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抽象藝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抽象藝術

中文名: 抽象藝術

外文名: Abstract art

別 名: 抽象畫

特 點: 抽象

性 質: 名詞

抽象藝術是指任何對真實自然物象的描繪予以簡化或完全抽離的藝術,它的美感內容藉由形體、線條、色彩的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有時抽象藝術的主題是真實存在的,但由於過分風格化、模糊化、重疊覆蓋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於難以辨認原貌。用此種方式將主題局部分解,稱之為半抽象藝術(semiabstract);而徹底將真實物體拋棄,則稱之為非寫實藝術(nonrepresentational)或非具 象(NONOBJECTIVE)藝術。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率先使用了這個詞語,他作於1910年的一張水彩畫被 某些權威學者認定為第一件屬於完全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作品。從新石器時代迄今,顯現於藝術品或裝飾藝術中的抽象元素或抽象傾向,貫穿了整個藝術史。但抽象風格成為一種審美準則,卻是到了20世紀初期由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喬治·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領導的立體主義運動(cubism)發展之後才開始。抽象藝術在早期發展的重要階段,尚有其他出現在荷蘭的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和俄國的至上主義 。 [1]


歷史起源

「抽象」一詞原義指人類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捨棄與對本質因素的抽取。一部分原始藝術品和大部分工藝美術作品以及書法、建築等藝術樣式,就其形象與自然對象的偏離特徵來說應屬抽象藝術。但作為自覺的藝術思潮的抽象藝術則在20世紀興起於歐美。諸多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如抽象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塔希主義等均受此影響。


抽象藝術是與具象藝術相對的名稱,也可稱為非具象藝術。它的特徵是缺乏描繪,用情緒的方法去表現概念和作畫,而這種方法基本上就是屬於表現現實主義的,最早見於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種反傳統的藝術影響融合而來,特別是由野獸派、立體派演變而來。


「抽象」藝術在畢加索看來並不存在,他認為只不過有人強調風格,有人強調生活罷了。在米歇爾·塞弗爾看來,抽象藝術是:「我把一切不帶任何提醒,不帶任何對於現實的回憶——不管這一現實是否是畫家的出發點——的藝術都叫作抽象藝術。


實際上野獸派和立體派促進了形與色的獨立發展。是康定斯基進一步發現了它的奧妙,他在1910年畫了第一幅斷然抽象的水彩畫,是一幅無具象願望的、充滿活力的重疊色點。康定斯基的創造性發明是從音樂中獲得美學啟迪,爾後捷克人庫普卡直接從音樂中獲取靈感進行抽象藝術創作。人稱他是音樂主義畫家鼻祖,後來他們共同組成抽象派。


我國淵源

在西方的架上抽象藝術概念傳進中國之前,中國歷史的文字記載中一直沒有出現過「抽象」兩個字,抽象兩個字的漢字翻譯是從日本轉過來的。


在中國文字歷史上,有意、象、意象和超象(超以象外,司空圖語)的詞義和抽象最接近。意可以解釋為意境、意思、意念、意想等,象是「兩儀生四象」、「大象無形「的象,意象是物象、表象、心象和語象合成的有機統一系統。和抽象相比,「超象」一詞,超越物象、形象而非具象,可能比抽象更加貼切於「抽象」。但是,100年以來,進入中國文化語系的「抽象」一詞的概念早已確立,後來者已經沒 有必要來改變這樣一個既定事實。


發展歷史

抽象主義的美學觀念最早見於德國哲學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離與情移》。他認為:在藝術創造中,除了情移的衝動以外,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衝動支配着,這便是「抽離的趨勢」。產生抽離的原因是因為人與環境之間存在着衝突,人們感受到空間的廣大與現象的紊亂,在心理上對空間懷有恐懼,並感到難以安身立命。人們的心靈既然不能在變化無常的外界現象中求得寧靜,只有到藝術的形式里尋找慰藉。人們既然不能從外界客觀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圖將客觀物象從其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來,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價值。沃林格的理論,影響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內的表現主義畫家。


最早的抽象主義繪畫便是由康定斯基於1910年前後畫出來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積極支持表現主義運動,並為之擴大影響。


抽象主義的產生除了有逃避現實的因素外,還有受到工業、科學技術推動的原因。現代化的建築和環境,要求更為概括、精練和簡化的藝術形式與之相適應;機器運轉的速度、力量、效率這些對視覺來說比較抽象的因素,刺激藝術家去做抽象美創造的嘗試,抽象主義藝術的產生是對寫實藝術的補充。不以描繪具體物象為目標的抽象藝術,通過線、色彩、塊面、形體、構圖來傳達各種情緒,激發人們的想象, 啟迪人們的思維。


抽象主義藝術從原始藝術、中世紀的宗教藝術、非洲和大洋洲藝術、東方的文字、書法中吸收了養料,也從中國的老莊哲學、佛教禪宗中擇取了適應20世紀西方哲學和人們心理狀態的觀念。不少抽象主義作品表現出逃避現實、社會虛無主義的傾向,但也有作品反映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具有積極、進取和樂觀的思想感情。


多數抽象主義作品的着眼點在於藝術形式的獨特創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抽象主義藝術家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國人康定斯基和荷蘭人P.蒙德里安以及由他創建的風格派。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藝術家,後者開拓了幾何抽象主義的道路。俄國馬列維奇為代表的至上主義以及與之有聯繫的構成主義,也是幾何抽象主義的派系。法國繼立體主義之後產生的俄耳浦斯主義,實際上是注意光和色彩的抽象主義。


歐洲在30~40年代出現的塔希主義,是注意偶然塗抹和斑污、痕跡所形成的紋樣和質地美的抽象流派。


40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的抽象表現主義,是糅合了超現實主義的自動手法的抽象藝術,代表人物為J.波洛克。抽象表現主義之後在美國和歐洲出現的後繪畫性抽象,實際上是幾何抽象在當代的發展。因為它是較為規則的、有明確造形和清晰邊線的抽象畫,所以被美國評論家稱為硬邊抽象。


歸納20世紀歐美各種抽象主義藝術,凡是着重感情表現的,稱為抒情的抽象或熱抽象;凡是着重表現理念的,稱為理性的抽象或冷抽象。


抽象主義有獨特的價值,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祗能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存在,決不能取寫實主義而代之。西方一些抽象主義理論家,宣傳寫實主義過時和抽象主義代表着藝術發展方向的論調,是不符合實際狀況的。


抽象是具象的相對概念,是就多種事物抽出其共通之點,加以綜合而成一個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繪畫(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紀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而當代中國現代抽象藝術與當代中國抽象國畫的發展,主要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外生性的「中西融合」的當代抽象藝術,主要是外生性的參考西方當代藝術體系的中國化的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一種是內生性的「後國畫」的中國流藝術運動下的中國抽象國畫藝術。


抽象是宇宙的空間概念,永恆是宇宙的時間概念。抽象與永恆,共同構成宇宙時空的本質。


抽象是宇宙的原生態,誕生於人類之前。宇宙是由構成(星際關係)、色彩(宇宙本色)、點(星球)線(星球軌跡、流星和光)、面(宇宙空間)、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組成的抽象世界。


天空、雲層、電閃、水浪、岩縫、草莖、泥沼、葉脈、斑馬紋、虎紋、蝶紋,大自然的很多畫面和細節都是抽象的。人的生命中的血象、細胞、基因,瞳孔、膚色、指紋也是抽象的。物質世界裡的粒子、質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質,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視覺方式。人類可以通過抽象閱讀來感覺宇宙。欣賞抽象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是人類的天賦,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命方式。


範圍

世界架上抽象繪畫,是100年前從康定斯基開始的。在康定斯基之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過「抽象藝術」、「抽象畫」這個詞。但是,這 並不表明在他之前,抽象符號、圖案沒有在世界上發生過。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只有幾百年,可是太陽系存在了永恆的時間。同理,我們只能說世界認識架上抽象畫是從康定斯基開始的,但是,人類的抽象文化和藝術創造,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


宇宙原本就是抽象的。人類有抽象審美和抽象藝術創造的天賦。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抽象符號、抽象元素、抽象形式、抽象裝飾、抽象審美比比皆是。從人類早期的塗鴉、彩陶紋飾、瓦罐圖案、甲骨刻痕、青銅鑄紋、服飾佩戴,到後來的庭院設計、山石擺設、斗拱窗格、縷衣繡品,篆刻書法、玩玉賞石,無不透露出生命和抽象審美交織、糾纏的淵源。中國人創造和欣賞抽象美的歷史已經幾千年。中國是一個有着燦爛抽象文化悠久歷史的國家。


沒有西方抽象美術史,宇宙抽象依舊,人類抽象審美和抽象創造依舊。因此,即使我們不從西方美術史來認識和理解抽象藝術,而從宇宙的本原,從人的生命本質和天賦來認識抽象藝術,也能找理解和解讀抽象藝術的途徑。


理解

特徵


抽象藝術是無主題無邏輯無故事的藝術,是經驗之外的生命感受,是通過抽象的色彩、線條、色塊、構成來表達和敘述人性的藝術方式。


抽象藝術追求獨創性,並把創新作為唯一的藝術。抽象藝術要挑戰經驗與世界,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美圖畫。


我們常常會覺得抽象藝術的不可接受與不可理喻,會感嘆抽象藝術作品驚人的陌生和晦澀。其實,這一切只是經驗與想象的矛盾所致。要知道藝術並不是具體的物質展示,而是抽象的感覺過程,是主觀意識的活動。抽象藝術的獨創性,給我們主觀意識以最大的活動空間,感受藝術才能成為最美好的享受。


抽象藝術注重形式更甚於注意內容。形式可以千變萬化,可以柳暗花明。抽象繪畫還特別強調繪畫語言的單純性,即繪畫形式的純粹性,不帶任何經驗的構想。不模仿任何已有的創造,刻意在視覺空間,創造出獨特的繪畫語言,以鮮明的個性及藝術符號來完成畫家對藝術的生命體驗。


欣賞抽象藝術,懂與不懂是相對的。而人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決定了人的審美能力,這是絕對的。


靈魂藝術


抽象藝術的世界是縹緲的世界,是游離的捉摸不定的世界,這個世界裡的語言和生命深處的靈魂里的語言更為接近。因此當現實以精確的尺寸與標準讓心與視線受禁錮,抽象藝術無邊無際的漫遊和沒有圍牆時空感應,給現代人的審美提供了新的平台,激活着現代人的獵奇心和創新意識,人們願意在抽象藝術提供的平台上,編織自己的美感網絡,構築獨屬於自己靈魂的色彩世界。


思維藝術


具像藝術是經驗藝術,是理性和邏輯藝術,欣賞成為習慣,所以很少審美障礙。抽象藝術是非理性的,既無主題又無故事,完全要靠審美者自己的創造能力,思維想象能力,才能完成審美,因此抽象藝術對審美者要求特別高。在色彩線條面前,每個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即是不同的思維。一個沒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是很難體會抽象藝術的奧秘的。


高雅藝術


普及藝術是大眾藝術,抽象藝術是高雅藝術。藝術的初衷也許只是玩耍,是輕鬆的發泄,是一種調皮,更是一種形式發現。是社會更讓藝術成為生活備忘錄,承擔起本來應由政治來獨自承擔的責任。抽象藝術使藝術回歸人性。着力於開發人性尚未被開發的潛意識和想象空間。人的需求分低級需求(溫飽)、次低級需求(物質炫耀:如豪宅、汽車),高級需求:藝術享受:音樂、繪畫等。


抽象藝術作為高級生命享受物,無疑是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發現。


抽象藝術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和創造欲望,現代家居裝潢空間、現代生活理念、服裝品位元素是抽象藝術得以發展的前提。越來越多具有獨立價值判斷的高智商人群,將是抽象藝術消費的主流人群,他們不滿足現實的空間,需要想象空間,來完成審美精神上的探尋。(許德民)西方抽象


架上抽象畫是現代藝術的一部分,是和現代藝術一起發展和起步的。


現代藝術是在19世紀中期在歐洲起步,從印象主義開始。在西方藝術史教材里,被視為現代藝術劃時代的作品是馬奈1863年創作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是最具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印象主義的「印象」之名,就是出自他1872年的作品《印象·日出》。


後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塞尚,是第一個把現代主義藝術從具象帶往抽象形式的畫家。塞尚對色彩的理解是現代畫家中最精闢的。他認為,對於一個畫家來說,只有色彩是真實的。他的「把自然還原為圓柱、圓錐與球體的三種基本形狀」的認識,影響了立體派的誕生,從而促成抽象藝術的發展。塞尚是理論意義上的西方現代形式主義主流藝術的鼻祖,而被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從塞尚那裡,抽象畫有了理論和實踐上的萌芽,立體主義的出現,讓抽象畫有了表現和施展拳腳的機會。最初抽象畫和具象畫是混雜在一起的,也就是半抽象的。在畫面上有一些形象,只是這些形象是通過幾何體的方式變形表現的,還不是純粹的抽象。即使是一些純粹以幾何體加顏色的方式來表現的繪畫作品,也會用一些具象的符號,來表達某種象徵的意味。立體主義的出現,大大縮短了邁向抽象藝術的步履,並且直接導致了抽象畫兩大流派(熱抽象和冷抽象)的誕生。


荷蘭藝術家蒙德里安1911年在巴黎接受了立體派的繪畫觀念,並且把立體派演化為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幾何抽象畫。蒙德里安認為,造型藝術表現為兩種傾向:寫實主義和抽象主義,前者是我們的審美情感的一種表現,這種審美情感是被自然和生活的外表形象喚起的。後者是一種色彩、形和空間的抽象表現,它是通過一種更抽象的手段表現出來的,而且常常是幾何狀的形和空間,其目的是創造一種新的真實。


總的來說,抽象藝術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看似平凡簡單甚至拙劣,卻極為傳神;二、人,景,物,經久生趣,耐人尋味;三、其中傳達的,通俗且文盲看得出的偉大精神。


也有三個內涵:首先,抽象畫作品中不描繪、不表現現實世界的客觀形象,也不反映現實生活;其次,沒有繪畫主題,無邏輯故事和理性詮釋,既不表達思想也不傳遞個人情緒;第三,純粹由顏色、點、線、面、肌理、構成、組合的視覺形式。


康定斯基,1866年生於莫斯科,大學專業是法律和經濟。後獲博士學位,並在大學任教。30歲時為了學畫,他放棄法律教授的職位,來到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習,後成為職業畫家。康定斯基的早期繪畫,經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的不同階段,最後,在野獸派色彩和音樂的靈感中,康定斯基創作了以「構圖」、「即興」、「抒情」命名的作品。從而誕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畫。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生於荷蘭,新造型主義的代表人物。14歲開始學畫,20歲就成為中學美術教師,開始繪畫創作,先後受過印象派 、象徵派和後印象派的影響。 蒙德里安進入抽象畫創作直接受到受畢加索和布拉克早期立體主義作品刺激,1911年在巴黎接受了立體派的繪畫觀念,開始用立體主義手法作畫。


馬列維奇

馬列維奇(1878——1935),俄國畫家,至上主義藝術奠基人。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一起成為早年幾何抽象主義的先鋒,他們三個人被稱為是抽象藝術的三駕馬車。


馬列維奇留存於世的那些作品在這麼多年以後,仍以它的單純簡約而令人驚訝。他的作品,為20世紀的藝術界開闢了廣闊的天地,從達達主義到後來的極簡主義直至今日的極簡主義,都和他的「至上主義」觀念有關。


庫普卡

庫普卡(1871-1957年)出生於捷克。他不僅是「幾何抽象」的創始人,而且當年在巴黎是和康定斯基齊名的抽象畫家。他1900年左右的插圖就出現了絕對的抽象符號。他的成熟的抽象畫是在1910年幾乎是和康定斯基同時出現。


德勞內

德勞內(1885-1941) 生於巴黎,受印象派影響,它的作品強調光線和色彩,為色彩而色彩。他把光分解成彩虹七色,運用結構的方法,將不同的色彩重新組合。德勞內總是對色彩和光線極為着迷。他將新印象主義的色彩理論、野獸派的大膽處理手法、立體主義的空間和形 式表現方式融會貫通,形成了一種被稱為俄耳甫斯主義的新風格。他的那些色彩飽滿的作品,對於純抽象主義這一現代藝術風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義。


米羅

米羅(1893-1983)出生於西班牙,是和畢加索齊名的西班牙畫家。一般西方美術史都會將他歸類到超現實主義流派中。米羅的作品也不 是純粹的抽象繪畫,而是符號化地表現着他心中的世界。他是接受東方文化並且在自己的藝術里放入了大量的東方符號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東方文化的神秘和超現實的幻境。米羅繼承了康定斯基關於點、線、面的形式美學,他的很多抽象作品都是點、線、面理論的演繹。神秘的符號,妖嬈的線條,簡約而熱切的色彩,迷幻而又童趣的情緒,抽象的意境和超現實的體驗,是米羅繪畫的特徵。


羅斯科

羅斯科(1903-1970)生於俄國。十歲移民美國。曾在耶魯大學受過短暫的藝術培訓,後到同輩畫家的畫室中學習繪畫。儘管早期他受到 超現實主義作品的影響,但是一直是以表現主義手法進行創作,逐漸過渡到抽象。直至1947年開始,發展成完全抽象的的表現主義風格, 以兩個或者三個長方形的組合,在邊緣留有模糊的的邊界,使得一個平面上的不同色域有着異樣的空間,在冷抽象的背景中,具有模糊邊界的色域有飄忽的感覺,有自由的呼吸也有寧靜的沉思,給人雙重的色彩個性和印痕。羅斯科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派中色域派的領袖,儘管他自己不承認這種劃分。


德·庫寧

德·庫寧(1904-1997)生於荷蘭。早年當地的藝術學院學習過,並受到表現主義畫家的影響。1926年作為一名油漆工前往美國,1934年 開始嘗試抽象畫創作。50年代成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領袖人物。 德庫寧的創作,集中於抽象、女人和男人這三個系列,而其中,尤以 女人系列最出名,它實際上幾乎與他的繪畫生涯相始終。


瓦沙雷利

瓦沙雷利(1908-1997)是匈牙利籍的法國美術家。青年時代曾在布達佩斯國立藝術學校學習。22歲定居巴黎,開始從事廣告和裝潢藝術 創作。從40年代起,致力於光效應繪畫和知覺理論研究。他對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作品和理論以及色彩理論、知覺和幻覺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嚴肅認真的研究,漸漸發展出自己的藝術圖式和創作方法。他運用了各種設計的方法,去創造抽象組織中運動與變形的幻覺。幾乎在每一種光效應設計方法的發展中,他都做出了貢獻。


波洛克

波洛克(1912-1956)生於美國。是世界著名的行動繪畫藝術家。


2006年11月3日,傑克遜·波洛克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5號》拍賣出全球繪畫作品最高價,達1.4億美元(約合1.096億歐元)。在這個 世界紀錄誕生之前,中國多數人可能對波洛克一無所知。波洛克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畫家。他1912年生於美國西部,1943年舉辦了第一個畫展,只賣出一幅小畫,讓波洛克倍感失望。輿論對他的評介也是兩個極端,一方極其貶低,「這傢伙簡直是病狂,叫人無法忍受!」一方推崇備至,認為一個繼畢加索、米羅後的天才誕生。一個開創性的藝術家在成功之初都將受到傳統的懷疑和貶黜,生性自由、散漫的波洛克更是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質疑。


1946年,波洛克開始用「滴灑法」創作,有點類似中國畫中的潑墨(他也是受到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書法藝術影響的抽象畫家之一),就是將油畫顏色調稀或者直接用油漆,用筆或勺滴灑或潑灑在畫布上。波洛克的滴灑法繪畫隨意之間隱藏着戲劇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而且充滿了色彩的自由、張力和狂野,加上他不拘一格,繪畫過程中「泥沙俱下」,沙礫、碎玻璃、雜物都敢入畫。在看似隨意的潑灑中,狂野而富有張力的色彩線條有着自身的邏輯,畫家也在移動中即興而刻意地編排着視覺音樂的節律。他作品技法的獨創和視覺效果的另類給當年50年代的美國藝術帶來極大的震動,被視為是擺脫歐洲影響的美國抽象藝術時代的開始,是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徵。他因此而成為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第一幅畫

康定斯基(1866-1944),100年前,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畫誕生於一次偶然的「顛覆」。俄國人康定斯基看到自己畫室里一幅「陌生」的畫,十分精彩和壯觀。走上前去才知道是自己的一幅畫在牆上顛倒過來,而擺正後,那種激動人的畫面就消失了。他從中得到啟發,具象使得畫面平庸、尋常,而抽象卻使得畫面充滿了生動和美感。在這之前,人類對抽象的創造和審美還依附於其他形式,是康定斯基開始,讓抽象審美成為架上藝術(繪畫)的主體。他於1910創作的一幅取名為「即興」的抽象繪畫,被視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幅純粹抽象的作品。


康定斯基的早期抽象都是自由抽象,也被稱為抒情抽象,特徵是構成和色彩非常隨意,常是即興發揮,自由奔放。抒情抽象強調內在自由個性,維護表現強烈的能夠使形狀土崩瓦解的情感的權利。1921年以後,康定斯基從自由的抒情抽象轉化為幾何抽象,以精確的幾何體和點、線、面構成繪畫,並且在1926年出版了又一本抽象藝術專着《點、線、面》,從而確立了他作為抽象藝術之父的學術地位。


康定斯基對抽象畫的貢獻是巨大的,他的對形式的研究和實踐,為後人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並且使得抽象畫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席捲整個西方藝術界,成為100年以來生命力最頑強的藝術。


分支種類

自1910年第一件抽象作品產生後,在西方迅速發展,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形式,成為抽象藝術的主體。


立體主義分支

屬立體主義分支的有:


1.用光線粉碎物體實質,表現現代感覺和速度的未來主義(1909-1915)


2.用鐵絲、玻璃及金屬片等材料,以長、方、圓及直線組成非形象的形象的構成主義(1913-1917)


3.不去觀察對象,憑感覺和尋找所謂新的象徵符號,去描繪直接感受的絕對主義(1915)


4.完全以三原色或黑白灰的直角形色塊與直線構成畫面的新造型主義(1917)


5.反對再現自然,又要從自然出發而進展到抽象的具體藝術(20世紀20年代)


6.以平塗的色帶或色面構成愈發簡單的、純粹圖形的抽象形式主義(20世紀50-70年代),如硬邊藝術、色面藝術、最低限藝術等


7.用幾何圖形,通過人為的光色處理,造成視覺上差錯的光效應藝術(20世紀60年代)等


表現主義分支

從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派生出:


1.以線條、痕跡和斑點為符號,反映作者潛意識中的自我感覺的抽象表現主義(20世紀40年代)


2.在大畫布上,作家不自覺行動中,靠顏色無意識的潑灑滴流進行自我表白的行動畫派(1945-1955)等


抽象主義在不算長的發展過程中,作品已顯現出足夠的內在美和表現力,並涉及到繪畫、雕塑和工藝美術等領域,但在審美標準上帶來了混亂或分歧。


熱冷抽象

架上抽象藝術百年以來,產生了很多學術流派。在類別上主要有三大類別:熱抽象、冷抽象和中間抽象(冷熱之間)。


熱抽象,也稱為抒情抽象、感性抽象。主要圖式特徵是無規律的色彩組合、自由的點線面關係和空間布局。純粹熱抽象沒有任何自然的痕跡。但部分熱抽象有山水、風雲、霧靄的形態。因為色彩流動受大自然地球引力的原因,有上下重心之分。色彩和線條也和自然接近。熱抽象理論源頭也從塞尚的色彩理論開始,經歷了馬蒂斯野獸派的發揮,最終由康定斯基1910年完成「開創」。


冷抽象,也稱幾何抽象、理性抽象。主要圖式特徵是有規律的點、線、面、肌理交錯,符號重複或規則構圖。代表人物是荷蘭人蒙德里安和俄國人馬列維奇。時間是1912年前後。冷抽象中還區分極多主義和極少主義。極多主義是符號重複密集或線條排列、交錯繁複。極少主義和極簡主義一致,是符號、簡單、明快。


中間抽象,也稱冷熱抽象、溫抽象。是熱抽象和冷抽象的綜合,走冷與熱抽象結合的中間道路。半冷半熱。往往是自由色彩和幾何線條的組合。


半抽象,不完全抽象的意象繪畫,畫面中有些具象元素。還有一些無主題、非理性的帶有具象痕跡的繪畫,也被稱為半抽象畫。


話題討論

實際上,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抽象繪畫的發展一直都有着一個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內因在於,197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美術界開始從「文革美術」的窠臼中走出來,擺脫藝術服務於政治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功能,逐漸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和重建藝術獨立的本體價值。外因在於,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伴隨着「解放思想」而來的經濟改革,必然面臨在文化、藝術領域向西方學習。正是在這個語境下,抽象繪畫在中國的產生至少具有了雙重的意義:一是可以恢復藝術家的創作自由,重塑藝術的本體價值。另一個是,由於西方抽象藝術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義、個人主義和文化反叛精神,因此,抽象繪畫在中國的出現從一開始也具有了反叛專制、渴望解放、呼喚自由的文化啟蒙色彩。


儘管中國的抽象繪畫有着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但由於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語境的不同,中國的抽象繪畫從其產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的藝術史價值和獨特的文化現實意義。


80年代初的抽象繪畫很容易便具有了一種新的精神價值——前衛的反叛性。換言之,藝術家選擇抽象繪畫,實際上也意味着選擇了「反叛」。因為,抽象藝術對傳統繪畫模式的背叛,對官方主流審美趣味的拒絕,使抽象藝術增添了一種精神的附加值——反主流的邊緣身份,也正是這種邊緣性的身份增加了抽象藝術的前衛特徵。對於這一時期的抽象繪畫,美術批評家易英的觀點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抽象藝術都不是一個藝術問題,在80年代的中國抽象藝術首先是作為意識形態而產生的。抽象藝術本身是否純粹,抽象藝術的構成與表現,抽象藝術的教育與實踐等等都不重要。」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美術界進入尋求現代主義和文化現代性建設的高峰階段,史稱「新潮美術」。此時,架上繪畫的多個領域,油畫、水墨、綜合繪畫都出現了大量的抽象性繪畫,而且在語言上已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階段,除了有西方以蒙德里安、馬列維奇等為代表的「結構抽象」,以康定斯基、波洛克為代表的「表現性抽象」外,中國的抽象繪畫還廣泛地吸納了「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的語言特徵,真正實現了抽象與表現的大融合。


當然,抽象藝術所體現出來的對文化現代性的追求僅僅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整個文化啟蒙運動的一個分支。隨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國發生的一系列政治運動和經濟改革,最終,90年代以來的抽象繪畫因當時文化情景的轉變而呈現出新的面貌。


80年代末年代中央美院四畫室走出了當代抽象油畫很有代表性的一代,他們以張方白、韓中人等為領軍人物的新一代抽象油畫家為當代油畫藝術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時四畫室在開篇元老聞立鵬、葛鵬仁老師的努力下,不斷為中國油畫藝術領域裡創造出更多的富有創造力的抽象藝術家。在當代文化的情景中,抽象繪畫的存在意義已經發生了大的改變。它既不同與80年代初的形式反叛,也不同與「新潮美術」對文化現代性的追求,更與90年代全球化背景下尋求本土化的表達沒有直接聯繫,相反,在當代多元文化主義的追求中,抽象藝術的核心價值更多的在於一種個人化的表達,以及這種表達對藝術自主性、個體性、獨立性的扞衛。由此,抽象藝術以其多樣的發展形態,如表現性抽象、形式抽象、結構抽象等,以多元化的文化追求,如對個體自由的扞衛、對文化現代性的追求、對全球文化和本土意識的反思等,都共同與中國的當代文化發生了直接的互動,其形態價值和自身的文化意義都應得以澄明和肯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