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才子,汉语词汇。
拼音:cái zǐ
释义:指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非常善于写作。
见《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诚笃,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基本解释
(1) [gifted scholar]∶才华出众的人。
才子佳人。
(2) [brilliant writer]∶长于文艺创作的人。
引证解释
1、古称德才兼备的人。
《史记·五帝本纪》:“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2、多指有才华的人。
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唐·朱庆馀《送窦秀才》诗:“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有一秀才,姓沈名灿若,年方二十岁,是嘉兴有名才子。
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才子佳人,难得聚会。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1]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四回:“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象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3、方言。刚才。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一回:“你才子发昏的,若不是老猪救你啊,已此了帐了,还不谢我哩!”
《西游记》第八九回:“才子那妖精败阵,必然向他祖翁处去会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