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编企业党支部工作手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编企业党支部工作手

来自网络的图片

《新编企业党支部工作手册》是2008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本书编委会。

基本信息

书名; 新编企业党支部工作手册

作者;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

定价; 22 元

装帧; 平装

ISBN; 10位[7802085977] 13位[9787802085978]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企业党支部工作的任务、特点、内容、方法,概括了党支部书记做好党支部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岗位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辑录了有关的制度、规定和文件,并选辑了基层党支部在实践中创造的一些经验,是企业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实用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培训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辅助教材。

图书目录

一、企业党支部工作总论

1.在各类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各类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依据

3.建立企业党组织的实践做法

4.企业党支部的成员构成及其各自的职责

5.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6.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

7.准确理解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

8.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体现

9.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

10.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

11.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1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完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

13.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14.加强企业党组织对企业群众组织的领导

15.企业党支部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16.加强企业党支部建设

17.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和工作人员的配备

18.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19.新形势下企业党支部建设的目标

20.新形势下企业党支部建设的基本内容

21.新形势下企业党支部建设的重点工作

22.积极探索企业党支部工作新机制

23.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24.企业党支部书记的必备素质

25.企业党支部书记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

26.当前企业党建工作面临六个新问题

【疑难问题解答】

企业党支部如何积极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

【思考题】

二、企业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

27.充分认识在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

28.在企业中发展党员的基本方针

29.在企业中发展党员的基本原则

30.要注重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发展为共产党员

31.申请入党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32.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

33.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

34.共产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

35.入党申请书的主要内容

36.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

37.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确定

38.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三、企业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

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五、公司制企业党组织建设

六、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建设

七、私营企业及个体劳动者中的党组织建设

八、企业党支部经常性工作程序图表

附录

折叠编辑本段文章节选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110。国有企业的内涵 .

我们所说的国有企业,是指最终产权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立、占有并控制其全部或大部分财产的企

业。典型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独资企业,国家绝对控股企业也属国

有企业。

111.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个系统中,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

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它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

控制力量之一;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主干力量;是

重要的民族产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少数;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

础设施的主要供应者;是现实条件下非国有企业不宜进入的特殊

产业的生产者。

由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所决定,国有企业具有三方面基本作

用:一是弥补市场缺陷,实现市场机制自身不能达到、政府电难以

用其他间接干预手段来实现的某些社会政策目标;二是发展战略

性民族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是作为公有制

的实现形式之一,体现公有制经济的决定性力量,体现社会主义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控制。

国有企业能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战略控制,有

效发挥其主导和控制力作用,并不主要取决于国有企业的数量,

关键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精干的少数"。所谓

"精干"是指:一方面,自身有较高的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能

够实现国家赋予的社会目标,成为国家或政府实现主导和控制国

民经济的实施者。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必须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

目标的统一。所谓"少数"是指:除少数特殊产业要以国有企业为

主体外,在大多数其他产业中,国有企业的数量绝不能多。国家通

过建立和发展精干的少数国有企业,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包括

对国民经济进行主导和有效的控制。

112.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

领导体制是一切管理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在管理

活动中,无论是管理者个体,还是群体作用的发挥,都受制于领导

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领导体制的雏形起源于革命战争年

代。几十年来,经历了多次大的变更,先后采用了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三人团"。它是通过1934年

4月中央组织局颁布的《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确定的。

《条例》规定,企业的管理主要由厂长、支部书记、工会委员"三人

团"会议决定。厂长有最后决定权。

第二,抗日战争后期陕甘宁边区的"厂务会"。它是通过1943

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的直属公营工厂厂长、支部书记、工

会主席参加的工厂联席会确定的。规定:厂长代表政府,集中管理

工厂的一切行政事务。同时,强调厂长要依靠党支部和工会的帮

助,依靠全厂职工办好企业。

第三,抗日战争后期至解放战争初期时的"工厂管理委员

会"。它是通过1946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工矿企业政策的指示》

确定的。同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以《决议》形式加以

明确。规定:工厂管理委员会由厂长、工程师以及生产中其他负责

人和工会及工人职员大会上所选出的代表组成。厂长由民主政府

委任,担任管理委员会主席。

第四,建国初期至党的"八大"期间的"一长制"。它是1951年

东北局、1954年华北局分别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提出。1955年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企业中建立严格的"一长制"。

第五,党的"八大"至"文革"开始时期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

责制。它是由党的"八大"提出,1957年加以确立的。规定:"在企业

中,应当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

制度。"

第六,"文革"期间的"革命委员会"和"文革"后期的"一元

化"。"文革"前期企业领导权,实质上落在造反派手中,有些企业

则是军代表指挥。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讲,它都是破坏生产力发展

的领导体制。"文革"后期实行的是党的"一元化"领导,就企业领

导权和解放生产力而言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第七,"文革"结束后至党的"十二大"期间,恢复企业党委领

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它是以《工业三十条》为标志提出来的。

第八,改革开放以来的厂长负责制。1979年以后,邓小平同志

多次提出要改变现行企业领导体制。198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选择沈阳、大连等六城市进行厂

长负责制试点。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议,正式确

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

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党的十四

大再次重申,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

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十多年来,我们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