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斯诺克

增加 4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斯诺克'''[[File:T01a8a0c1bf410b2a57.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6%96%AF%E8%AF%BA%E5%85%8B%E5%9B%BE%E7%89%87&listsrc=sobox&listsign=aabf1db073c0f98b6e2346adfff9277d&src=360pic_strong&correct=%E6%96%AF%E8%AF%BA%E5%85%8B%E5%9B%BE%E7%89%87&ancestor=list&cmsid=d8af1034102d508c83bfd45fa9bbdbc2&cmras=6&cn=0&gn=0&kn=0&fsn=71&adstar=0&clw=250#id=8c0da7221ac00067a92e1fdc9a5755d7&currsn=0&ps=67&pc=67 原图链接]]斯诺克是一种落袋式台球运动,又名斯诺克台球 。此项运动使用的球桌长约3569毫米、宽1778毫米,台面四角以及两长边中心位置各有一个球洞,使用的球分为1个白球,15个红球和6个彩球(黄、绿、棕、蓝、粉红、黑)共22个球。击球顺序为一个红球、一个彩球直到最后一个红球与其后的一个彩球全部落袋,然后以黄、绿、棕、蓝、粉红、黑的顺序逐个击球,最后以得分最高者为胜。
{| class="wikitable"
|-
== 起源发展历史 ==
* 虽然台球运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5世纪,但斯诺克(Snooker)的发明则相对晚了许多。关于斯诺克的起源,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在19世纪晚期,台球运动风行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当时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这种玩法用1个白球,15个红球和1个黑球。1875年的一天,驻扎在印度贾巴尔普尔(Jubbulpore)的英国陆军上校内维尔·张伯伦(Nei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战友们觉得这种玩法过于简单、乏味,便决定增加黄色、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再加上了棕色和蓝色球。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从而导致了斯诺克台球的诞生。而斯诺克一词则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这使得斯诺克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最终则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 1885年,英国英式台球冠军 [[ 约翰·罗伯特(John Roberts) ]] 在印度旅行时见到了张伯伦并从他那里知道了斯诺克这种新玩法。回国后,罗伯特就把斯诺克台球带回到英格兰。
* 当时正处于英式台球热,斯诺克台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式台球日渐衰落,许多名手才逐渐转向斯诺克台球。这其中包括斯诺克台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Joe Davis)。
* 戴维斯首先意识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连续得分能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斯诺克运动的水平。从此斯诺克台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并开始流行到世界各地。
* 加长杆(Extension)也叫后手,加在球杆尾部的一根短棒用于增加球杆长度,当主球远离选手时帮助选手击打主球。
* 架杆(Rest)用于支撑球杆的具有铜制的X形头部的木杆,当选手的非持杆手手臂不够长时,可将球杆靠在架杆上,以稳定地击打主球。还有一种特殊架杆,有一个弯头能绕过球击打,杆头与架杆相同。
* [[ 定位器]](Marker)一种带有角形卡球开口或半圆形卡球开口的装置,用于帮助裁判确定球的准确位置。在其帮助下,球在比赛中途擦拭后可以准确无误地放回原来的位置。在裁判使用其擦拭母球时视为母球,一切对其的行为视为犯规,直至裁判放回母球取走。
* 三角架(Tripod)也叫高架杆。类似架杆,但头部是拱形的,而且头部更大,可架在另一只球上方以便挥杆击球。
* 三角框(Triangle或Rack)开赛前用于将所有的红球排成标准的正三角形的三角形框架。
②若运动员不能区别颜色之间的差异,例如红与绿,在向裁判员提出要求后,他应被告知球的颜色。
③在没有裁判员的情况下,对立之间的球员或双方之间,应被当作按本条规则所叙述那样进行 比赛。== 参考文献 ==
15,6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