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译者谭立德,类别 出版 / 虚构,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4-05,提供方上海译文出版社,字数约 146,000 字,ISBN9787532765706。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前身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外国文学编辑室。社内拥有不少精通汉、英、法、俄、德、日、西班牙等世界主要语种的资深编辑。二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1]、社会科学[2]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

内容简介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讲述了母亲、二十岁的约瑟夫和十六岁的苏珊,正在位于租借地中央那所破败不堪的吊脚楼里艰难地生活着,而且不断地受到被地籍管理局收回这块租借地的威胁。约瑟夫的愤怒和爱情,苏珊的逆来顺受,某位若先生为勾引年轻姑娘而设的计谋……怎么办?母亲从未丧失毅力和希望,她精打细算,怀着一种谨慎、狡黠而清醒的热情策划着,她多么害怕与她的孩子们的最终分离——尽管她知道这是不可抗拒的。

作者介绍

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当法国掀起新浪潮后,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曾获文学奖。

她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1959年名导演亚兰勒纳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1959)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世界。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1965年,她开始了导演生涯。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岸派”的成员。

1974年创作《印度之歌》,该作品于1975年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

1985年发表《痛苦》。书中记录了她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是全部》。

参考文献

  1. 关于文学创作与自然的思考,道客巴巴,2013-10-25
  2.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