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教堂建筑

教堂建筑以其规模大小分为宗座圣殿、主教座堂和教堂。它们都遵从产生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早期基督教建筑传统的形式、功能和造型。

特别是主教座堂,以及许多大教堂和宗座圣殿,会有特定的复杂建筑结构,这在教区教堂比较少见。它们往往倾向于展示当时更高水平的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建筑能力,并且获得了普通教区教堂所没有的宗教地位和社会地位。此类主教座堂往往是其区域内最好的建筑之一,并成为当地的骄傲。许多主教座堂和宗座圣殿,以及一些大教堂,都是名列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作品。这包括圣彼得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索尔兹伯里座堂[1]、布拉格大教堂、林肯大教堂、圣但尼圣殿、圣玛丽亚马焦雷大教堂、圣维塔教堂圣马克大教堂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圣巴西尔大教堂,以及未完工的圣家族大教堂和现在作为博物馆使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

最早的大教堂可以追溯到古典时期晚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其教堂也在世界各地建设开来。它们的形式取决于当地的材料和技术水平。通过主教下发到其他区域的一纸命令,作为建筑师的主石匠在世界各地兴建起了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风格先后有早期基督教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18至20世纪初的各种复兴风格,以及现代风格。在各种学术风格之上还糅合了当地的区域特征。

目录

作用

世界上诸多最大和最具有建筑意义的教堂中,很多都是建成为主教座堂(Cathedral)或修道院(Abbey)使用的。在罗马天主教堂中,又有许多被升级为宗座圣殿(Basilica)。下面这些类别不是排他性的。一个教堂既可以是修道院,又可以是主教座堂,也可以是宗座圣殿。一些伟大的新教教堂,如乌尔姆大教堂,就不是其中任何一个类别。而其他的,如威斯敏斯特教堂[2],之前曾是修道院和主教座堂。从天主教的观点来看,所有的东正教和新教教堂不会被指定为“宗座圣殿”。主教座堂(Cathedral)一词在东正教和新教里,有时非主教座堂的大教堂,也会冠以此名。一些重要的教堂也被称为“寺”(Temple)或者“礼拜堂”(Oratory)。

主教座堂

在这些类型的建筑中,主教座堂(Cathedral)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在某程度上,“主教座堂”或者“大教堂”这个词,有时被错误地应用于任何巨大或者雄伟的教堂。事实上,主教座堂不一定要很大或者雄伟,尽管许多主教座堂的确是这样的。主教座堂的名称来源于“主教”(Cathedra)或者“主教的宝座”(拉丁语:ecclesia cathedralis)。主教座堂作为教区主教的驻地,具有特殊的教会地位和管理职能。

主教作为地方神职人员管理者的作用,从公元1世纪就开始了。 两百年后,随着罗马皇帝康斯坦丁一世在313年宣布基督教合法化,教堂迅速地建立了起来。罗马兴建了5个非常大的教堂,虽然经历很多变动或重建,它们在今天依然还存在。这包括罗马大教堂(现拉特朗圣若望大殿),以及更加著名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主教座堂的建筑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作为主教驻地的仪式功能。主教座堂是与其他基督教教堂一样庆祝圣事、诵读圣经、进行礼拜、祷告和布道的场所。但是一般来说,在主教座堂里这些事情会比小教堂里做得更加精致、华丽和宏伟。这些排场在重要的礼拜仪式期间尤其讲究,如施坚振圣事或授圣职的时候。主教座堂也通常是地方或国家政府相关的仪式场所,主教为君主加冕或市长任职主持仪式。

视频

教堂建筑 相关视频

哥特教堂建筑纪录片
巴洛克 建筑风格 教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