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明教寺的静(周海)

明教寺的静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明教寺的静》中国当代作家周海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明教寺的静

明教寺是合肥难得的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

往市里最繁华的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向东走100米,便可见明教寺的青砖围基、大红色的墙面、金碧辉煌的飞檐翘角。被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占地面积近4000平米的不算大也不算高的明教寺静穆地卧在那里,咋看不起眼,甚至有点局促,但它自有一种气场,使周围的高楼大厦似乎反倒给做了陪衬。

这种气场,就是源于明教寺的静。这种内在的、不动声色的、出于宗教氛围的静穆使明教寺与周遭的商业区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与对比。合肥的景点,逍遥津、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去过几次,都是带孩子去的。唯有明教寺,我独去的次数最多,正是爱上了这里的闹中取静。明教寺无疑是香火旺盛的。特别是逢一(农历初一)逢五(农历十五)或特定的佛教纪念日(佛祖成道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等),香客摩肩接踵,香烟四处缭绕,僧人闭目合十念诵的佛乐(有时是播放机)随香烟袅袅而去。中国人在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已成国人之耻,然而在明教寺,除了慈悲无限的佛音,除了香客们低声的甚至只能看见嘴唇翕动的祷告,这里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家长里短,没有你推我搡,没有“长枪短炮”,没有“到此一游”.......一切在静穆中显出一种秩序,一种庄严。在合肥,我只在三个地方见过这种静穆(其他两个地方是省[[图书馆]、市图书馆)。

这的确是一块人间“净土”。

而在平常的日子里,尤其是深秋,明教寺的静穆就更深、更透了。进了明教寺,市声就被关在门外了。这并不是什么形容和修饰,我描述的其实是一种实况。偶尔有一两声说不清的吆喝声或孩童们清脆的叫声,恰如自云外传来。“闭门即是深山”,正可用于此处。进了天王殿,在第一进的院落的东边就是听松阁、屋上井。听松阁、屋上井均为三国旧物(明教寺原址为曹操训练将士的教驽台,为使将士不受夏日暴晒,在台边遍植松树,后人立亭纪念,名为听松阁。屋上井亦为供将士解渴所掘,因井口高出街道平房的屋脊,故有此名),清风拂来,看着屋上井井口石栏上的23道提水绳沟,总让人有一阵恍惚,生怕落下去的这一脚惊醒了三国时的厮杀。院落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了该是有些年头,金黄色的叶子一半还挂在枝头,一半却已铺满青石板圈成的小径,也不见僧人来扫。“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明教寺的静,是可以让人超然物外、宠辱两忘的。

我最喜欢的,还是坐在第二进的大雄宝殿前的青石板上,听僧人们的梵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每此时,心便安住在那一声佛号上。有一次,我竟很意外地听到八十年代顶级歌手李娜的佛唱,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梵音。不过,尘世李娜早已是佛门的昌圣法师。后来,我下载了昌圣法师的佛唱并在推送微信朋友圈时写下以下荐语:

某年,歌手李娜遁入空门,毅然出家为比丘尼。尘世再无李娜,佛门有一昌圣法师。不知缘由,但憾再无缘得闻人间天籁。

某日,又闻昌圣法师宣佛号,唱佛音,演佛乐,慈悲无限,深情无限。

私心悦之,感慨系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故共享之。

佛门广大,处处开方便之门。我等凡夫,根器驽钝,不能一闻得悟。但闻此乐,机心顿消,万虑归一,不亦法师之功德乎!

歌手李娜的出家为比丘尼一直是个谜。红尘纷扰,世事如潮,人心最不好也不可揣度,但是我想,看透繁华的李娜是不是和我一样,爱上了仿佛于明教寺一般的静穆呢?

我爱明教寺的静。[1]

作者简介

周海,男,70后,安徽省枞阳县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