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拓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拓本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拓本

顏色分類: 烏金拓、蟬衣拓、朱拓等

時代分類: 唐拓、宋拓、元拓、明拓等

拓本,凡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皆稱為"拓本",即用紙緊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按用墨分,可分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分,可分烏金拓、蟬翼拓。拓本實物最早見於唐代。拓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特點。唐拓存世稀少,僅有碑拓幾篇。宋拓,拓工十分講究,紙墨都十分精良。元拓,雖有拓本,但拓得不好,沒有什麼特色。明拓也比較講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體要求來捶拓。清沿襲明代的拓法,沒有什麼新的方法。[1]

引證解釋

1.用紙緊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烏金拓;淡而勻淨的叫蟬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傳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 唐 初拓《溫泉銘》及《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為最早。都有影印本。 宋 曹士冕 《法帖譜系·雜說上·臨江戲魚堂帖》:" 元佑 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堂上,除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故家所藏往年拓本,猶有典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補換新刻者矣。" 清龔自珍《跋<張司直從申元靖先生碑>》:"今日石亡,更為拓本增價矣。"馬南邨《夜話·米氏三園》:"好幾位同志看了《宛平大小米》以後,頗感興趣。有的很熱心查訪 米氏故居和各種遺蹟,有的還寄來了有關的文物拓本。"

2.指打拓文字或圖形。 宋王安石《和董伯懿詠裴晉公平淮西將佐題名》:"君曾西遷為拓本,濡麝割蜜親劘揩。" 宋樓鑰《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焚膏繼短晷,拓本手不停。"

基本概念

凡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稱為"拓本"。其用墨色拓印的,稱為"墨拓本",用朱色拓印的,稱為"朱拓本"。而最初摹拓的,稱為"初拓本",初拓本字跡清朗,人以為貴。

拓本有兩種拓法。據葉昌熾《語石》說,用白宣紙蘸濃墨重拓,拓後砑光,黑可鑑人,稱為"烏金拓"。用極薄紙蘸淡墨輕拓,望之如淡雲籠月,稱為"蟬翼拓"。

拓本實物最早見於唐代。

拓本的名目很多,以時代而論,時代較早的拓本稱唐拓、宋拓(北宋拓、南宋拓)、元拓、明拓、清初拓、乾隆拓等,稍後的嘉道拓、咸同拓、光緒拓、民國拓等。倘原石久佚,存世僅一本的拓本稱"孤本";僅存數本的拓本稱"珍本",損泐較少的早期拓本稱"初拓本";某某字未損的所稱"某某字未損失";出土時初拓的稱"出土初拓本"等。

唐拓

唐代碑拓

唐拓,如今存留的唐拓本極少,僅有的唐代碑拓,有柳公權的《神策軍碑》、《金剛經》、及歐陽詢的《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神策軍碑》。全名《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聖德碑》,崔鉉撰,柳公權書。楷書。唐會昌三年(843年)立。原碑立於唐禁內,不能隨便椎拓,又早佚,故流傳極少。碑石大小不明。拓本已裝裱成上下二冊,只存上冊27開。下冊早已失傳。上冊僅至"來朝上京嘉其誠"之"誠"字止,為碑文之前半,以下缺。此碑記述武宗(李炎)巡幸神策軍事,由於此碑是奉聖旨所立,所以柳公權特別鄭重其字,每字的筆畫都竭盡心力,故此碑的風格特別端莊嚴肅,為今傳柳公權書中最佳者之一。此碑拓本本世紀中葉,曾一度流於香港,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下,以重金購回,現為北京圖書館收藏,成為顯赫於世的瑰寶。此碑較《玄秘塔》碑文更為精練蒼勁,摹刻精工,雖是拓本,無異真跡。成為學習柳書的極好範本。有譚敬影印本,藝苑真賞社翻印本,又有文物出版社珂羅版影印本。

代表

柳公權《金剛經》,此經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楷書。唐長慶四年(824年)四月刻。原石早佚,僅見複製品。現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一字不損。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為法國人伯希和弄走,現藏法國巴黎圖書館。於敦煌發現的是卷裝唐拓,但此種拓本的紙墨,都未必是當時的精工之作。柳公權所書的這本《金剛經》,當時的人都非常愛好。當他還在世時已經數次被人模刻。可見"柳體"是何等的權威和名重。此《金剛經》刻石,是當前所能見到的柳公權書寫的最早的一種刻石。柳公權書寫此刻石時年47歲,可以說是年富力壯時的得意之作。同時也反映了"柳書"的前期面貌。"敦煌本"有羅振玉《墨林星風》本,有正書局《石室秘寶本》和中華書局、文明書局、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歐陽詢《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化度寺塔銘》,李百藥撰,歐陽詢楷書。貞觀五年(631年)立石。正書。原石久佚,宋以來翻刻本甚多。此碑無一字不佳,是歐書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王羲之正楷的化身。《宣和書譜》說"化度寺石刻",其墨本為世所重,南宋書家姜夔說:"化度勝於醴泉,駸駸入於神品。"《化度寺碑》的妙處,在於嚴勁縝密,神氣深隱,具有體方筆圓之妙,有超塵絕世之概。同時,此碑模勒之工,非後世所及,故稱楷法極則。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曾發現唐拓本,為法國人伯希和攜往國外,分存於法國巴黎圖書館、英國倫敦博物館。近幾年敦煌石室,發現一個殘本,存236字,摹拓頗精彩。一般人所稱道的《化度寺碑》,多指遺落在宋時的唐原石,其臨模鐫石的確精絕。可是後人誤把宋人翻刻的當作唐朝原石,仍聲稱唐石宋拓,這主要是翁方綱的錯誤。宋時有人依據宋拓本翻刻,以後陸續翻刻甚多。傳世拓本中,唯吳縣吳氏歐堂藏成親王舊藏本是原拓孤本,今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本極多,如今一般所見的影印本,為李宗瀚所藏,商務印書館印的。

以上歐陽詢的《化度寺》,柳公權的《神策軍碑》、《金剛經》,都是用紙質堅韌的薄型藏經紙,以佳墨捶拓,墨光紫黝可鑑。

其實,較可信的唐拓本有李宗瀚的"臨川四寶",即:唐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唐褚遂良《孟法師碑》、唐魏棲梧《善才寺碑》、隋丁道護《啟法寺碑》。

宋拓

宋拓拓工

傳世的各種宋拓碑帖,拓工十分講究,紙墨都十分精良。首先以宋紙來說,其紙達到高度的程度。紙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大凡有澄心堂紙、金箔紙、越竹紙、白麻紙、麻布紋紙、闊羅紋紙、闊簾紋紙、桑麻紙等多種。用什麼紙,其紙的厚、薄,根據捶拓需要而加以選擇。有用薄紙作淡墨拓,有以厚紙作重墨拓,拓法有擦墨拓,有撲墨拓。就宋麻紙來說,真正的宋紙,不是純白色,而略帶微黃,韌性較大,所以能耐久,宋拓所用的好紙,濃墨拓時是捶的,露紙紋(這種拓法,唐早期已有。唐用宣紙,薄而韌,揭起一角,堅而不裂能復原;外表舊色里必新,即真古紙)燈光下反光時,可見字體筆畫邊緣呈立體感;這種拓可保持字的原狀,不使字形走失。摩崖或較大的碑碣就不能捶而是拓。宋拓在拓工上還有一道工序:即在拓本上刷上川蠟,觀賞時,本子折合一半,即可見到表層白色的霜痕。亦有唐拓本在宋時後補刷蠟。淡墨拓直刷,操作簡便,墨色不光亮。

墨拓法

這些摩崖和較大的碑碣,用墨也較粗,可用刷子刷拓。在用墨拓法方面,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一般的拓法,用墨乾濕、濃淡適中,拓出來的拓本也十分清楚;一種是烏金拓,用極好的墨,拓出來極黑並很光亮。這種烏金拓大多適用於石面平坦和字口清楚者,若有石花和石面不平,就用一般拓法即可;一種是蟬翼拓,用極薄的紙,較好的淺墨,或者捶,或者拓均可。這種蟬翼拓本,近看如雲煙飄渺,遠處看神完氣足。一般字形較小,石花又多者適合於蟬翼拓。這三種拓法在宋時拓工極精,可是宋以後拓工就較差了。由於宋拓拓工精良,故用重墨者拓出的效果極佳,可謂沉靜黝黑,鋒棱畢露;用輕墨拓出來的拓本,清淡雅潔,毫髮皆現,這種精工拓法,歷來為後人拓墨皆效仿之。故歷來就有唐摹、宋拓一代絕藝之美稱。

價值

精美的宋拓本,可謂是價格連城。如宋黃庭堅雲:"孔廟虞碑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孫承澤《庚子銷夏記》雲:"宋拓《大觀帖》有黃、白紙二種,所見不一……按此帖在宋時莆田方楷曾以百萬購之不得。"正因精工的宋拓本,其價格如此昂貴。這樣一些書商帖賈為了牟取暴利,用各種手法作一些手術,造假來冒充宋拓,將一些新拓本,用好紙好墨拓出,用蒸薰法(用煙薰)加工作舊,似乎成為一千年前或八九百年前的東西。具體的作法,即在紙上刷上黃褐色,再經蒸後,放在潮濕之處,使其發霉,成霉霜,再經通風,使潮氣吸乾。通過以上幾道手術,就加工成"宋拓"的模樣。再經裝裱,加上外套,用宋或明錦加以裝潢,這就可充當"宋拓"。可是儘管書商帖賈,作偽技術多麼高超,但瞞不過鑑定家們的慧眼。

總的來說,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全國遺存下來的宋拓本為數不多,但總數要遠遠超過唐拓本。這些傳世的宋拓本中,一般來說帖多碑少,碑中以漢、唐碑居多,尤其是唐碑更多,如唐碑有《黃庭堅書此君軒詩刻石》、《虞恭公碑》、《九成宮醴泉銘》、《懷仁集王聖教序》、《多寶塔碑》、《道因法師碑》、《東方朔畫贊》;及秦漢有《石鼓文》、《泰山刻石》、《孔宙碑》、《華山廟碑》、《史晨碑》、《劉熊碑》,曹魏《範式碑》,吳氏《天璽紀功刻石》及宋拓《大觀帖》卷七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