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拜无厌足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拜无厌足王.png|thumb|350px|right|[https://image.16pic.com/00/60/57/16pic_6057606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原图链接][https://www.16pic.com/sucai/…”)
 
(add)
行 1: 行 1:
 +
==视频==
 +
===<center> 语溪舟中与竹垞别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浙江海宁:航拍十字交叉潮全过程 "场景壮观"</center>
 +
<center>{{#iDisplay:x0558hd62or|560|390|qq}}</center>
 +
 +
<center>2019海宁宣传片</center>
 +
<center>{{#iDisplay:y082159nqsv|560|390|qq}}</center>
 +
 
[[File:拜无厌足王.png|thumb|350px|right|[https://image.16pic.com/00/60/57/16pic_6057606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原图链接][https://www.16pic.com/sucai/tupian_%E8%A7%82%E9%9F%B3%E4%BD%9B%E5%83%8F_0-0-0-0-0-0-0-0-0_32.html 图片来自六图网]]]
 
[[File:拜无厌足王.png|thumb|350px|right|[https://image.16pic.com/00/60/57/16pic_6057606_s.jpg?imageView2/0/format/png 原图链接][https://www.16pic.com/sucai/tupian_%E8%A7%82%E9%9F%B3%E4%BD%9B%E5%83%8F_0-0-0-0-0-0-0-0-0_32.html 图片来自六图网]]]
 
'''拜无厌足王''',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于法,方能改邪归正。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拜无厌足王''',善男子,你认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愿杀人,亦不想杀人。杀一个人我心里就难过。可是此地众生心恶,多贪嗔痴,多行杀盗淫等损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够摄受,必须绳之于法,方能改邪归正。所以严其刑法,杀人者必须偿命,偷盗者断其手脚,奸淫者割其耳鼻,诈骗者拔其舌。种种酷刑,都是为了使作恶众生远离邪念,除烦恼心,生清净心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20:29 的修訂

視頻

語溪舟中與竹垞別 相關視頻

浙江海寧:航拍十字交叉潮全過程 "場景壯觀"
2019海寧宣傳片

拜無厭足王,善男子,你認為我是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願殺人,亦不想殺人。殺一個人我心裡就難過。可是此地眾生心惡,多貪嗔痴,多行殺盜淫等損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夠攝受,必須繩之於法,方能改邪歸正。所以嚴其刑法,殺人者必須償命,偷盜者斷其手腳,姦淫者割其耳鼻,詐騙者拔其舌。種種酷刑,都是為了使作惡眾生遠離邪念,除煩惱心,生清淨心

原文

  善財得到普眼長者對症下藥的教誨,想到前去的路上無厭足王,必定是個貪而無厭的傢伙,有什麼值得參訪呢?又想於善知識的所有教誨,皆應隨順,還是往多羅幢城走去。

  來到城下,城門洞開,守門軍士攮臂嗔目,吊眼愣睛,手執鋼叉,兇惡萬狀,十分怯人。善財也不在乎,徑直進城去了。

  走進城裡,問無厭足王住處,都不敢說出來。有的暗裡吐舌,有的避而遠之。

  一個心地善良的老者,將善財誘到一邊,小聲說道:「你小小年紀不想活命了嗎?」怎敢直呼大王名諱?要是侍衛聽見,你就沒命了,這是要殺頭的!」只好暗地指示了去王宮的路。

  善財謝過老者,來到王宮,不覺大驚,真有點心驚肉跳。

  那宮門口遍布刑架,架上綁着受刑之人,有被挖目的、有被宰手的、有被截割耳鼻的,還有破肚開腸、剝皮的,分屍的。號叫之聲令人髮指。善財思量:「此王殘忍凶暴,恐非善知識也。」逡巡宮門,不敢進去。

  一衛士見善財在門前徘徊,認定是奸細,推推拉拉扭入宮中,不由善財申辯,直推入寶殿置大王前。

  無厭足王坐於金剛寶座之上,見善財生得鼻正口方,容貌慈和,具三十二相雛形,絕非等閒之輩,更非盜,但仍用慣例口氣喝到:「小小童子,不遵王法,誰指使你窺探宮情?同黨是誰?」

  善財並不驚慌,沉着答道:「我已發菩提心,利樂有情造福人間。我已走了一年多,參拜了十多個善知識者。今聞大王善治國事,特來拜訪,望大王慈悲教誨於我。」

  大王下座對善財說:「善哉童子,請進後宮。」

  善財想:後宮必定更加兇殘,進去是否治罪?但又不敢退出,只有隨王進入後宮。一進後宮,卻與前殿迥然不同。後宮殿宇寬廣安靜,琉璃為柱,七寶為座,清香撲鼻,清淨雅致。眾寶纓絡莊嚴,嬪妃端正善良,乃是轉輪聖王氣象。

  無厭足王請善財坐於七寶座上。

  說道:「善男子,你認為我是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吧?不,我不願殺人,亦不想殺人。殺一個人我心裡就難過。可是此地眾生心惡,多貪嗔痴,多行殺盜淫等損人利己之事,非慈悲善慰能夠攝受,必須繩之於法,方能改邪歸正。所以嚴其刑法,殺人者必須償命,偷盜者斷其手腳,姦淫者割其耳鼻,詐騙者拔其舌。種種酷刑,都是為了使作惡眾生遠離邪念,除煩惱心,生清淨心。

  若守法行善,助人為樂者必定表彰。有孤苦老弱者必定扶持,為王者賞罰分明,惡徒懼懾,善士頌揚,才能成清淨國土。若我沒有清淨善心,就不會成就這清淨莊嚴的後宮。我殺戮沒有憎恨心,是他們罪所應得。我沒有枉殺一人。也沒有錯罰一人。我一心愛民,疾民之疾,苦民之苦,受人們尊敬助人為樂的善士,我沒有漏獎一個。我的國家就是這麼治的。這也不敢稱『善』治國事,離『善』的要求還遠。」

  大王又說:「對一個國王就只有這一點,對眾生那就太遠了。你需要學造福人間,利樂有情的事,請你不怕辛苦,再往南走,在妙光城裡有大光王,他的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他可以告訴你如何修菩薩行,行菩薩道。」

  善財聽罷,心領神會,舉頭見牆上掛着行書字屏,細讀其詩曰:

  王者威嚴獄吏嗔,剜心剖腹太愁人。

  逡巡引人無生殿,一曲後園桃李春。

  善財嘆曰:「真善知識也!」便告辭無厭足王繼續南行。[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樂觀兩種。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