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光乍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光乍現
圖片來自blogspot

春光乍現》是義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於1966年所執導的電影,這是安東尼奧尼第一部英語電影。

本片劇情受到阿根廷作家胡利奧·科塔薩爾短篇小說《惡魔的夢囈》(Las babas del diablo)[1]以及英國攝影師David Bailey的一生所啟發。爵士鋼琴家賀比·漢考克為電影配樂。

本片在第21屆坎城影展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在票房上也取得極大的成功。

劇情介紹

攝影師托馬斯在倫敦的—家公園,偷拍了一組關於情人約會的照片。後來,照片上的那位女子拚命地想要得到這些底片,引起托馬斯的懷疑。托馬斯把照片不斷放大,最後相信自己在照片上看到了—具屍體和—個拿着槍的人,他似乎發現了—起謀殺的現場證據。托馬斯試圖根據照片上那些含糊不清的證據來揭露這樁謀殺案,但是毫無結果。這時,他的工作間遭到洗劫,照片也不翼而飛。

托馬斯原來堅信技術發明,如照相術能夠使他獲得和征服現實,因而沉迷其中。後來他終於發現現實與關於它的複製品,以及人們對後者所產生的幻覺之間的關係是不確定的。結尾時,學生們表演—場想象的網球比賽,托馬斯產生了某種啟示作用。對於那些表演者,那個想象中的網球當然是「真」的,正如那些作為證據的照片上的形象對於托馬斯而言很可能只—種幻想—樣。學生們的表演成為托馬斯的思想發生變化的—個象徵,托馬斯此時已不再企圖區別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界限。他想象網球正出了界,把它拾起來扔還給學生們。托馬斯在拾起想象中的球時,並沒有放下他的照相機,對他來說,現實與關於它的複製品以及人們的幻想之間的界限毋寧說是並不存在的。

影片評價

其實是安東尼奧尼創作上面臨轉折的一部作品,同先前的《蝕》《奇遇》等相比,導演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對人與人間不可交流的疏離主題的一貫探索,以及對中產階級中不處在的孤獨狀態的描述,在影象和鏡頭運用上也不見了以往常見的空鏡頭及長鏡頭,代之以的是安氏對60年代整個人類的社會文化的關照,並以輕快的視覺推進去解讀現代生活。這部影片卻成為了安氏唯一的一部獲得商業成功的作品,如果撇去英語對白的因素,不難發現影片中對整個時代的真實刻畫。(新浪娛樂評)

參考文獻

  1. Beltzer, Thomas. La Mano Negra: Julio Cortázar and His Influence on Cinema. Senses of Cinema. 15 April 2005 [21 Februar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