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我与黑板(马进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与黑板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与黑板中国当代作家马进思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与黑板

四十年来,从学生到老师,每天陪伴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除去讲台,就是黑板。在那一块块或长或方的黑板上,以拼音、符号、数字、图案、文字、线条等纷繁复杂的呈现形式,自己学习或给学生解读着奇妙而未知的世界

很多时间,黑板通常被挂着,或是镶在墙上,呆头呆脑的,显得有些呆板,给人一种“你写和不写,它都在那里”的感觉。

其实黑板是不断变化的。

上小学时,留给自己最深印象的,除去一座破庙改建的村小,就是两块黑板。一块是挂在墙上的木板,但很少用。因为只有在木板上涂上墨汁,才能用。要不,写上的拼音或字也看不见。而一瓶墨汁,老师也没钱去买。直到有一天摞着补丁的村长来学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跟村里的会计嚷嚷了一通。为人有些吝啬的村会计才极不情愿的买了几瓶墨汁,还一再叮嘱着老师要省着用。那时,村里也没有钱啊!

经常用的另一块黑板,就是庙前两棵大榆树下一块儿平整的空地。无论是那个学科,这块黑板的利用率是最高的。那时经常看到的情景是:学生一个个蹲在地上,用形形色色的笔在这块大黑板上画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小黑板,在上边写字母,写拼音,写数字、做计算,甚至是画画。孩子所用的笔,要么是小棍,要么是笔杆,有时甚至是手指头。最让人羡慕的是有的同学把废电池拆了,用里边的墨棒书写。有一个男孩儿,时常会拿出一根不知从什么上面拆下来的足有三四个手指头粗的墨棒,写字既耐用,又乌黑明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谁能拥有这么一支墨棒,就是和他关系最好的见证。

那时老师背着的手里,总握着一根教鞭,来回巡视。看到谁写的不认真了,就会把教鞭高高抡起,却又轻轻的落在学生的屁股上。唯有对他的儿子,那是真打。总是在教鞭落下时,他儿子就会“妈呀”的一声叫着跑起来,但在老师声色俱厉的喝斥中,又胆战心惊的挪回来蹲在那里,一边抽泣,一边很认真的书写,还不时偷偷瞄一下站在不远处的老师,又迅疾的低下头。

在这块黑板上写字最好的时间,是在夏秋季节天晴时。特别是在阳光下的树荫里写字,那是很惬意的一种享受。只是蹲的时间一长,腿就疼了。这时,老师也允许你坐下来,盘着腿写,写几个字,向后挪一下,再写再挪。有时写着写着还会同另一个方向写来的同学背对背靠在一起。如果是两个男孩儿,都会自觉的站起来,再找一块地方;如果是一男生跟一女生背靠在一起,往往会引来同学窃窃的笑声,女生总会狠狠地瞪着男生,直到男生慌乱的离开。

这一块最廉价,最贴近土地的黑板,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即使偶尔给孩子说起,他们都以为说的是笑话。

上了村中心小学,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每间教室虽然简陋,但在正前方的墙上,都镶着一块是用水泥做成的长方形的黑板。只是这黑板没用上几天时间,就会泛白,老师写上的字或讲的题,坐在边上或后边的同学根本就看不见。在学生一次一次抱怨说看不见后,班主任就让会让班长去找学校的总务处,领回两瓶墨汁。班主任很是小心的把墨汁倒进一小铁盆里,掺进一点儿热水,搅匀了,用刷子顺着黑板刷。一会儿,一块乌亮漆黑的黑板就会呈现在眼前。第一节上课的老师总会啧啧的称赞几句,而这时写上的字,也是最漂亮最清晰的。有时刚刷完黑板,班长和学习委员轮流看着同学,舍不得让同学去写。

那时的课堂上,我们最熟悉的场景是:老师嘴上“语言和唾沫齐飞”,手上“文字和粉沫共舞”。每节课下来,教室里都飘着一股淡淡的粉笔沫味。

上了中学,是去乡里了,发现教室里所有的黑板都镶着边了。在黑板的下边沿,还有突出的一个浅槽。这种黑板,老师说是用塑料制成的,可自己一直在怀疑,什么塑料会能那么光滑乌黑呢!后来发现,这块黑板的乌黑能保持很长时间,虽然后来有点儿泛白,中间也有些凹陷或凸出,但基本上是平整的。粉笔字写在上边很清晰,特别是有彩色粉笔的搭配,给了自己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上了大学,发现黑板不是传统的一大块,而是由三个小方块组成的。光滑平整。颜色也不是那种单一的黑,而是泛着淡淡的墨绿,不刺眼,也不单调,显得很有韵味。跟它相配的粉笔,似乎也没了粉沫。据说是无尘粉笔。这时的一节课,老师也渐渐远离了“一身粉沫满面尘”的形象。同时,陪伴黑板的,还多了一块幕布,幻灯机也开始承担起了黑板的部分功能,使得黑板显得更玲珑剔透,柔和圆润。

几年后,自己从坐着听课的学生变为站着讲课的老师。而这时的黑板也是“换了人间”,成了升降黑板,质地也成了水磨玻璃的。黑板不仅能够上下移动,还能左右移动。老师可以按照自己讲课的需要,灵活使用黑板,使人觉得始终呆滞的黑板,增添了灵秀,显得生动起来,可爱起来。特别是自动投影仪的使用,也使黑板轻闲了很多。

没有几年,黑板都换成了白板,多媒体开始占据了主位,这时的粉笔在很多时间换成了荧光笔和碳素的书写笔。传统的粉笔则静静的待在盒子里,能被使用,已经成了它的一种期盼。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荧光笔的指指点点,勾勾划划和碳素书写笔的龙飞凤舞,显得有些失落。

很快地,白板因老师远离粉沫,风靡一时。但因为它的反光,也渐渐疏远。

现在走进教室时,黑板已成了触摸屏的,自己轻轻一点,轻轻一画,那条优美的线条,那幅精美的图案,那个直观的视频。会把自己和学生带进了知识的海洋,只是少了粉笔的黑板,也总觉得少了点韵味。

我与黑板都在变,这种变化,也无不印证着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粉笔在心中刻下的那不可磨灭的痕迹,引导着一代代人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种变化,我热爱,我更赞美![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