道办事处,市区西北部。国家中心侨乡之一;普宁英歌、普宁豆干发祥地;辖区内有广东省唯一活着的古村落泥沟村、普宁湿地白坑湖、普宁镇山——铁山。面积30.08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旅外华侨逾18万人,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法国等。

地理位置

普宁市中部平原地区,东经116°09’23.16”,北纬23°20’12.33”,位于普宁市区北部;西靠梅塘镇,北连大坝镇,东接流沙东街道,南毗流沙北街道,池尾街道。

历史沿革

明代之前隶属潮阳戎水都,清雍正十年(1732年)将潮阳县戎水都划归普宁县;民国时期属普宁县第一区(即洪阳区),解放后,1957年以泥沟,果陇的基础建立燎原乡,革命色彩的名字,跟时代背景分不开。1958年燎原乡并入大坝公社,1974年从大坝公社析出乌石,光南,泥沟,果陇等建立燎原公社,1983年改燎原区,1986年设燎原镇至今。2013年2月26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撤销燎原镇、大南山镇建制,设立为普宁市城区燎原、大南山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具体可参考词条:普宁铁山,白坑湖燎原街道位于铁山脚下、练江上游白坑湖支流是一块小平原,西部有乌石村的乌石山,泥沟村的崎头山、虎地山、凤髻山、鹅地山等,和夏地村大员村小丘陵山脉,东北部有果陇村的鸡笼山和管辖部份铁山山地,西北部有湿地白坑湖,内有练江支流错杂分布;铁山是普宁的镇山,白坑湖是普宁市内一片天然浅湖,是练江的发源地之一,以前为普宁名景之一,可惜解放后掀起了围湖造田的运动,使湖的面积锐减, 仅剩下不到十分之三原面积较大,湖面积缩减很多。该湖生态环境尚好,有较多鹭类居住;白坑湖退耕还湖建成白坑湖水库。

燎原地理的民间故事

古时候,练江上游是一块小平原,从平原往东远眺,没有高山,只见天边一片白茫茫,人们称为海白。这块小平原,因受海白带来的海潮浸渍,海风吹拍,五谷不丰,六畜不旺,白蚁、虫害严重,疾病流行,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天上有—位善心仙人,叫赤脚大仙,云游路经这小平原,见状很表同情,就到远处挑了两座小山,准备挡住海口,为这里的人们解厄消灾。谁知,赤脚大仙挑山至这小平原,右脚踩在平脓西面的一座小山顶,左脚跨上东面的铁山头。这铁山,山头又尖又硬。脚踏上去很不好受,就把重心放在右脚。因受力过大,山顶被踏凹了,摇摆了。从此,这个山便叫做崎头山。赤脚大仙因此摔了一跤,屁股落在小平原上,西北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一一年长月久,积水成湖。手脚落处,印成了许多小河流。赤脚大仙这一跤摔得可不小,地面又湿又软,他所挑的两座小山,落在地上后,也拉不上来了。这样,在崎头山的东、西两侧,便出现了两个鸡笼山,东边的那个在燎原街道果陇村;西边的那个在梅塘镇大宅村。崎头山顶上,又印下了一个大脚迹,叫仙脚迹。崎头山下,大仙屁股坐出来的那个湖,便是白坑湖,也是练江的上源。

交通概况

交通方面有省道S236公路纵贯;揭普高速从辖区西部穿越而过,在泥沟设有出入口,各村都有各自的村道相互相接,纵横交错整个街道辖区。

普宁英歌之乡

光南英歌

普宁英歌有二大流派:单槌(死槌)和双槌(活槌)。光南英歌属于双槌。该村有三支英歌:一连王厝英歌,四连光南英歌,五联新顺兴英歌; 光南新顺兴英歌,传统服装,鼓乐节奏等从旧年代至今基本一直保持不变。特点是:身着白色短袖,蓝色短裤、头带草帽,扎领巾;传统一直不变。扣槌在下,从下而上,双提臂,单踢腿,幅步大。双槌起落,扣击对舞,手腕转动打活槌,产生漂亮的槌花。槌的下上扣击与脚部自然晃动,加上强有节奏感的英歌鼓配乐,极富舞蹈感。

泥沟英歌

普宁泥沟英歌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英歌舞之乡”,英歌舞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它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其中泥沟村的英歌舞尤以独特的“双槌”、“活槌”和独创的套路阵法吸引人。普宁英歌按照节奏快慢分为快板、中板、慢板三种,其中泥沟村的英歌舞是中板的佼佼者,技艺精湛,频繁受邀前往港澳地区、广州、深圳、潮汕各城镇,为当地的节庆增添热闹气氛,非常受欢迎。曾在第一届世界女足锦标赛抽签仪式、中国旅游艺术节、澳门世界美食节等大型活动中大放异彩。

普宁豆干之乡

光南豆干

光南建村至今六百余年,光南人学会制作豆干源于明朝初期。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的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流落到普宁一带。他除了会为人选地建房、造寨门、修坟墓之外,还有一套手艺。当时,光南村的二世祖母逝世,请何野云选地造墓。同时他也教光南村六百年来的主要副业。普宁会制作豆干的人很多,大城镇乡村中卖豆干的小摊和小食店星罗棋布,不管谁品尝到豆干,特别是油炸豆干,都称赞说:油炸豆干,清中有香,补而不燥呀!普宁豆干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外也是名菜。如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地都有普宁华侨经营豆干生意。

普宁著名侨乡

从远昔红头船漂洋过海的年代起,燎原街道内各村大批村民就开始旅居海外,到现今,在外的燎原人比本地的燎原人要多出好几倍,就果陇村旅居海外华侨近10万之多,而泥沟村旅居海外华侨也在8万人以上。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热心家乡事业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传,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支持。旅外侨胞中大多业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坛人物以及名人学者,他们为侨居之地繁荣做出贡献,爱国爱乡之情也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在家乡兴建了大批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视频

普宁市燎原街道大员村营老爷2017年2月11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