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学改良刍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学改良刍议》,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文章。胡适著。刊登于1917年1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5号。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全文5千余字。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自己关于文学改良的8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假字假语。”接着,分别解释这8条主张。从解释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针对自明清以来,中国文坛崇古之风,动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今人变成了古人的奴才,文学失去了独创性,走入了死胡同的情况,提出了“不摹仿古人”的主张,认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之文学也。”由是为文学变革找到了理论根据。2。关于文学所反映的内容问题。认为,文学须言之有物。但是这“言之有物”与“文以载道”不同,文学所言之“物”为情感和思想(包括见地、识力、理想)。同时写情感必须写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作无病之呻吟。3.关于表达形式问题。认为,作文须讲求文法,同时不避假语假字。对于过去人们作文所习惯的用典和套语,坚决予以反对。但是,在对用典的问题上,又说所反对的是狭义的用典,即“文人词客不能自己铸词造句以写眼前之景,胸中无意,故错用或不全切,或全不切之故事陈言以代之,以图含混过去。”对于广义的用典,譬如使用必不可少的成语等,不在作者反对之列。

本文的发表,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现代中国第一篇全面提出文学改良主张的文章,尽管它本身是用文言文所写,但它却对白话文运动及文学革命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介绍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曾参加《新青年》编辑,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趋向与马克思主义对立,主张改良主义。后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48年到美国,后去台湾。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汉语文学史》(上)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文学改良刍议 相关视频

梁文道谈论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句句扎人心
梁文道谈论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句句扎人心

参考文献

  1.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