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我的祖国

增加 2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上甘岭]]》之后,导演沙蒙找到[[乔羽]]要其为主题曲作词,[[乔羽]]接到邀请当夜,登车由南昌赶往上海,由上影厂厂长袁文殊安排车次赶到长春。沙蒙、[[乔羽]]会面后,沙蒙便把情况和盘摆给了[[乔羽]]:《上甘岭》影片已经拍完,样片也剪出来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出来后补拍。全剧组每天的花销巨大。因此,沙蒙要乔羽快速创作,并要求这首歌能够经久不衰。乔羽在作词时想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写作路子,可又想不出来,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子里来催稿,乔羽也没办法。直到他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长江时的场景,才把歌词写了出来。沙蒙拿着稿子看了半个小时后,询问第一句为何不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乔羽认为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亲切感,最终沙蒙认可了乔羽的想法。<ref>[https://music.163.com/#/song?id=236405 我的祖国-郭兰英]</ref></br>
那时有人问,说祖国为什么不是“一条黄河”而是“一条大河”呢?乔羽说:因为每个人记忆里,家乡都有一条大河,而这条河,就代表着祖国。<ref>[https://v.qq.com/x/cover/1v2ixx7m9s9g7km.html?ptag=sogou.movie.free&fromvsogou=1 上甘岭 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电影</ref></br>
'''作曲过程'''</br>
'''挑选歌手'''</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中国播放了这支歌。</br>
== '''歌词''' ==
== '''电影梗概''' ==
[[File: 刘、乔上甘岭.jpg|缩略图|float|[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5E4%88B8%988A%E3E7%8094%8198%E4E5%B9B2%94AD.jpg 原图链接] [http://wwwnews.nipic163.com/showphotoview/1641346300AH0001/89742.html #p=AOUT1SEI57KT0001 图片来自 新浪>和平鸽博客网易图集</small>]]]
{| class="wikitable"
|-
| ''' 电影名称 ''' || 《上甘岭》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类型 ''' || 剧情/战争
|-
| 导演 '''外文名称''' || 沙蒙MengSha/林杉ShanLin 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国家/地区 ''' || 中国
|-
| '''导 ''' || 高保成BaochengGao 沙蒙MengSha/林杉ShanLin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对白语言 ''' || 汉语普通话
|-
| '''主演''' || 高保成BaochengGao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剧情时期 ''' || 抗美援朝时期
|}
1952年秋,正当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 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攻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借用武力达到他们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的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 张忠发,率领全连战士坚守上甘岭阵地。敌人火力强劲,我军伤亡众多,情况十分危机,我军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坚守主峰阵地。张忠发带领战士们立刻投入激烈的战斗,仅一个上午,敌人发起了23次进攻。面对寡不敌众的危险局势,师指挥所只得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敌人遂占领山头阵地,并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带领连队主动出击,拖住敌人,使我军能够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但八连在这期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每天都有人伤亡,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连队缺乏补给,但战士们互相鼓励、团结一心、顽强坚守,苦战了24天,完成了拖住敌人的任务,使我军后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大反攻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形势。迫使美方代表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谈判,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