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来自 美篇网 的图片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区西4公里处,总规划面积260公顷。景区建有原始部落、驯鹿文化博物馆、桦树皮文化博物馆、列巴博物馆、森林文化研究所、圣诞老人小屋、猎民家庭游、冰雪酒店,是一个以敖鲁古雅鄂温克原生态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生态景区。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长年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1]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

气候条件 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

开放时间 早8:00-晚19: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成人票100元

占地面积 260 公顷

著名景点 驯鹿苑、萨满山、博物馆

运营商 呼伦贝尔旅业集团

发展历史

敖乡的使鹿鄂温克人,400多年前从现在俄罗斯境内勒拿河一带的俄罗克屯迁徙到额尔古纳河流域。1957年在奇干设立鄂温克族乡,1965年迁居满归镇北部17.5公里处的敖鲁古雅,乡政府设在满归。1973年政府迁至敖鲁古雅。2003年生态移民搬迁至根河市西郊4公里处。南临根河水之畔,西面与北面与额尔古纳市相接,紧邻S301省道。共有驯鹿放牧点14个,分别以布冬霞、玛丽亚索、巴拉杰依等14人的名字命名,分布在北纬52º与北纬50º之间的根河林业局、金河林业局、阿龙山林业局的施业区内。

2010年敖鲁古雅使鹿文化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1年时任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到敖乡视察,对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发展的可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发展的典范。2013年,成立了敖鲁古雅景区管委会,加强了景区管理。2017年积极做好"旅游+文化"工作,切实发展民族旅游工作。

主要景点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当夜幕笼罩四野,敖鲁古雅广场上燃起的熊熊篝火划破了夜空的宁静。鄂温克人围坐在篝火旁,听长者说唱那动听美妙的神话传说,鄂温克民族的历史、社会状况和狩猎生活,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用口头传承下来。篝火,陪伴着鄂温克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火树银花不夜天",好客的鄂温克人民身着色彩绚丽的民族盛装,邀请国内外游客一同手牵手,围绕着篝火载歌载舞,共同祈福。他们通过这种独特的"跳火"方式祭祀着天地神灵,感恩于众神福佑族人繁荣兴旺。

景区内建有树屋酒店10间,树屋依树而建,进到屋内,可看到巨大的树干从地板贯入,经房间透出房顶。外面枝叶依然繁茂,里面树干粗犷俨然如室内装饰品。室内布置典雅舒适。窗外树影婆娑,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莫过于此,景区内遍植野花,开花时节,住在树屋上,一眼望去便是一片绚烂,空气中是淡淡的花香。

同时,景区植被良好,松木、桦木成林,是根河地区空气质量好的区域之一,堪称"天然氧吧",树屋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据有关人员介绍,松树会分泌一种叫做芬多精的化学物质,实验证明,此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可以有效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居住于树屋中是一种科学的养生方式。

"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临时住屋,这种圆锥型房屋一般高约3-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为主干搭建而成,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看上去很像印第安人的"提皮"。它一般被建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

撮罗子的内部空间比较宽裕,地面直径一般为4-6米,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架子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景区内拥有撮罗子酒店20间,依山而建,打造独具特色的敖鲁古雅原住民文化,为宾客带来几分尘世之外恬静的快乐,倾听敖鲁古雅历史远古的呼唤。

敖鲁古雅民宿村建于2003年,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成了猎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了当地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猎民酒店营运以家庭宾馆为主,房间布置美观、民俗性强,猎民民宿既有北欧芬兰拉普兰塞米风情同时融合鄂温克民族"撮罗子"原始风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游客安枕其中,一夜好眠。

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外观以突出民族特点的木质装修为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博物馆融教育性、历史性、观赏性为一体,是集展览、文化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展厅。博物馆分为六个展厅,通过视频、声光电、3D等高科技手段,分别展示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的狩猎、桦树皮、萨满教、兽皮、驯鹿及北极圈等文化。穿越了鄂温克百年的历史长河。

驯鹿苑分为南苑与北苑,驯鹿南苑拥有驯鹿三十余只及各类地区野生动物,这里展示着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原始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再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在这里与驯鹿亲密接触,与自然相拥融合,体会生命不老、生态不朽的原始意义。

驯鹿北苑包括撮罗子进化史、萨满山文化主题广场、射箭场、木栈道沿途景观等让您在了解猎民文化的同时,感受神秘的敖鲁古雅幽远的历史文化。

《敖鲁古雅》是首部以使鹿鄂温克族民俗文化为背景的原生态舞台剧。讲述了古老的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狩猎民族虽然生活环境严酷,却懂得感恩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敖鲁古雅》不仅展示了使鹿鄂温克人独特的"喉音发声打拍"唱法、以腿部蹬踢弹跳为主的"鹿舞""仙鹤舞",还开创性地以舞台形式展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萨满舞。

景区内的《敖鲁古雅》演出现场将使用多声道环绕立体声印象,高科技LED多媒体灯光完美还原寒带森林的空旷幽谧,《敖鲁古雅》是极地森林部落少数民族原生态生活形式的综合展演,这不仅填补了文化市场上的空白,更是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里程碑。

历史文化

在内蒙古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大兴安岭深处的满归林区,现存着一个最古老、最神秘的民族──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据历史学家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

如今,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只有雅库特人一直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 、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它以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神秘的"驯鹿文化" 而闻名中外。

敖鲁古雅乡处在寒冷的北极圈,距离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县约一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位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满归林区。这里气候十分寒冷,长期的原始封闭状态让他们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他们信奉"萨满" 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

他们宁可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扛回枯死的树木作为烧柴,也从不砍伐一棵活树。"敖鲁古雅" 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 。三百年前,他们来自更北方的西伯利亚。他们世代以打猎和饲养驯鹿为生,拥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

敖乡生活着近500 人,其中鄂温克人大约有230人。他们是猎民定居后的第三代了。有四个猎民点,生活着30多名习惯于打猎和在山上饲养驯鹿的老猎民们。旅业集团将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投资建设泛北极圈博物馆、驯鹿园、圣诞园、猎民体验园、民俗商业街等,将这里的一切都能长久的流传下来,使我们有机会触摸历史,直面自然。

神秘的敖鲁便在这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原始驯鹿的囿苑、圣诞老人的出发地--敖鲁悄然绽放!千年以来,敖鲁古雅始终安静的藏在大兴安岭,任时间流过它的山门,它依旧谨守着自己的古朴……这里有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这里是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桦树皮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有一段叩问千年历史,触摸古情今韵的如水记忆,这里有一份暂别繁杂世事,放纵心灵,驰骋想象的柔软心情;这里有一次天人合一,捕捉自然气息的绝美碰撞,敖鲁古雅,翻开它,就等于翻开了一部梦幻的童话!

所获荣誉

截止2017年上半年,敖乡驯鹿文化、桦树皮手工制作技艺、鄂温克族萨满舞3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位。2008年1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桦树皮文化之乡"和"驯鹿文化之乡";2010年敖鲁古雅村入选第一批自治区文化生态保护区;2011年8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区文明村镇";2011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3年敖乡博物馆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9月,敖乡敖鲁古雅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7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2016年12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敖鲁古雅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对于保护敖鲁古雅民族文化多样性,保留敖鲁古雅民族文化根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2017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中,被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优秀工作单位"。三是积极举办并参加各项民族文化活动。2016年参加了鄂温克服饰画册发放仪式,并进行服装展演。参加中俄蒙国际服装服饰艺术节,在来自中俄蒙三国的39支代表队中,荣获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0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