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拉丁字母,(英語: Latin alphabet )(也稱為羅馬字母)是多數歐洲語言採用的字母系統,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統。拉丁字母作為羅馬文明的成果之一,隨着征服推廣到西歐廣大地區。

目錄

歷史

拉丁字母主要源於伊特拉斯坎字母,大約在公元前7~前6世紀,從希臘字母通過伊特拉斯坎字母,成為羅馬人的文字。根據Hammarström(在Jensen 521),B、D、O和X這四個字母應該源自傳入南意大利的希臘字母Β、Δ、Ο、Χ。

沒有爭議的是這些字母主要源自伊特拉斯坎文化[1]字母「C」的讀音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F」字源自Ϝ(Digamma),在原來的伊特拉斯坎字母及拉丁字母用來表示/w/音,「FH」才是本來用作表示/f/音的字母。後來羅馬人簡化了「FH」成為「F」,這個字母從此就用來表示/f/音。

半元音/w/與/u/、/u:/及/j/與元音/i/、/i:/都採用同一個字母來表示,分別為「V」及「I」。

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1個,並沒有「J」及「W」,而且只有大寫字母,後來才增加到26個。原來的拉丁字母並沒有「U」字,但有一個字母「V」,可作元音或半元音來用;也沒有「W」,因為「V」字的本來工作之一就是今日英語「W」的功用;他們亦沒有「J」字,因為「I」本身可以當作半元音來用。直到11世紀才從「I」中分化出「J」,從「V」分化出「U」,又從「U」分化出「W」。

主要字母

拉丁字母主要有以下26個字母。不過,雖然名稱上叫作拉丁字母,拉丁文其實沒有用J、U和W這三個字母(以I、V、V代替)。在古拉丁文中,連Y、Z也都不用(以I、D代替),甚至G、K、X也很少用(以Q、C、QS代替),是在羅馬征服希臘或其他地區後才引進。因此,古拉丁文應該只有21個字母,再精省掉G、K、X後,所得18字母應該是最精省的純拉丁字母 。

使用範圍

拉丁字母的傳播和基督教的傳播密不可分。整個西歐和美洲(加拿大北方和原住民音節文字一起並列使用)、澳洲、非洲(除北非和埃塞俄比亞外)的語言,以及東歐的波蘭語、捷克語、納瓦特語、斯洛文尼亞語、羅馬尼亞語、摩爾多瓦語、匈牙利語(與古匈牙利字母並列使用),還有亞洲的越南語、馬來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土耳其語和東帝汶德頓語都採用拉丁字母。

由於早期的歐洲殖民主義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原本使用其它文字之語言,如越南語、土耳其語、馬來語、印尼語、菲律賓語、毛利語、斐濟語等一些亞洲、美洲、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原住民語言等,也紛紛改用了拉丁字母。17世紀荷蘭人入侵台灣,為與當地西拉雅人政治、商業交流,便以拉丁字母為西拉雅語文字化,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個使用拉丁文字的語言。後隨着開放基督教傳教士來台宣教之關係,為傳教和語言保存之需要,使得台灣原住民族各語言全面採用拉丁字母為其文字。

中國在1605年(明朝萬曆三十三年)出現的漢語的拉丁字母拼寫方案;1958年開始使用的漢語拼音也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1950年代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西南部一些沒有成熟文字系統的少數民族新創製的文字也多以拉丁字母作為基礎,如壯語、布依語、苗語等。

而其他沒有以拉丁字母為書寫文字的國家也都有拉丁字母的轉寫方式以利和國際接軌,目前僅只有埃塞俄比亞通行的吉茲字母[2]還未有明確的拉丁字母轉寫方案。

視頻

拉丁字母 相關視頻

關於拉丁字母
拉丁語字母發音

參考文獻

  1. 伊特魯里亞文明簡介,學習啦,2017-2-28
  2. 卡片65 吉茲字母,豆瓣, 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