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新丰乡(宜黄县下辖乡)

新丰乡(宜黄县下辖乡)位于宜黄县南部,东南面与南丰县相连,西与宁都县毗邻,北与东陂镇接壤,距县城71公里,总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542户,总人口1617户8027人(绝大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全乡耕地面积824.8公顷,其中水田753公顷,旱田71.8公顷;山林面积10955.8公顷,森林覆盖率82%,其中公益林(包括水源、涵养林和华南虎保护区)面积6032公顷。全乡地势由东南向北倾斜,境内最高点西华山海拔1267米,最低点刁坊海拔210米,河流均为山泉水,系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1]

[]

目录

历史名人

新丰乡是红军第四、五次围剿的根据地,有着光荣的传统革命历史,解放战争中,这里的民众上百人自告奋勇参加红军。历史上名人辈出,宋朝水利名臣侯叔献,出生于侯坊村。建国后,广大群众一直保持着纯朴善良,勤俭治家、和相处、喜好客,多礼仪的良好风尚。全乡社会和谐平安,多次被市、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当地民风

建国后,新丰乡群众一直保持着纯朴善良,勤俭治家、和相处、喜好客,多礼仪的良好风尚。每月农历逢2、5、8均为圩日,届时新丰街道熙熙攘攘,一片热闹祥和。全乡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多次被市、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始建村时称新丰市,属崇十六都。清末期 江西宜黄县新丰乡 间,新丰生产夏布,集镇一度兴旺,镇上曾有30多家店铺,居住过700多户5000来人口。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街上设有米街行、夏布行、竹木行、鸡鸭行等,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民国四年,镇上暴发瘟疫,一年之内竟死亡2000余人。此后,不少户纷纷迁往外地,新丰集镇从此一落千丈。 民国期间属第三区新丰乡,民国三十二年曾一度属 崇岗区新丰乡。建国初期属第三区新丰乡,后属第七区新丰乡、东陂乡人民公社、新丰人民公社。1984年,新丰人民公社改为新丰乡。1985年,镇上有219户、930人。

该乡地势由东南向北倾斜,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最高点西华山海拔1267米,最低点 刁坊海拔210米,河流均系山泉水。水利电力事业发展较快,建有各种水利工程92座,稳产高产田占60%,大 小型水电站13座,全乡普遍架起了高压输电线,56个村小组全部用上自来水。

区划人口

辖李坊、仙坪、新丰、东门、侯坊、乔坑、护竹等7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542户,总人数7043人,均为汉族 江右民系。

经济发展

新丰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水稻,年粮食总产达826万公斤,平均亩产420公斤,全乡社会总产值1747万元,人均收入1729元,财政收入完成134.1万元, 同比增长347%。

新丰乡主要农副产品有烟叶、食用菌柑桔竹笋花生、白莲、生姜、白鹅、生猪等,矿产资源丰富,有红、黑、麻3种颜色的 花岗石以及天然水晶石等,林业资源丰富,覆盖率85%,蓄积量35.5万立方米,工业有新金木业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2015年全乡烟叶种植面积1600亩,烟叶收购总量37.75万斤,均价12.93元/斤,创烟叶税107.3万元,7个行政村,有5个产烟村,其中4个千担村,并成立了烟叶产业专业合作社。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全乡已有制种、白莲、柑桔、槟榔芋、生姜等种植业和生猪、菜牛、竹鼠等养殖业。现已成立平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槟榔芋、生姜等特色蔬菜,槟榔芋种植面积600多亩,涉及农户118户,亩产值达6000余元;成立4个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黄牛养殖规模达1000余头。到2015年底,全乡财政收入达1709.5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5300元。

社会发展

文教卫生发展快,乡内有初中1所,小学24所,幼儿园7所,新建了上海金山卫希望学校和东门、仙坪、新丰村级教室,乡有卫生院1所,农医所1所,医疗站7所,交通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四通八达。主干公路两条,东南方可直达南丰、南城以及县内各乡镇,西北方可直往宁都、 乐安县,目前,东陂至新丰已通水泥路,新丰、东门、侯坊、乔坑四村已通硬质路,村级路面硬化率达60%。城镇建设井然有序,街道两旁建筑合理规划,灯光灿烂明亮,新商贸中心将竣工使用,街容街貌焕然一新。

新丰乡驻地三县交界处,市场经济繁荣,商贸市场有个体店铺50余家,专门开设了南货、大米、蔬菜、肉类、生猪、耕牛、土特产等专营市场。

名胜古迹

新丰乡名胜古迹丰富,有东门的大型古老山寨,寨内有人造暗藏避所----寨王殿,寨外有自然景观油榨石、织布石棺材石卵脑石女崽石等,寨四周森林茂密,苍松翠柏,蔽日参天,气候凉爽,环境幽静,还有李坊村廖坊瀑布,护竹古戏台和高华古佛寺,乔坑避难岩等,是避暑游览的好胜地。

新丰东门“三圣殿”位于新丰乡东门村境内,距离新丰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座落在大禾场河畔,四檐落水,上下两栋,背靠杨州嶂,在宜黄县素有“杨州嶂下第一殿,黄水源头首支香”之称。“三圣殿”始建于清太祖,天命(1623年)择地选址。定址门向东,寓意太阳东方高高升起,普天吉照,日后欣欣向荣,故名——东门三圣殿。

新丰乡护竹村畲族高华山古佛寺,高华山古佛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分三处:脚庵、中庵、顶庵;古佛寺名声远播,香客不断。

华光殿古戏台始建于清嘉庆乙亥年(公元1818年),现为省级文明保护单位,是当今宜黄县保存为最早、最好、最有价值的古戏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