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擂鼓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擂鼓台

陝南小武當——擂鼓台,是陝南著名道教聖地和旅遊風景區,1995年,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1]。 擂鼓颱風景區北瞰月河川道,南臨漢江谷地,每逢雨後初晴,峰頂蔥鬱彼白雲環繞,有時還會見到「金頂佛光」的奇觀,偶遇大雨,大霧瀰漫,山姿樹影迷離恍忽,又似步入仙境,冬季大風呼嘯,松濤轟鳴,呵氣成冰;盛夏,泉水淙淙,涼風習習,鳥語花香,古人曾讚嘆道:「青山不墨千年畫,綠水無絲萬古琴」[2]。 擂鼓颱風景區主峰海拔1891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山寨28座,山頂有真武上殿,山腰為下殿,中有「關南第一峰」題額[3]

中 文 名 : 擂鼓台

氣候類型 :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 全天

著名景點 : 真武殿

所屬城市 : 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漢王鎮

地理位置 : 陝西省紫陽縣漢王鎮

占地面積 : 一萬畝

門票價格 : 20.0元

所屬國家 : 中國

目 錄

1地理環境 2發展歷史 3自然資源 4主要景點 東區 西區 南區 北區

地理環境

擂鼓台因相傳三國名將張飛曾在此擂鼓揮軍而得名。風景區位於本縣西北角,紫陽、漢陰、漢濱區3縣區交界地帶,紫陽縣漢王鎮管轄,有九溝、東坪、天安等3個行政村,總面積約23平方公里。海拔800~1800米之間,最高1891米。[1]

擂鼓台地處鳳凰山脈中段,北為月河川道,南為漢江谷地。受亞熱帶環流系統和高空西風環流影響,雨量充沛,氣溫涼爽,無霜期為6個月,無酷暑。日照角度較大但時數較少,多霧日。

自半山以上,森林茂密,溪流四注,瀑布飛濺,絕壁千仞,綠樹凌空,景色迷人。每逢雨後初晴,蔥鬱的峰頭白雲環繞,極目天涯,一片雲浪,碰巧還會見到「金頂佛光」奇觀。倘遇天雨,大霧迷漫,山姿樹影迷離恍忽。冬季,終日大風呼嘯,松濤轟鳴,呵氣成冰;盛夏則泉水淙淙,涼風習習,鳥語花香。

位於大巴山北麓。中部鳳凰山為笫四紀時期漢江改道將巴山切割,而成為一條獨立的山脈。鳳凰山是一狹長的地壘式山嶺(斷塊山),脊嶺海拔1500米以上,兩側斷崖發育,山上流水侵蝕強烈,狹窄的脊嶺上多陡峭的孤峰,起伏跌宕。總觀山體,北坡較陡,南坡稍緩。但在分水嶺附近,南側多懸崖絕壁,北側為20°~30°的斜坡。山間多深切V型峽谷,谷坡20°~45°,切割深度300~500米以上。二級分水嶺多狹窄的齒狀刃脊,巉岩裸露。南側海拔900米,北側海拔600米(三級階地後緣)以上地區,山高坡陡,52%的耕地分布在25°以上的陡坡上。但也不乏山間小盆地,如火燒庵、大茅壩、過風埡、石壩子、大龍王溝等。天然次生林茂密,植被西段好於東段,為本縣笫二大用材林基地。喬木、灌木等薪炭林混交帶面積亦大,還是本縣龍頭竹、木竹的最大產地。漆樹及杜仲、大黃等木本中藥材分布廣泛。大片新辟茶園和飛機播種營造的馬尾松林帶初具規模。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和喬、灌、草渾然一體,為涵養漢江以北、月河以南河谷階地水源的綠色水庫。 南麓海拔900米以下地區,大部分為漢江谷地。地勢低緩,山坡向陽,山嶺多呈渾圓形,河谷開敞。河谷階地、山間小壩子遍布,梯田鱗次櫛比。如阮家壩、大壩、吳家壩、茨溝、堰坪、黃龍洞等素有「米窩子」之稱。本小區光、熱、水條件均優越,土壤質地好,既宜於發展糧油,又適合亞熱帶經濟林木的生長。

發展歷史

宋元豐年間(1078~1085),浙江臨海人張平叔來本縣境內漢水之濱仙人洞修煉並在此羽化。張平叔號紫陽真人,本縣即因其得名。因張平叔系道教南派始祖,故道教在紫陽活動較早。 道觀除擂鼓台真式殿外(一說此殿原是佛殿,後改為道觀),還有香爐山朝天觀、京山嶺(今地名不詳)、龍泉觀、汝河太子坡回龍觀、紅椿壩小石河盤龍觀。 擂鼓台真武殿(又名玄天觀),建於明天啟六年(1626)。清末民初,擂鼓台無僧道主事,殿中香火由會首請俗人經管。民國十八年(1929)二月,今石泉縣境內雲霧山道人鄭信誠始到擂鼓台傳道,此後,香火盛而持續至今。 道家生活清苦,本不事廟會。但因擂鼓台香火甚旺,當地豪紳、地痞覺得有利可圖,紛紛承辦廟會爭當會首。因而,擂鼓台自清嘉慶二十年(1815)始興辦廟會,每年自農曆二月十九日起,興辦的觀音會、祖師會、開山會、地官會、天官會等接連不斷,而道人只管念經敲鐘,會首包攬廟會一切,將所得財物席捲而去。因眾香客代鳴不平,會首才略有收斂。 擂鼓台香火盛期是農曆六月初一到七月十五日,香客累計最多可達6000人次(1960),從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香客日少。最近幾年又出現香客增多的趨勢。 民國末年,有幾位道人回雲霧山,楊文鵬成為當家道士。1953年,楊文鵬加入衛生工作者協會,隨程春波學醫治病,道觀由陳昌登經管當家。1957年,有關部門將楊文鵬開除協會,楊返擂鼓台重操舊業。1963年雲霧山的3名道士亦再到擂鼓台。陳昌登成為本縣政協委員。稍後,陳昌登病死,楊文鵬為當家道士。 「文化大革命」中,道士陳樹喜在漢陰抓去遊街,道士吳祠亮嚇得吊死在擂鼓台;道士張崇富放棄「嚴禁傷生」的信條,誤中自己安裝的狩獵墊槍而死;楊文鵬在公社農場當了一段炊事員後被允許重返擂鼓台看守房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楊文鵬當選為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四屆縣政協委員,繼續從事道教活動併兼做道醫。至今仍有4名道士,皆在擂鼓台。 本縣無燒丹煉藥的道士。道教活動的特點是與佛教互相融合,並且往往摻雜着經文外的迷信活動如卜卦等。

自然資源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為各種動植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良好的生態環境。由於此處歷來被視為陝南名山和道教勝地,人為破壞植被的情況較別處為輕,森林植被率約占土地總面積60%以上。常綠喬木有華山松,油松、白皮松、油杉、鐵堅杉、香柏、刺柏等18種,落葉喬木有35種,常綠灌木5種,落葉灌木7種,果類13種,竹類8種,藤類7種,觀賞植物2種。還有花卉20餘種,其中杜鵑花分布最廣、品種最多。龍洞口四色牡丹和馬家岩變色牡丹為最名貴。藥材有天麻、靈芝、黃連、茯苓等136種。棲息于山林深澗中的野生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羚牛、梅花鹿,二類保護動物毛冠鹿、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大鯢,三類保護動物林麝、青羊、石貂、大靈貓,小靈貓、雲豹、金雞、金雕、白肩雕等15種,其它動物有40餘種。民國年間尚有華南虎,現已絕跡。

主要景點

風景區內,有1000米以上山峰、山寨20餘座。九條溝和茨溝(清代名寺溝)兩條溪水及5條支流分布於東西兩側,安五堰和茨溝堰從區內延伸至低山地帶。風景區中、北部為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高山地片——兔兒坪。已知名的風景點有36處,按其方位可分為東、南、西、北4大塊。民國《紫陽縣誌·地理志》:「西擂鼓台……其左有煉丹爐、龍頭崖、劍峰石,右有蠟燭峰、黑龍潭,後有斬龍埡、七寶池,前有石門、九龍宮、望天龜、打兒窩諸勝跡①。松篁掩映,蓮芍芬芳,人比之為武當雲」。民國《漢陰縣誌·地理志》:「擂鼓奇峰——距邑治八十里,鳳山南麓。有奇峰突起,高逾鳳山,為擂鼓台峰。山頂有真武上殿,山腰為下殿,中有『關南第一峰』題額。其下石筍羅列,古樹森森。登臨俯視,則壁立萬仞,心目為眩,萬山環拱,漢江如帶。氣候終年寒冷,雖盛暑必衣棉擁火,為邑人避暑之處」。

東區

真武廟位於擂鼓台頂峰下部,海拔1760米。有正殿1座、偏房6間、小廟3座。始建於明,重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

龍井(疑即黑龍潭)下殿西約200米處,有清泉自穴中出,岩有洞,稱龍鼻、龍眼。

龍頭山,又名龍頭崖下殿東約1公里處,為風景區內第一名勝。奇峰突起,有巨石如龍頭龍嘴狀;東為絕壁,有高大華山松、油松挺立岩畔。

蛇石(疑即劍峰石)下殿東約300米處,一石如蛇從谷底突起,又有利劍直刺青山,極為秀麗。

五副鑾駕山下殿東約500米處,山岩氣勢巍峨,橫斷煙雲。岩畔有蚌殼石、虎嘯石、打兒窩等景。

下天橋蛇石與五副鑾駕山之間一條極狹且險的山脊,兩側俱為深淵。

鐵鎖鏈五副鑾駕山東岩畔,有石梯10餘級,岩上置鐵鏈一條,由52個橢圓形鐵環結成,外側為削壁,常有白雲繚繞。

蛤蟆石鐵鎖鏈東南約300米處,一石高約5米,寬約8米,頂生青松一簇,入冬後石前常垂一象牙狀冰柱。

紅岩蛤蟆石南約2公里處,小乾溝與九條溝之間,絕壁入雲,四周密林蔽日,岩際有五塊石階相連成水田狀,名石壩田,人莫能至。

羊角寨紫、漢、安3縣交界處,與擂鼓台山峰隔九條溝相望,海拔1831.7米。外側巨石嶙峋,奇峰並列如羊角。

西區

偏頭山位於風景區之西北角,兔兒坪地片西側邊緣,海拔1840米,居西區群峰之首。由此峰而南,6座山峰並列入雲,為本風景區的天然屏障,極為壯觀。其西為千米深谷,再西為黃龍洞、堰坪低山盆地區。西北側漢陰境內有黃龍頂巨石,雄踞鳳凰山巔。

鷹嘴峰,亦名香爐山其高僅次於偏頭山,峰頂有巨石向西伸出如鷹嘴狀,其下為黃龍洞②深澗。

馬鞍山鷹嘴峰南約1公里處,高低2峰相連,中凹部形似馬鞍,故名。

小松林寨在漢陰縣境內,介於鷹嘴峰與馬鞍山之間西側,山岩生於深澗之中,僅及鷹嘴峰之1/3,秀麗挺拔,頂有古寨建築,須攀繩或架梯方可登臨。

松林寨③馬鞍山之南,其間隔以深澗,松林茂密,3面絕壁,一條小徑穿林而至,有古建築遺蹟。峰頂南側岩際有山泉可供飲用。

三尖石松林寨東南約1公里處,亦為3面絕壁,其南為茨溝正源。山峰頂部一分為三,怪石插天,蒼松見縫而生,鷹鴉群棲。此峰險峻奇麗,堪列風景區內第二大勝景。

營盤梁風景區內最高峰,海拔1891米,位於紫、漢邊界西北部。相傳為明末張獻忠軍駐營處。

凳石岩營盤梁與擂鼓台主峰間的絕壁,為兔兒坪地片之北部屏障。山岩高約30~50米,草木蔥籠。

垛子石兔兒坪地片西南邊緣處,頂部平整,3面絕壁,一面同兔兒坪狹嶺相連。岩壁直上直下如刀削斧切。

蘭心石兔兒坪地片西部緩坡中部,一石獨臥,高約5米,寬約10米,似人之心臟,故以蘭心名之。頂有常綠灌木。相傳為黃龍道人取寶之處。

南區

雙峰岩(疑即蠟燭峰)兔兒坪地片正南邊緣,兩座小峰相連,中間為一堵石壁如屏風,一條小溪繞過東峰下行。

響洞子三疊瀑九道拐中部,由雙峰岩北發源的溪流至此懸於絕壁之上,分作3段跌入山下谷中,其高總計120餘米,四圍樹木茂密,近處難見水流,只聞水聲如雷,至茨溝可遙望瀑布白練。

百州寺明嘉靖年間建於茨溝北側,有石佛18尊;後有羅漢洞石佛19尊移於此廟:共37尊。今廟廢佛存,俗稱十八羅漢。

大櫟樹位於西坪中部,系江南移民陳氏墓地,約2畝許,均為高大松、櫟;有雪松,挺拔壯觀,上部枝葉如傘蓋,下部空曠如野,為休憩觀賞之勝境。北顧擂鼓台主峰,一覽無遺。因一古櫟得名。此樹「合抱五圍,高亦五六丈,枝杆扶疏,蔭暍數畝」。(民國《紫陽縣誌·地理志》)。

斬龍埡東坪之北,擂鼓台主峰南側5公里處。兩側為深澗,山脊有石徑通主峰。神話傳說周赧王斬龍處。

關門石由斬龍埡而北,沿石階登峰,兩邊有巨石,僅容1人通行。

凳鼓石石階西側,一石矗立於崖畔,上下齊整。

蘑芋包真武廟下殿西300米處之高峰,南為千米絕壁,頂成一台階,將擂鼓台頂峰托起。峰頂有平坦林地,中有一凹地,名剝龍池,據傳為周赧王剝龍皮處。絕壁間有一山洞,名干人洞,相傳為一老道士「羽化」處,今有遺骨。岩際有天然石沿可達洞口。

黑龍潭瀑布九條溝下游,位處峽谷之中,水流洶湧,高30餘米,其下為深潭。現已利用其自然落差修建小型水電站。

松樹樑九條溝東中山嶺脊,「有山杉④一株,大十餘圍,高數丈。枝葉茂密,圓如車蓋。遇年豐時濤聲輒起,里人因以卜歲。」(道光《紫陽縣誌·地理志》)今已枯萎,僅餘殘枝。

北區

上殿建於擂鼓台頂峰,海拔1866米。相傳原名玄天宮,唐代黃巢起義時揮兵擊鼓於此,改今名。東為絕壁,極險峻,峰下為九條溝,自谷底至頂峰高1000餘米;西為兔兒坪地片,間有懸崖;北為山峰余脈,伸往鳳嶺北麓;南有12盤石階與下殿相連。於此觀日出甚佳,亦可遠眺月河川道。頂部系人工鑿成的40餘平方米台基,建有神殿和東西廂房各1間,主要構件均為石料。神話傳說呂洞賓曾於此聽黃龍禪師說道,改號純陽,留詩於宮中:「棄卻飄囊摔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悔從前錯用心。⑤」(民國《紫陽縣誌·地理志》)。

參考資料: 1. 陝南小武當-擂鼓台 醉美漢王城 2016-04-25 [引用日期2016-07-21] 2. 漢陰縣誌編纂委員會. 漢陰縣誌. 第二篇 地質 地貌 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山脈. 1991年. 詞條標籤: 景觀景點 地形地貌

視頻

據傳張飛曾在此擂鼓退敵,陝西紫陽擂鼓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