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春寄西山陈陶

《春寄西山陈陶》

作品名称: 《春寄西山陈陶》

创作年代: 唐末

文学体裁:诗

作者:贯休

《春寄西山陈陶》是唐末五代画僧贯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1]

晚唐僧人中,贯休是一名佼佼者,他既精通奥义,深入禅理,且又能诗善画。他的诗歌写来,往往立意高远,造语清新,富有禅韵和诗情画意。这首小诗,语言清淡,语意清寥,即余味隽永。一、二句以随意的口语化语句表现主人公的闲适,中间两联以淡雅而工致的笔墨表现主人公山间禅院的生活。语言冲淡,是有佛老思想的文人禅客共同的修养,品评茶香亦是他们的共同兴致。

可见,诗歌写的是一位很有素养的雅致的禅师,而这一点恰与作者相似。苔藓补缀在旧衣上,是说苔藓在旧衣上长成,暗示着禅师坐禅的定力已深。新偈而无须人传,是说禅师有心悟,但不求为人所知,这是一种真正的闲淡。这位禅师一切都淡然处之,可是,有一事却不能忘怀,时时要向人道及,那就是他的一个梦境:他于风清气爽的秋天归去,依止在大海边的一座孤山上。这一梦境,也是主人公淡漠、高远情怀的表现。

目录

诗词正文

作者简介

贯休[2](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3]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他以诗著名,同时也是画家和书法家,有《禅月集》存世。传说诺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修行,以摒弃当兵时的粗野性格,后虽修成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画中罗汉如《宣和画谱》记载贯休的画风:"状貌古野, 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搞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

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一生词作颇多,内江圣水寺的智海法师在他的佛教网站上整理收录了500多首作品(卷八百二十六至卷八百三十八)。

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乾宁(894-897年)初,贯休离开越州,到荆州。荆南节度使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郑准品评。郑准对贯休的诗才非常嫉妒,就给贯休评了个第三,贯休对此很感生气。贯休除了善于作诗外,又擅长于书法,号为姜休。有一次,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正闷着一肚子气,便借此机会发泄,说“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听后也很火,成汭身边一些人也乘机说坏话,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大师”、“赐紫大沙门”、“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视频

李白杜甫李贺贯休还有陆游,诗人为何爱骑驴

.

乾隆皇帝穷极一生 未找到的贯休罗汉

.

参考资料

  1. 《春寄西山陈陶》 诗词文句网
  2. 《贯休简介》 古诗文网
  3. 兰溪13位牛人入选金华名人雕塑园 兰溪历史;发布时间;2016-07-19 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