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原图链接来自 腾讯 的图片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战国时期的玉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东室墓主棺内,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全长48.5厘米,宽8.5厘米,由13片镂空的各种形式或图案的玉片及26个圆环、半圆环和方扣连接而成。其中有4个银挺玉插入,拆卸银挺玉之后便成为5块长度不同、环片多少不等的连环玉佩,折叠起来便形成一块玉团状。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玉质晶莹润泽,设计匠心独运,装饰玲珑别透,隐隐流露出战国时代生机勃勃、浪漫自由的审美情趣,是一件在前代绝无仅有、在后世也不多见的稀世珍宝。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

目录

文物历史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属于玉组佩,玉组佩始见于西周,到战国趋于全盛,成为极具特色的玉器品类。1978年,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擂鼓墩曾侯乙墓东室墓主棺内。

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2]。  

文物特征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全长48.5厘米,宽8.5厘米,由13片镂空的各种形式或图案的玉片及26个圆环、半圆环和方扣连接而成。其中有4个银挺玉插入,拆卸银挺玉之后便成为5块长度不同、环片多少不等的连环玉佩,折叠起来便形成一块玉团状。

其第一块玉的下片以自身凸出的玉环连成体,上片刻有方形夔龙,下片则是四角出夔凤的玉环。第二块玉最上层片镂了四个勾连活环,第二片是半椭圆形镂空变相夔龙的纹环,第三、四片琢成腰圆形片,均以十字间隔,每一空间内饰镂空涡纹。第三块小玉琢成饰以蛇纹的扁方形扣,中间一素环勾连一夔龙环。第四块椭圆形玉宽7.3厘米,上下两层腰圆玉片均为镂空螭虎纹,各琢镂两个固定的半圆环与侧面出脊角的扁方二孔扣环连接,扣环饰夔龙纹。第五块玉最上的方形、玉片为镂空夔龙纹,上下镂二方孔,与其下之镂空二夔龙、二蛇纹扁方孔玉片相连,再其下是以二环连接的尖首玉片,宽8.1厘米,饰镂空蛇首纹,最下方的玉片为镂空螭纹,有固定的半圆环。

创作技巧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由5块玉料共雕成16节,每组内各玉片之间以玉套环相连,用椭圆形活环和榫连接在起。各部分均使用了镂空、浮雕及线刻手法,饰以龙蛇、凤鸟纹,并以蚕纹、弦纹、云纹、绳纹等作为辅助纹饰。各节分别透雕成龙、凤或璧形,龙、凤上则以阴刻和浅浮雕表现出嘴、眼、角、鳞甲羽毛、尾、爪等细部特征,全器共透雕、浮雕和阴刻出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的形象。

文物赏析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繁复的纹饰,带有明显的春秋时期玉器装饰的风格。这件玉组佩玉质晶莹润泽,设计匠心独运,装饰玲珑别透,隐隐流露出战国时代生机勃勃、浪漫自由的审美情趣。

文物价值

依据文献,玉佩的组合是有一定规矩的:一般是衡在最上,起提梁作用。上下穿孔,下系三条丝缕,两边系璜,中悬冲牙,还要杂以玛瑙、松石等制成的小饰件,并加以串联,形成组佩。但从镂空多节玉佩的组成来看,似乎没有依据什么严格程式,也与其他出土的玉组佩不同,这就为探讨战国的佩饰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参照。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是战国玉器中环节最多,纹饰最繁复,工艺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一件。代表了战国早期琢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和战国早期的典型风格,堪称绝世孤珍。

视频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相关视频

大叔带来一个战国玉佩,主持人不敢碰,专家也无法估价!
《国家宝藏》 第三集 《曾侯乙尊盘》 上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