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酒(曾福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我说酒》是中国当代作家曾福来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说酒
最近和朋友小聚,谈到了酒。
其实我很早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了别人无论任何不相信,我第一次喝酒竟是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家较穷,一年很难吃上肉,所以每逢生产队集体加餐,我就像尾巴似地跟着父亲,父亲是生产队长,吃饭带个小孩,别人自然不好多说。大人们在酒饱饭足后用筷子捡起一块肉,引诱我说:“你把这杯酒喝了,我就把这块肉给你吃”。我看着筷子上的肉,点了点头。大人们先让我吃下肉,后递给我一杯酒。我接过后一饮而尽,顿时辣得双目紧闭,头摇得像拨浪鼓,大人们乐得哈哈大笑。以后一遇到这样的机会,我就跟着父亲,喝酒是假,吃肉是真。
父亲很爱喝酒,而且酒量大得出奇。记得来我家的客人常被父亲喝得摇摇摆摆,东倒西歪,甚至“现场直播”。
不知我是从小受到锻炼,还是得到父亲的遗传,我的酒量也不小。记得开始我上班的第一天,单位为欢迎我摆了一桌酒席,那时我虽是一个年轻未成家的小伙,但遇到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端起酒杯,站起敬这些“沙门长老”,一人一杯,一杯一口,惊得在座的眼睛瞪得老大,心里暗暗吃惊。以后“小曾能喝,小曾能喝”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飞出好远好远。
我究竟能喝多少酒,自己也不清楚。
30年前仲夏的一天下午,我从单位骑车50多里赶到老家,此时我父亲已去世2年,姐妹已经出嫁,两个弟弟还在高中读书,家中就只有我和母亲两人,晚餐时母亲为我做了平时爱吃的几道菜,我拿起一瓶随身带的斤装“洋河大曲”,坐在古老的槐树底下喝着酒。月色似银,月光如水,静静地溶在我周围的一片天地,田野里,蛙声如潮,流萤飞舞。我边喝边陶醉在这迷人的夏夜,直到母亲为我打来洗澡水时我才放下酒瓶。洗完澡,我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问母亲:昨晚喝了多少酒?母亲递过来的竟是一只空瓶!
中国的酒文化起源于何时?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古以来,酒是好客、氛围、议事、友谊、坦诚、消愁的象征,不然哪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曹操煮酒论英雄”、“劝君更尽一杯酒”、“酒后吐真言”、“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这么多诗言锦句的来历?此外酒还象征着强悍、英雄,诸如“风沙、烈酒”、“酒壮英雄菜壮胆”等,《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足显得英雄气概。善思的人们总是喜欢思考事物的多样性,可以说《水浒传》中武松酒后打死大虫,完全是酒和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试想想,武松如果没有喝酒、头脑清醒的话,在官府黄牌“三碗不过岗”的警告下,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
多少人借酒完成了大业,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李白“斗酒诗百篇”,诗情万丈;苏东坡在金山寺大醉后写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竟成了千古绝唱!
成家后,在妻的“管制”下,我戒掉了烟,所以酒成了我唯一的嗜好。我爱独酌,妻看着我一个人在家喝酒,说:“你不如也把酒戒了算了。”我回答得振振有词:“一个人不能一门爱好也没有,那样他会没有追求,失去精神生活的。”,妻听后觉得我的话不无道理。尤其在迷上写作之后,我更离不开酒了,每逢酒后总是感到思路那样活跃,“下笔如有神”,至此我才明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何让自己成为酒鬼?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正反两面性。酒也是一样,酒多乱性,酒后误事、闹事、肇事的现象层出不穷,于是一道道禁酒令应时而生,这可苦了我,虽说我从未出现过酒后误事闹事等现象,但毕竟自己是政府的一位职员,为了维护形象,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然后酒毕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禁起来也绝非易事。随着禁酒令的不断,怪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官员们从“不准喝”到“编着理由喝”,从“公开喝”转向“地下喝”、“偷着喝”,从“小口喝”到“放雷子”。酒杯也越喝越大,最后不如推杯换盏,一醉方休……
咳,酒,这东西,真怪!很难让人说清。 [1]
作者简介
曾福来,中共党员,安徽省庐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