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石元二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明石元二郎

圖片來自nippon

明石元二郎(あかし もとじろう,1864年9月1日-1919年10月24日),號柏蔭福岡藩博多大名町出身,日本陸軍大將台灣日治時期第7任總督,唯一一位於任內逝世及葬於台灣的總督。[1]

生平

背景

日本元治元年(1864年)9月1日,生於日本福岡藩博多大名町。父親是黒田藩士明石助九郎,明石元二郎是明石助九郎的次男,母為壽子。

求學時期

初入藩校修猷館(現在是福岡縣立修猷館高等學校)就讀,明治16年(1883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明治22年(1889年),從日本陸軍大學校畢業。

明治27年(1894年),派至德國留學,1895年回國,他曾隨軍來到台灣,後來擔任近衛師參謀。

日本駐外武官生涯

明治34年(1901年),初任職日本駐法國大使館陸軍武官

明治35年(1902年),轉任駐俄公使館武官。

明治37年(1904年)他對率領芬蘭革命黨柯尼·希力亞客士,受俄國侵略各國的反抗人士、以及率領俄羅斯國內的革命政黨社會革命黨葉夫諾·阿澤夫等人進行資金援助、在俄羅斯國內的反戰、反政府運動火上加油,造成沙皇內憂外患,打擊俄羅斯繼續對日戰爭的決心。甚至在戰爭開始之前,明石就多次險些被俄羅斯帝國的秘密警察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部(Ochrana)抓走和暗殺,1904年底,他轉移到赫爾辛基。他廣泛走訪了斯德哥爾摩、華沙、日內瓦、里斯本、巴黎、羅馬、哥本哈根、蘇黎世,甚至是伊爾庫茨克。明石向選定的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團體、芬蘭和波蘭的分離主義者以及克里米亞和俄羅斯突厥斯坦對俄羅斯統治心懷不滿的穆斯林團體輸送資金和武器。

在日本,人們普遍認為明石是暗殺俄國內政部部長維亞切斯拉夫·馮·普勒韋(許多日本人認為他對戰爭負有責任)的幕後黑手;以及支持格奧爾基·加邦神甫,他組織了血腥星期日起義波將金號戰列艦起義。

明石的情報工作與後來俄羅斯革命的成功有很大關係。列寧亦提及此事:「真的感謝日本的明石大佐。想頒給他感謝狀。」因此、明石在日俄戰爭中、從各方面計劃使俄國政情不安、因而難以繼續作戰、對日本的勝利作出貢獻。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參謀次長長岡外史說:「明石一人可抵陸軍10個師團」。

日俄戰爭爆發時,明石(當時階級為大佐)已從俄國前往日本駐瑞典大使館,並以此為據點進行對俄情報活動[2]。由山縣有朋主持的參謀本部撥給當時金額100萬日圓(當時日本政府一年的總預算約6億8千萬圓左右,一個臺灣工人日薪約是1圓)的工作資金,以策動俄羅斯革命

但據日本名城大學教授稻葉千晴的研究顯示,明石元二郎與列寧會面雖是事實,但卻無任何證據顯示列寧曾有如此的對話,且明石在歐洲的情報工作被俄羅斯帝國公安警察注意,但其反帝俄工作大半卻被認為是失敗的。

逝世

大正8年(1919年)8月24日,明石元二郎成為首任台灣軍司令官。10月13日,明石元二郎因公務搭乘名為信濃丸的船艦返回日本內地,在船上他先是有些感冒的症狀,過了三天病情又急遽惡化,還好病情一度好轉,明石總算抵達日本。但抵達日本後,明石虛弱的身體又衍生出腦溢血的情況,同年10月24日病逝於日本故鄉福岡縣,是唯一一位在任期中死亡的總督。

大正8年(1919年),遵照其遺言「如果吾身有任何萬一之事,定要葬於台灣,願余死後能成為之護國之魂,方可鎮護我台灣人民。」遺體由日本福岡運回臺灣,葬於台北三板橋日本人公墓(位於今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公園),法名少林院殿柏蔭自得大居士,是唯一一位埋骨於台灣的總督。

但在二戰後,墓園被建築所掩蓋。直到1997年臺北市政府強制收回林森北路附近被居民長期占據的市地,在抗爭及拆除大批違建時,人們才發現雜亂的違章建築區裡隱藏著一座被人遺忘的台灣總督墳墓。

1999年,其墓受到林森公園興建的影響而遷葬於臺北縣三芝鄉(今新北市三芝區)福音山基督教墓地。而其原墓的鳥居則於2010年遷回林森公園。

影片

日本史上最大の謀略戦を成功に導いた男 明石元二郎 なぜ昭和の日本は情報を軽視してしまったのか

參考文獻

  1. 獨留於綠地的鳥居之謎——明石元二郎與臺灣,nippon
    1. REDIRECT Template:Ja icon吉武信彦. 日本・北歐政治関係の史的展開 (pdf). 地域政策研究. 2000-07, 第3卷: 頁26 [2015-0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