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无极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极图

无极图,《无极图》 《太极图》诸图式,皆大同而小异。究其源流,虽有端绪于陈抟《无极图》、穆修授周敦颐,但周敦颐曾受图于穆修,这是历代学者所公认的,即使如朱熹力主周子自作《太极图》之说,也并不否认穆修周敦颐有所影响。究竟陈抟《无极图》的图式是什么样子?《太极图》是否来源于它?这都必须对陈抟《无极图》加以探讨。

太极图源流

据《宋史·陈抟传》记载: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言》、诗六百余首。[1]

《宋史·朱震传》记载:

无极图1.jpg

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又《宋史·李之才传》记载:

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陈抟,源流最远,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鲜有知者。

陈抟为五代、宋初道教炼养士,他将《易》与道教炼养术结合,亦即借易理以建立其模拟自然的修炼理论;他并且绘制成图,以授道于人,

,这便开创了图学。明末清初的黄宗炎在所撰《太极图说辨》中说:

图学从来,出于图南,则道家者流,杂以大易,遂使天下靡然称为易老……。

黄宗羲所撰《易学象数论序》也曾说过:[2]

夫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九流百家之学,俱可窜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

C78ae1267b6541e6aa7b411031223960.jpg

黄氏兄弟见解基本相同,但黄宗炎在《太极图说辨》中又说:

上古何尝有图,但文字未备,画为奇耦,示文字之造端尔。陈氏不识古文古字,误码以为图也。

这就未必中肯了。陈抟作《无极图》,并非将古文古字误以为图所致,陈抟乃是按照《参同契》、《太平经》中道教的天道观演变而来,不过如黄宗羲所说是借周易的一般理论及术语,以建立其以"天人一体"为基石的炼养之说而已。

陈抟所作《无极图》,是图学中最突出、影响也最大的图式。据传他曾刻于华山石壁。正由于有这个图式,后来才衍出了周敦颐的《太极图》。现据黄宗炎《易学辨惑·太极图说辨》所录《无极图》,照录于后:

陈图南本图(自上而下,逆则成丹)

"辨曰: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并刃}自河上公,魏伯阳得之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图南同隐华山,因以授陈。陈又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子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茂叔;茂叔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乃方士修炼之术。其义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就其图而述之,其最下一O名为元牝之门。元牝即谷神也,牝者窍也,谷者虚也。……在修炼之家,以元牝谷神为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气所由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知觉,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气,上升为稍上一O,名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芒之气,炼依希呼吸之气,化为出有入无之神,便贯彻于五藏六腑而为中,名为五气朝元。行之而得也,则水火交媾,而为又其上之 ,名为取坎填离,乃成圣胎。又使复还于元始,而为最上之一O,名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而功用至矣……。"

无极图3.jpg

按《无极图》之"无极"乃道家用语,非儒家说法。《周子全书》卷三《答陆子静书》:

象山陆九渊书云:……岂宜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

无极二字,出《老子·知其雄章》,吾圣人之书所无有也。

道家将"无极"加于"太极"之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便是这样的。据清毛奇龄《太极图说遗议》中说⑿,"无极"用语出之道家,两晋以后始有之,而将"无极"加之"太极"之上,则更在两晋之后。周敦颐《太极图说》首句便是"无极而太极"或"自无极而为太极",显见周敦颐《太极图》源本于道教陈抟的《无极图》。

我们将周敦颐《太极图》与陈抟《无极图》相比较,图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第二圈"抽坎填离"图完全一样,其它只是由于道教立论于"逆以成丹"、儒者立论于"顺以生人",而在每一圈的图式上解释有所不同而已。这也显见周敦颐《太极图》是原本于陈抟《无极图》。

再者,《周子全书》卷十八有周敦颐游道观时题诗,题名:《读英真君丹诀》⒀:

无极图4.jpg

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几。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

可见周敦颐是信仰陈抟的丹道的。又《周子全书》卷十九有蜀文仲琏"嘉定七年⒁九月十三日敬拜濂溪先生祠下"诗:

迹践心亲四十年,口吟手舞亦欣然。眼明当日清溪上,身到平生霁月边。天实有言谁启秘,道从无极独开先。持循不许秋毫失,期契堂中觌面传。

又潘之定《濂溪六咏》诗:

当年太极揭为图,万有皆生于一无。动静互根谁是主,试于静处下工夫。

这也都表明周敦颐《太极图》原本于陈抟《无极图》。至于周敦颐依儒家意旨加以改作,以后被理学家视为其道之精蕴所在,这便是陈抟创图学之后的演变了。

考辨源流著述

无极图2.jpg

在史料中除黄宗炎等所录陈图南《无极图》外,在《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序图》中,还录有另一《无有图》。为考辨诸图源流,故也有必要加以介绍。

中阳子卫琪之《无极图》

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东蜀道士卫琪向元武宗进献《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简称《文昌大洞仙经》)⒂。卫琪在《文昌大洞经注·序》中谈此经原委说:

三宝君复阐其始初之因,以示天人,谓兆之身皆吾之炁,兆之神皆于之真。欲使人人感知悉见,则复归于我,而不为炁运之所拘束,可坐致自然。因是,元始重演三十六章之秘。……又有宋明帝(时)陆修静,以帝一、雌一、雄一三经,或三言四言,句读长短不一,以附各章之次。……此经所载,皆天真内名隐讳,与人身中神炁相接,故在度人生神黄庭之上。是故内外互显,上下交错,盖取诸人身一小天地也。人能存养自己神炁,吟咏宝章,则天真下降,与兆身中神炁混融,是曰回我混合,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至元已卯,时方弱冠,受诵此经,迨今三旬,惟恨文字讹谬,十本九乖,元所从正。每思幼小曾阅三藏,颇记一二字,而不敢擅自订证,且天下经教,经大冶化炉之后,不复有闻。比岁薄宦西南,尝以此劝人,家至户到,往往好读,而琪以讹专讹,中心少宁。近因浪走江湖,旅邸静坐,默有所悟,辄将曩者注藁翻绎,以平昔所记三教经书,其间旨意合同者,随句解释,仍以大易,所谓无极、河洛、先天、后天卦象,金丹火候、帝尊玄炁等,各列一十三图以冠经首,俾人一披便喻……。

卫琪解释此图说

无极图5.jpg

周子作《太极》以括大《易》,予演《无极》以总大洞。盖太极者,已具形炁之谓。无极者,无声无臭无象无名,惟理而已。周子亦曰无极而太极,盖无一动而为阳,以生玄炁,属水,故曰:易生"玄光"。静而为阴,生元炁,属火,故曰"元命",生"太初"。静极复动为阳,生始炁,属木故,曰"太始"。三炁周,"玄""元""始"。三炁周备,炁形质具,未始相离,谓之"太素"。静而为阴,属金,故曰"太素"。梵行初,三炁为天地之根,万物各极其位,谓之"太极"。动而为阳,属土,总领四象,故曰"太极"。五灵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以五太五行谓之"五老"。《五符玉经》云"生于元始,之光"是也。天王复演太易之玄炁,结一O宝珠,即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炁极也,故曰"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云……。卫琪讹称《文昌大洞仙经》及其《无极图》是天神所传,至两晋南北朝时已流行于世;其实大谬不然。元武宗时,翰林学士张仲寿为卫琪《大洞仙经注》作序说:

《大洞仙经》盖西蜀之文,中原未之见也。

又蜀叟赵{火卡}作序说:

中阳先生卫氏,洞测玄妙,句解字释,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

元仁宗时,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其作序说:

T015376d2f46cd9a23a.jpg

今中阳卫氏,乃能自出新意,为之注释,锓以行世。见予京师,求所序引,予观之,详乎而莫知其涯,真不可以测识也。

一个说,在中原不曾见过此经此图;一个说是此经此图本之于宋代周敦颐、朱熹所开创的理学;再一个是当时道教的首领,说这是卫琪自出新意之作,连他也莫知其涯。这便不能不使人对卫琪之说产生怀疑了。

《大洞仙经》

再看《大洞仙经》本文,其中《发明经题》:

无极者:

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五太已前,冲漠无联,不可称说,故曰无极。

总真者:

无极图7.jpg

凡总括天真、地圣、人神、精魂、六纬之姓名,盖有是形必有是炁,有是炁必有是理,理者,天理也。纯粹不杂,诚实无妄,释曰实际,道曰道,儒曰诚,其实一也。诚者天之道也,子思孟子发明已尽,既有此诚实之理,必有主之者,即周子无极之真,二五之经是也。……

明明是理学语气,哪里是什么道教古经呢?分明是元世祖焚经之后,即卫琪自序中所谓"经大冶化炉之后",卫琪吸取宋元理学,仿《太极图》及《太极图说》而造作了《文昌大洞仙经》及《无极图》。在理论上他将道教"逆以成丹"与周敦颐"顺以生人"之说混合起来,成儒、仙混合物。他在自序中说:"虚无自然,人生自无中生",这明明是周敦颐的理论。卫琪《无极图》中的"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我认为也是依据邵雍《皇极经世》卷十二中所说:"太极,道之极也;太玄,道之玄也;太素,色之本也;太一,数之始也;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经修改而成。凡此种种,显见《文昌大洞仙经》及《无极图》系元代道教净明派的经书,是卫琪所造,晚于周敦颐《太极图》。故而肯定卫琪的《无极图》不是陈抟所传的《无极图》,与我们探索周子《太极图》渊源的问题无关。

优缺点

陈抟《无极图》更为清晰、系统地描绘了这种丹道修炼的次第和学说基础,为后世不同门派的丹法流派起到了奠基作用。张三丰继承陈抟之思想,称"易道"即"太极道",所以他在完善陈抟的易道思想上,创立太极道体系,把丹道和太极内功紧密联系在一起。据明末黄宗炎《易学辩惑·太极图说辩》所载,《无极图》为五个图形,分别代表修炼所能够达到的五个不同境界(见附图7)。

《无极图》乃古圣先师密授之图,据明末黄宗炎《太极图说辩》载: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1]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此图创自老子、河上公,魏伯阳得之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吕洞宾与陈图南同隐华山,因此得以授予陈抟。从中看到无极图思想渊源的四个方面:其一、河上公所发挥的老子思想,宇宙生成论及"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神仙理论。其二、符合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与火候学说。其三、继承发挥了钟吕内丹修炼的理论体系。其四、陈抟自己用《易》理的宇宙生成过程假易而论丹道。《无极图》是方士修炼之术,发挥黄老哲学思想,述老庄之玄微,明逆修可以成丹之法及得道成仙的思想。纵观《无极图》模式,"其图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其重在水火,火性炎上。逆之使下则火不螵烈,惟温养而和燠,水性润下,逆之使上,则水不卑湿,惟滋养而光泽。滋养之至,接续而不已;温养之至,坚固而不败。"

无极图8.jpg

按逆行规律,其最下圈"○",名为玄牝,玄牝即谷神。牝者窍也,谷者虚也,指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即中医所称"肾间动气",气之所由以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经络气血之功能皆根于此。此一阶段为丹道修炼的"得窍"阶段,《修真图》叫做"玄府受气"。再行祖气上升,即稍上一圈"○",名为炼精化气。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茫之气;炼依稀呼吸之气,化为出入有无之神,使之贯穿通达于五脏六腑。此一阶段为丹道修炼的"炼己"阶段。所以第三个稍小点的"○"就标志着炼气化神,即由下丹田所炼真元之气贯穿于五脏六腑,以养五脏之神。再向上既为中层之五行相生并形成"五气朝元"的景象。此一丹道修炼阶段称之为"和合"。五行演八卦,取坎填离,则水火交媾而为孕;坎离颠倒,而后天返先天,进入黑白相间的大圆圈,即"三返二"的"结圣胎"阶段,亦即"得药"。再向上就是不断炼去胎之阴质,使之变成金丹,进而炼神还虚,复返于太极而无始,即为最上面大圆圈的"脱胎成仙"阶段。所以,凡丹道修炼"盖始于得窍,次于炼己,次于和合,次于得药,终于脱胎求仙"的逆向求索,即炼精化气,合三为二;炼气化神,合二为一;炼神还虚,一归无极。这就构成了一个逆炼返本的系统,这就是所谓"逆则成仙",返本还原内丹修炼的人体长寿科学原理。

按照顺行规律,陈抟在《无极图》中,张三丰在《修真图》中便描述了生命的演进里程,即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五行,五行演八卦,八卦得演万物昌。这便是"顺则成人"的人类繁衍进程,这与现代医学所认知的人体生命演进进程完全是如出一辙。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