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原图链接

房间隔缺损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如同时合并左上腔静脉及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1:3。由于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与心房间存在房间隔,心室与心室间存在室间隔,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瓣,若左心房与右心房间房间隔未发育完全,则形成房间隔缺损。[1]

目录

病因

房间隔缺损的病因和其他先心病一样,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而产生先天性性畸形。[2]

1、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此外,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均有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2、遗传因素: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其它: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着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血流动力学改变

房间隔缺损时,从肺静脉回流的血液一部分经二尖瓣口进入左心室,然后经主动脉到达体循环,为有效循环。另一部分经房间隔缺损处进入右心房,然后经肺循环再次返回左心房,为无效循环。为此,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而体循环血流量减少。正常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故房间隔缺损时产生左向右分流,分流量主要取决于左、右心房的压差和缺损面积。长期左向右分流可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久之造成右心扩大。当肺循环血流量超过肺血管床的容量界限时,可出现容量性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高压可导致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壁增厚,出现阻力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升高使右心房压超过左心房压时,房间隔的分流变为右向左,患者出现紫绀,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3]

临床表现

1.症状:婴儿期房间隔缺损大多无症状。一般由常规体格检查或闻及杂音而发现此病。儿童期可表现为乏力,活动后气促易患呼吸道感染。大分流量病例可因体循环血量不足而影响发育,患儿体格较小、消瘦、乏力、多汗和活动后气促,并因肺循环充血而易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出现暂时性右向左分流而呈现青紫。在成人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和持续紫绀。

2.体征:心前区较饱满,右心搏动增强,心浊音界扩大。第一心音正常或分裂,主要由于二尖瓣关闭音增强所致。通过肺动脉瓣的血流增加,造成肺动脉瓣相对狭窄,胸骨左缘第2、3肋间产生收缩中期ⅱ~ⅲ级喷射性杂音。

肺动脉瓣延迟关闭,产生不受呼吸的影响,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固定分裂。分流量大时,通过三尖瓣的血流量增多,造成三尖瓣相对狭窄,胸骨左缘下方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扩张明显或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在肺动脉瓣区听到第二音亢进和收缩早期喀喇音。如同时合并二尖瓣脱垂,心尖可闻及全收缩期或收缩晚期杂音。[4]

诊断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主要表现有肺野充血、心影轻到中度增大和肺动脉段突出,左心室和主动脉正常或比正常稍小。

(2)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一般可确诊诊断,可见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等右心负荷过重表现,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并可测量缺损大小。

2.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右心室肥大。成年患者可有心律失常,以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最为常见。

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可计算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确定心内分流情况和测量肺动脉压。[5]

鉴别诊断

据典型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以下情况鉴别。[6]

(一)本病体征不很明显的病人需与正常生理情况相鉴别:如仅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伴有第二心音分裂或亢进,则在正常儿童中亦常见到,此时如进行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本病的征象,才可考虑进一步做右心导管检查等确诊。

(二)较大的心室间隔缺损:因左至右的分流量大,其X线,心电图表现与本病可极为相似,体征方面亦可有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的亢进或分裂,因此可能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但室间隔缺损杂音的位置较低,常在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且多伴震颤,左心室常有增大等可资鉴别,但在儿童病人,尤其是与第一孔未闭型的鉴别仍然不易,此时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等有助于确立诊断。

此外,左心室-右心房沟通(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其体征类似高位心室间隔缺损,右心导管检查结果类似心房间隔缺损,也要注意鉴别。

(三)瓣膜型单纯肺动脉口狭窄:其体征,X线和心电图的表现,与本病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可造成鉴别上的困难,但瓣膜型肺动脉口狭窄时,杂音较响,常伴有震颤,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轻或听不见;X线片示肺野清晰,肺纹稀少,可资鉴别,超声心动图见肺动脉瓣的异常,右心导管检查发现右心室与肺动脉间有收缩期压力阶差,而无分流的证据,则可确诊。

(四)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其体征和心电图表现,与本病颇为相似;X线检查亦可发现肺动脉总干弧凸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右心室和右心房增大;但肺野不充血或反而清晰,可资鉴别,右心导管检查可发现肺动脉压明显增高而无左至右分流的证据。

治疗

一般认为,5mm以下的房间隔缺损可以不予治疗,但不是绝对的。尽管房间隔缺损不大,但有形成矛盾血栓的可能,这种情况临床并不少见。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经胸封堵术,经股静脉(大腿根)封堵术,经右侧腋下微创手术修补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修补术。经胸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

一、 封堵术:

1、封堵术的适应症是什么?

房间隔缺损分为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上腔型,中央型,及下腔型。目前能封堵的只限于继发孔缺损中的中央型。并且不是所有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都能施行封堵术。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各个边必须足够长,才能使封堵器能牢固的卡住而不致脱落。经股静脉(大腿根)封堵术,要求患者的股静脉足够粗,才能将封堵器送到心脏,因此,对患者的年龄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介入医生,对患者的年龄要求不同。经胸封堵术对年龄没有严格的要求,在胸前开一个1cm左右的口子即可。对于巨大的房间隔缺损,即使符合上述的封堵条件,也不应当进行封堵术。什么叫巨大房间隔缺损?这是相对患者心脏大小来定的。例如,一个体重50~60kg的患者,如果他的房间隔缺损在30mm以上,如果施行封堵,势必要选一个32mm以上的封堵器,这个封堵器等到真正起到封堵作用的时候,它的自身重量当在2~3两左右。患者心脏里面悬挂这么一个重量的东西,患者会非常不适。同理,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如果房间隔缺损在20mm以上,封堵术后,患者也会非常不适。当然,如果适应症选择合理,封堵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封堵术的并发症: 封堵术最可怕的并发症是心脏破裂,它可以发生在封堵术后不确定的时间。造成破裂的原因是封堵器将右房壁近房间沟处磨破。患者表现为突然死亡。其他并发症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窦破裂等。当然,这些并发症很少见。一旦发生,多需要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作相应的修补。

二、手术修补术:如果考虑手术治疗,一般认为,1岁左右合适。如果患者喂养困难,体重不升,反复肺炎,则不受年龄的限制。理论上,所有的单纯房间隔缺损都可以在右侧腋下微创下进行,也可以经胸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有些地方的医院,不能开展1岁左右的心脏手术,他们会建议患者3~5岁来手术,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不过,最近有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右心房室明显增大以后再手术,患者成人后发生房颤的比率与没做手术的患者没有区别。

视频

【中英文双语字幕版】【3D医学动画】房间隔缺损

《名医·开讲》第65期 “房间隔缺损”这种方式既有效又安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