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慈溪 |
中文名: 慈溪 外文名: Cixi Tzeki 别 名: 三北 行政区划代码: 330282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地理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南岸 面 积: 1361 km? 下辖地区: 5个街道、14个镇 政府驻地: 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电话区号: 0574 邮政区码: 3153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82.95 万(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鸣鹤古镇、五磊寺、达蓬山、上林湖越窑遗址 火车站: 慈溪站 车牌代码: 浙B 地区生产总值: 2008.30 亿元(2020年) 市委书记: 林坚 代市长: 章程 |
慈溪,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慈溪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慈溪蕴藏着丰富的海涂资源,围垦开发的海涂10余万亩,是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最富足的地区;属江浙民系;有悠久的青瓷文化,是越窑青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所产越窑青瓷奠定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
慈溪是浙江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中国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福布斯中国十大最富有县级市之一。2015年4月,慈溪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17年6月,慈溪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7年第五名、2018年第六名、2019年第七名、2020年第八名、2021年第六名。2020年,全市实现GDP2008.30亿元。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慈溪市常住人口1829488人。[1]
目录
历史沿革
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新石器时代(前约5000年)已有先民活动。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慈城。
春秋时属百越之越国,并吴后置句章城,为句章地。
战国时楚灭越国,又属楚国。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慈城镇城山渡自然村)。
历两汉、三国不变。东汉并曾为会稽东部都尉治。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句章城为所残破,遂迁治小溪(今鄞江镇)。
隋开皇九年(589年),省余姚、鄞、鄮3县入句章县。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县至唐武德四年废,凡842年,慈溪地域归其属。此后百余年,先后属鄞州和鄮县。(现境姚北部分,自秦汉至 唐初,先后属余姚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置鄞州、姚州。唐武德七年,废姚州仍为余姚县。唐武德八年,废鄞州复鄮县,属越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归宋,国除。太宗平诸国后,因唐之旧置13道,慈溪县隶属江南东道明州奉国军。淳化五年(994年)罢道。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15路。天圣八年(1030年)增为18路。元丰中(1078—1085年)又析为23路。慈溪县历属明州,隶两浙东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复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慈溪属明州,隶两浙东路。绍熙五年(1194年),宁宗即位。翌年,改元庆元,以明州为宁宗潜邸,遂以年号为名,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县属之,仍隶两浙东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大德六年(1302年),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自婺州(今金华)移庆元,慈溪县属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隶浙江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四年,避“明”国号讳,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豀,仍属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省县之间设4道。慈溪县属宁波府,隶浙江省宁绍台道。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 攻占宁波,曾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于清宁绍台道范围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慈溪县隶属浙江省 会稽道。民国16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废道制,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鄞县。24年后,又历属第六行政督察区(24—35年,专员公署驻鄞县)、第三行政督察区(36—37年,专员公署驻余姚)、第二行政督察区(37年4月以后,专员公署驻余姚)。
1949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今宁波市慈城镇)解放。
1949年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宁波专员公署。
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
1954年10月,为建立商品棉基地,调整县域,将慈溪的丈亭、陆埠、城关、云山4个区和慈城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分别划归宁波市和镇 海县,余姚县周朝区、逍林区、浒山区、周行区、泗门区、临山区等5个区的部分和镇海县龙山区的北部划归慈溪县。县治从慈城镇迁至 浒山镇。
1956年6月,原直属宁波专署管辖的庵东盐区归属慈溪县。
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豀」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宁波地区撤销,并入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79年9月,为完善水利条件,县境再度调整,以泗门区划归余姚县,余姚县以龙南区(今横河区)划入慈溪县,形成现有境域。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制,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1992年5月,推行撤区、扩镇、并乡工作,撤销原有的8个区公所、65个乡镇,扩并为21个镇和2个乡,开始实行县(市)直辖乡镇的行政 体制。
1997年11月16日,浙江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慈溪市小安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杭州湾镇。
2001年10月,慈溪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浒山、宗汉、坎墩3个镇分别改为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村的体制,办事处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观城、师桥、鸣鹤三镇合并设立观海卫镇。周巷、杭州湾两镇合并设立新的周巷镇。
2008年7月,调整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龙山、范市、三北三个镇合并设立新的龙山镇,浒山街道以新城大道和三北大街为分界线,设立 三个街道办事处,新城大道以东为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以南为浒山街道,以北为古塘街道。
2013年5月,天元镇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周巷镇,成立新的周巷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年底,慈溪市辖5个街道、14个镇,即:浒山街道、古塘街道、白沙路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 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长河镇、周巷镇。共有68个社区、27个居委会、294个村委会(2020年年底)。市人民政府驻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慈溪市地处浙东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介于北纬30°02'~30°24'和东经121°02'~121°42'之间,为沪、杭、甬三角地区结合部。市境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计入1954年后新成陆土地),海岸线北凸成弧形,长66公里(1986年图版量标为77.56公里)。
地形地貌
慈溪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公里,约占慈溪市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东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400之间;至石堰乡,地层下陷为东横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主要山峰有达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鸦山、东栲栳山,最高峰老鸦山塌脑岗海拔446米。地层成因单一,属侵蚀剥蚀地貌。
平原为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55公里,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为界分南北二部分,两者面积之比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陆于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积物淤积而成,组成 物质多为粘土及亚粘土,局部夹有泥炭。北部滨海平原,系900年以来新成陆土地,组成物质为亚粘土、亚沙土和粉砂。
平原以北为凸入杭州湾的扇形三北浅滩,1986年图版量标以理论基准面零米线计算,达433.5平方公里,滩涂沉积物以粉细砂和沙质泥等 细颗粒物质为主,东部地区颗粒较粗。海岸带升降有明显的周期性,全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加中。
气候特征
慈溪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6.0℃,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9.3℃。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风为主,年 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夏秋间多热带风暴。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土壤
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规则,土层深厚,肥力稳长,生产利用率高。近山平原母质复杂,多属水稻土,结构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深厚、土质均细、粘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质地以重壤为主,丘陵区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有红壤、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多石砾,粘粒含量高,质地为中壤至轻粘,酸性重,养分贫乏,保肥 保水性能差。滨海平原地区,母质均为海积物,自海边向内依次有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颗粒匀细,质地均一,粉砂含量高,含 可溶性盐类,呈中性至微碱性。七塘以南,多为中壤,耕层结构良好,蓄水保肥能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为新垦土地,成土历史短,富含石灰质,土质中壤至轻壤,团粒结构发育差,保肥保水能力弱。
慈溪雨量充足,但因人口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年人均水占有量仅578立方米,为浙江省人均占有量的24%,系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慈溪内陆水域计61.7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有较长河道73条,长770公里,河床坡降平缓,平均水深1.2~1.4米。南北向河道大都北流入海,主要有淞浦、古窑浦、淹浦、水云浦、四灶浦、三十弓江、周家路江等;东西向河道主要有快船江、公路横河、东横河、大古塘河、四塘河、六塘江、七塘江等。大小河渠总长5400公里,正常水位蓄水量3776万立方米。有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库13座,即凤浦湖、灵湖、窑湖、长溪水库、外杜湖、里杜湖、白洋湖、上林湖、梅湖、邵岙湖以及3座海涂水库,仅有总库容7653万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库5座、山塘154处,合计库容185.5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贫乏,可开采淡水资源仅782万 立方米/年。
慈溪海面居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水层浅薄,海水咸度低于外海,含沙量高且变幅大。海岸地貌形态变化和泥沙搬运的主动力为潮汐和潮流。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2.1米,历史最高潮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杭州湾为中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8.93 米,慈溪海域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
生物资源
植物
慈溪常见植物计169科89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银杏、杜仲、鹅掌楸。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种: 厚朴、四叶厚朴。
动物
慈溪动物属东洋界动物区系,陆水生动物资源丰富,脊椎动物292种,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昆虫更是数不胜数。
矿产资源
慈溪己知的矿藏有燃料(天然气)、金属(铜矿、银矿、多金属矿)、非金属(石英岩、石英、高岭土)等8个矿种,计矿点、矿化点12 处。
滩涂资源
慈溪市沿岸滩涂呈凸形伸向杭州湾,西部冲淤交替不够稳定,中部滩涂资源条件好,东部较窄,按海岸线至理论基准面的滩涂面积为416.7平方公里,-1.87米高程线以上滩涂面积为366.7平方公里,0.13米高程线以上的滩涂面积达172.3平方公里,是中国长江口以南沿海最大的成片滩涂资源之一。
1954年县境调整前
宋始有人口记载,主客户通计大小156380。元代无考。明代以丁纳赋,丁口记载时高时低,或多年相似,颇不正确。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规定“户口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常额,续生人丁永不加赋”,乾隆时,更将大小男女均列入人口统计,记载始较实际。民国元年(1912年),全县人口242719人。17年72465户,309269人,其中男169650人,女139619人。16年中年均增加4159人,递增事为15.3‰ ,以后,时有战争、饥贫、瘟疫,人口逐年减少,至36年为59813户,261493人,其中男136911人、女124582人。比17年下降15.43%,年 均减少2512人,递减率为8.1‰。解放后,人口回升。
1954年县境调整后
1954年,县境调整后,全县人口521706人,1959年590136人,1969年783057人,1979年874714人,1987年936596人。
截至2012年末,慈溪市户籍总户数425201户,户籍总人口1041904人,其中非农人口192089人。户籍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7.19:100,18周岁以下人口153682人,60周岁以上人口214273人。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5(以女孩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2012年末 慈溪市暂住人口登记在册总人数为97.61万人,其中男性53.97万人,18周岁以下人口13.61万人。
截至2013年末,慈溪市户籍总人口达到104.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5人(户籍人口迁移增长1210人),人口增长率为1.64‰,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2‰
2016年末,慈溪市拥有户籍人口1049386人,其中慈溪市级976254人。全市户籍人口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765741人和283645人;男 性、女性人口分别为515439人和533947人;17周岁及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38274人、258100人。全年出生人口7383人,其中男性3693人。2016年末全市拥有登记在册流动人口95.75万人,其中慈溪市级82.64万人。
2017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1052731人,其中慈溪市级977882人。全市户籍人口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769789人和282942人;男性、 女性人口分别为516905人和535826人;18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39515人、271240人。全年出生人口9209人,其中男性4766人。2017年末全市拥有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02.9万人,其中慈溪市级87.71万人。
2018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105.57万人,其中市级97.82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63.56万人和42.01万人;男性、 女性人口分别为51.80万人和53.77万人;18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4.00万人、28.3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318人,其中男性3777人。2018年末,全市拥有常住人口150.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 末全市拥有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09.41万人,其中市级91.69万人。
2020年末全市拥有户籍人口106.17万人,其中市级97.9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74.37万人和31.80万人;男性、 女性人口分别为51.98万人和54.19万人;18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4.08万人、30.0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476人,其中男婴3343人。年末全市拥有登记在册流动人口116.85万人,其中市级92.31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慈溪市常住人口1829488人。
民族构成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现县境人口均为汉族,以后,因婚嫁、工作调动、陆续迁入少数民族,也有恢复少数民族身份者。至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有个少数民族65人,其中蒙古族33人,满族23人,回族5人,壮族3人,瑶族1人。1982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 查时,少数民族己增加到11个,494人。至1987年底,全县有少数民族13个,511人,占全基人数的0.06%。
截至2012年,慈溪的民族以汉族江浙民系为主体。有28个少数民族,10929人,约占慈溪总人口的1.1%。
综合经济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7.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90亿元,增长7.7%。全市GDP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2.2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52.59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2.20亿元,增长11.0%。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3.0:60.6:36.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8和3.9。按常住人口计算,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37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7436美元),增长9.5%。
2020年,全市实现GDP2008.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宁波2.5、1.2和1.5个百分点。其中市 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8.28亿元,增长3.8%。全市GDP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8.39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8.37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81.54亿元,增长7.4%。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2.9:58.2:38.9,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3.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5%。预计,全年蔬菜、花卉苗木、果用瓜播种面积分别增长2.4%、0.8%、1.5%,肉类总产量增长7.8%,水产品总产量增长2.2%。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业、林业产值分别增长3.8%和36.0%;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下降4.1%和1.5%。油菜籽播种面积0.42万公顷,下降4.5%;蔬菜3.24万公顷,增长5.7%;花卉苗木0.29万公顷,下降2.4%;果用瓜0.75万公顷,下降1.3%。水产品总产量4.36万吨,下降4.6%,其中海水产品1.83万吨,增长6.7%;淡水产品2.53万吨,下降11.4%。
工业产值
201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90.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市级实现工业增加值584.77亿元,增长8.6%。全市14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98.00亿元,增长9.8%,其中市级121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1.03亿元,增长9.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看,在30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有11个行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01.00亿元,增长1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3.75亿元,增长9.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企业类型看,大、中、小微型企业 增加值分别增长14.6%、7.5%、9.7%;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5%、14.4%、4.8%、9.8%。2018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8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市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5.19亿元,增长1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036.52亿元,增长10.9%,其中出口交货值602.91亿元,增长12.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98.05亿元,下降1.7%;利润总额272.79亿元,下降2.6%。
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83.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市级实现工业增加值655.49亿元,增长3.8%。全市1631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0%,其中市级13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6%。从产销情况来看,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47.85亿元,增长4.0%,其中市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50.18亿元,增长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377.21亿元, 增长3.9%,其中出口交货值645.61亿元,增长3.1%。从产品产量来看,口罩(97.7倍)、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2.7倍)、人造纤维(1.8倍)、印染布(1.2倍)、房间空气调节器(1.2倍)、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94.8%)、电动自行车(41.3%)等产量快速增长。从效益情况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94.83亿元,下降3.1%;利润总额284.17亿元,下降2.4%。
建筑产业
2018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市级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71亿元,增长7.6%。全市14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0.48亿元,增长5.7%,其中完成省内建筑业产值235.75亿元,增长22.5%;全市完成竣工产值218.94 亿元,下降9.4%。房屋施工面积2997.37万平方米,增长6.5%,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3.68万人。
2020年全市17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8.0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完成省内建筑业产值137.24亿元,增长8.9%;全市 完成竣工产值77.01亿元,下降9.5%。房屋施工面积1816.65万平方米,增长15.3%,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3万人。
固定资产
201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市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41亿元,增长1.0%。全市民间投资315.21亿元,增长18.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0.85亿元,下降16.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2.35亿元,增长12.3%。 分领域看,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12亿元,下降10.7%,其中市级31.97亿元,下降27.0%。完成工业投资110.35亿元,下降16.4%,其 中市级64.29亿元,增长13.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2.41亿元,增长55.7%,其中市级136.98亿元,增长38.6%。2018年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68.82万平方米,增长39.8%,其中市级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53.03万平方米,增长49.5%。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民间投资增长8.6%。全年市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4%。分领域来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8.1%、12.3%、10.9%,其中市级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4.2%、10.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1.6%。全年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84.65万平方米,增长4.1%,其中市级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60.77万 平方米,增长26.0%。
贸易旅游
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75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下降12.7%。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 业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织品类、烟酒类、饮料类分别增长32.0%、6.0%、3.8%;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日用品类分别下降36.4%、34.2%、6.8%;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7.0%、4.2%。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销售 额增长18.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8.7%。
2020年全市实现网络销售额776.58亿元,位列宁波市首位、浙江省第8位。全年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总额19.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
2020年市级实现旅游总收入153.90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国内旅游收入153.83亿元,下降14.4%,旅游外汇收入96.08万美元,下降96.8%;接待国内外游客1687.35万人次,下降12.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87.10万人次,下降12.4%,接待入境游客0.25万人次,下降95.2% 。全年落户重大文旅项目20个,总投资498.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3.90亿元。其中周巷、掌起美丽城镇建设(投资 28亿元)开工,景区道路(湾底路、中官路)(投资 1.16亿元)实现竣工。
对外经济
2018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85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出口742.60亿元,增长12.5%,进口109.25亿元,增长14.1%; 市级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7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出口627.87亿元,增长11.7%,进口51.00亿元,增长19.8%。
2020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出口864.47亿元,增长10.8%,进口116.80亿元,增长12.2%; 市级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776.92亿元,增长10.5%,其中出口724.46亿元,增长10.3%,进口52.46亿元,增长13.7%。
财政金融
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5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78.93亿元,增长14.6%。城乡居民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1686.34亿元,增长13.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65.34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566.69 亿元,增长14.7%。
2020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21家,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含新股申购交易量)15962.90亿元,比上年增长59.1%;新开户数20371户,增长28.7%。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截至年底累计10家境内上市公司。
2020年末全市有保险机构4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86亿元,其中财产险20.86亿元,人身险23.00亿元。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类赔款、 给付16.0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给付11.92亿元,人身险赔款、给付4.16亿元。
民国时期,科技人员寥寥无几,亦无科技管理机构。解放后,科技人员逐年增加,科技组织相继建立,科技工作由农业逐步向工业扩展。1982年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开展体制改革,实行科技普及与成果推广相结合、引进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科技开发与横向科技协作相结合,逐步形成科学研究反应用、推广体系,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工农各业的振兴。
1980—1987年,乡办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年均增长速度达4.122%。技术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上升至23%。
20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7871件,其中发明专利3809件;专利授权14176件,其中发明专利781件。推动科技企业双倍增,入库国家科技型 中小企业437家,认定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313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3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80家,率先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三年翻番的目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2.3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市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7.74亿元,增长5.2%。2020年,市级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5家;新认定宁波市企业研究院4家,宁波市工程( 技术)中心43家,合计创建宁波市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家,数量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获得宁波市科技创新推动奖1个,宁波市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文化体育
慈溪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民国20年(1931年),就设有县民众教育馆。1950年以后,先后设立县文化馆、区、乡文化站、农村俱乐部、工人俱乐部、县青少年宫等。
2011年,慈溪市实现村落文化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各镇(街道)、中心行政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基本全覆盖,文化明珠企业达到113家,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掌起镇、观海卫镇大岐山村分别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 ),创建宁波市示范乡镇(街道)4个,文化示范村(社区)25个,慈溪市成为省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1年举 办“森林慈溪”文艺宣传下乡演出活动50场次,平安慈溪文艺法制宣传下乡巡回演出活动60场次。完成宁波市“千场戏剧进农村”演出300场次,慈溪市“百场戏剧进农村”700场次,送电影下乡4052场次。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点36处。新批民间博物馆14家。影视产业实现新突破,电影《上林书记之马家富》开拍,慈溪首部本土自制电视连续剧《上林恋歌》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2011年慈溪市已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6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82%。2011年末慈溪市有剧院、影剧院12个,市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51.16万册。
2012年,慈溪举办了中美篮球对抗赛、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邀请赛、中国女排精英对抗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2013再次年举办了NBA明星篮球赛,平均每2个月举办一次明星演唱会,梁静茹、刘德华、张学友等明星都来慈举办过个人演唱会。
2012年末,慈溪市有剧院、影剧院11个,市图书馆总藏书量达到55.2万册。2012年文化惠民工作共引进举办高端文化展览45场、文化讲座48场、文化演出50场,送戏下乡320场,送电影下乡4996场。
首部慈溪本土出品电影《爱谁谁》在中国各大院线放映;慈溪首部本土电影《80后的独立青春》开拍,由森岛执导,张佳宁、刘帅良、侯勇、曹炳琨主演的励志剧,2013年12月将登陆中国各大影院;2013年慈溪本土电影《风和日丽》亮相美国2013第九届好莱坞中美电影节。
2020年市级送戏剧进农村演出712场、送文艺演出22场、完成公益电影放映5371场、慈溪大剧院高水平演出65场。市文化馆“百姓课堂” 进村(社区)、进学校,共开设442课时,培训1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慈溪氧气·森林音乐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嘉年华系列活动,戏曲大奖赛等重大文化活动。提升秘色瓷品牌,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举办“一带一路”唐宋秘色贡瓷作品展。瓯乐《听·瓷》入选2020浙江省当代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文化馆总分馆实现镇(街道)全覆盖。省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较上年提升19位,进入前三十名。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办青瓷讲座、体验活动9场次,讲解接待220次,全年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2万余人次。
卫生医疗
解放前,县城有公、私立医院各1家,乡村有私人诊所数家及若干走访郎中。
1949年,现县境有18家私人诊所,病床16张,医生30名,平均千人占有病床0.035张、医生0.065人,普遍缺医少药,每遇疫病流行,死亡者甚众。
解放后,国家拨发大量卫生经费,其中1954—1987年累计投资2628.7万元,同时增设卫生机构,兴建医院,培养医务人员,防、治并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987年,国家下拨卫生经费301.8万元,县、区、乡(镇)医疗单位发展至68个,病床1175张,医务人员1540人,干 人占有病床1.26张、医务人员1.68人。
2012年,慈溪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工程、慈溪市红十字医院相关工程、逍林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峙山医院迁建工程基本完工。改扩建服务站78家,共有29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1.1%。在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新增17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药品“零差价”销售。自11年7月1日起,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特殊慢性疾病和普通门诊补偿水平,统筹区域内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得到提高。2011年末慈溪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09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00人,注册护士2311人,药师(士)445人,检验师284人,实有床位3419个;2011年总诊疗人次为1035.76万人次,其中门诊968.68万人次,急诊总量52.11万人次;2011年婴儿死亡率为2.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32‰。
慈溪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7%,制定《2012年慈溪市基层医疗机构过渡期药品目录》。8家市级医院启动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住院补偿和门诊报销比例,年末慈溪市参保人数达到77.24万人,参保率为97.3%,人均筹资额为510元,其中个人缴费150元。慈溪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统筹区域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3%。启动第四轮参合群众健康体检工程,60岁以上 老年人体检率达到80.2%,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0%。实施妇女健康提升工程,共检查99887例,检查率42.4%。慈溪市峙山医院迁建工程、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慈林医院主体结构结顶。2012年慈溪市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
2012年末,慈溪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87人,注册护士2584人,药师(士)483人,检验师284人,实有床位3369个。2012年总诊疗人次为1091.44万人次,其中门诊101.52万人次,急诊总量57.27万人次。2012年婴儿死亡率为3.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36‰,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29.24/10万。
2020年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97家,比上年增加42家,其中医院28家,增加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家,卫生院13家,村卫生室450家,门诊部62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7家,妇幼保健院1家。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705人,比上年增加502人,其中 执业(助理)医师4542人,注册护士4328人,分别增加216人、155人。年末全市实有医疗机构床位6855张,比上年减少151张。全年总诊 疗人次1635.43万人次,其中急诊99.93万人次,分别下降14.0和21.0%。基层就诊率74.4%,县域就诊率85.5%;全市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 约率90.6%。实施国家农村医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建设68家规范化村卫生室和50家合格化村卫生室,68.8%的基层医疗单位实现智慧结算。全市17家医疗机构与40家市外知名医院开展81个科室合作。
劳动就业
解放初兴建国营工商企业,始有全民所育制职工。经过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民所有制职工增加,共计23861名(含教师, 下同),1958年4大办工业",全民工业企业招收大批农村劳动力,并把供销社职工转入全民所有制,职工猛增到65750名。1961年,贯彻 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停办一批全民企业,供销社职工恢复集体所有制编制。1962年职工减至7981名,仅占1958年职工数的12.1%。1972年,办理1970年9月20日以前进单位的临时工转正手续,并招收新职工,全民职工增至9947名。1980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增至21175名。1987年,全县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共有22720名,比1972年增加1.29倍。集体企业职工50年代初,建立一批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告作社。至1957年底,全县共有集体所有制职工14931名。以后企业性质几经变化,职工人数几度增减,至1965年,共有 集体职工19667名。至1970年新增4613名,共计24280名,1979年后,集体工商企业增加,至1987年,职工增至36767名,比1970年增加1.4%。
2012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5748个,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4886个。5855名2012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年末城镇登记 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37%和2.26%。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62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0.20万人;市级新增创业实体2.39万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7.73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6%,保持在低位。
社会保障
1951年1月,保险公司慈溪特约代理处开始对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县以上供销社财产实行强制l保险,同时开展火险运输险、船舶险、职工人身险和耕牛险等5种自愿险。1954—1957年间,收保险费38.67万元。1958年6月停办保险业务。1981年3月恢复保险业务。到1987年,保险种类由开始时的2种扩大到16种,承保户数增加37.5倍,承保财产额增加11.4倍,收入保险费增加17.2倍。1981—1987年,保险费收 入共计960.70万元。
1954年赔偿款2898元,赔付率占收保费的6.85%。1955年降至2.58%。1956年,保险业务扩大,黯付额增大,其中团体人身险赔付率最高,为投保额的157.94%。是年赔付,骤升至11.17%。1957年为36.27%.比1954年上升4.3倍。1981年恢复保险业务,当年赔付串占收保费的2.55%。1986年赔偿各种灾害损臭案8300件,赔款93.53万元,赔付丰占46.61%。成为赔付比串最高年。1981—1987年,共处理赔案11125件, 共赔付253.22万元,赔付事28.21%。运输工具险自1951年始,赔付率极低,1955年仅占收保费的0.15%。1982年赔付769元,赔付事占3.39%。之后,交通事故频繁,赔付额和赔付率逐年上升,1984年赔付3.04万元,赔付率占16.94%。1986年为34.77万元,占54.19%。1987年赔付51.22万元,赔付事占47.71%。
截至2012年,慈溪市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累计分别达到69.02万人、56.15万人、22.79万人、39.20万人、35.7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土保分别新增参保15309人、6646人,累计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48万人、13.71万人,慈溪市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1.2%。调整提高职工养老和城乡居保养老金标准,慈溪市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享受人员、企业退休职工低标准 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企业退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79.9元,比调整前增加190.8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 金提高到140元/月,同时对未叠加享受其他养老保障待遇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参保人员增发20元/月。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历年个人账户支付范围,调整提高特殊病种的医保待遇,降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自付比例,职工医保待遇进一步提高。
2020年全市低保家庭8402户共计10355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9894万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627万元、物价补贴3591万元、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635万元,低保标准由上年的每人每月846元调整为891元。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3591万元,受惠人数累计达15.6万人次。全市17家养老机构、100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都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医养结合率达到100%。推广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鼓励促进社会养老服务,3A级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达到84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残疾职工平均人数360人。
生态建设
慈溪市城区大气环境优良率为94.8%,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16个河网站位劣Ⅴ类水位占总站位数的75%,比上年下降6.25个百分点,10个湖库水质均符合饮用水标准,其中Ⅱ类水质湖库占60%。积极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投入5000万元,重点实施峙山公园西扩二期建设,2011年新增、改造绿地面积57万平方米,中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9.6%。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1.16万亩,完成山地造林抚育6145亩 ,慈溪市林木蓄积量达到48.62万立方米,并评为“浙江省森林城市”。全年投入1.9亿元,建成污水管网62公里,新增排污接管单位1850家,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村)15个,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4.1%。
宗教概况
慈溪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宗教,有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协会和基督教三志爱国运动委员会四个市级宗教团体。截至2012年,慈溪市共有宗教活动活动场所89处,其中佛教寺庵20处,天主教堂24处,基督教堂45处。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美国贝克斯菲尔德
历史发展
北宋有县学,南宋有书院、私塾,元有立学,明有社学,清朝后期义塾崛起,文风蔚然。清末,废科举、创新学。辛亥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新学发展较快。
民国后期,战事仍频,民生凋敝,教育事业萎缩。
解放时,全县有中、小学217所,学生17183人。
解放后,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县境调整后,1955年,全县有中学3所,学生1814人,小学260所,学生37663人。
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两次盲目发展,经调整、整顿,得到纠正。
1983年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开始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至1984年,基本上扫除青少年中的文盲,普及初等教育。
1985年,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调动了地方办学积极性。
1986年,浒山等6乡镇率先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至1987年,全县有全日制中、小学420所,教职工4945人,在校学生96514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0.3%.逐步形成由普通教育、师范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机构组成的较完整的教育网络。
截至全市本学年拥有普通高中15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46所,小学80所,幼儿园18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65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079人,小学专任教师512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891人。本学年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6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15万人,初中在校学生数3.63万人,小学在校生9.03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5.42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98%,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99.7%。
学校教育
2020全年全市本学年拥有普通高中15所,职业高中5所,初中46所,小学80所,幼儿园18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65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079人,小学专任教师512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891人。本学年有普通高中在校生1.65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15万人,初中在校学生数3.63万人,小学在校生9.03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5.42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98%,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99.7%。我市与浙师大正式签约共建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投入使用。第三实验小学 东校区扩建工程完工交付,浒山中学综合改造工程(一期)全面完成改造。新潮塘、明月湖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
交通
高速公路
沪杭甬高速、沈海高速
干线公路
329国道:自杭州经萧山、绍兴、曹娥、浒山、宁波至舟山沈家门,全长298公里。慈溪境内段浒山城西至镇海澥浦东西向横贯全境。
中横线:329国道复线,西起周巷镇缪路村,东至龙山镇与329国道相连接,沿线途经长河、周巷、宗汉、浒山、坎墩、逍林、桥头、附海、观海卫、掌起、范市、三北等11个镇(街道),全长44.4公里。
604省道、樟新公路、匡庙公路
城际快速路
胜埠公路:慈溪胜山至余姚陆埠公路(胜山—横河段)是慈溪市的首条城市高架快速路,北起自沈海高速新浦互通,终于前应路,全长14.659公里。
慈溪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吴语是汉语中历史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主要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西上饶地区,习惯上俗称“江南话”、“江浙话”,使用人口将近8000万,在中国方言中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
《慈溪县志》对吴方言在慈溪市的源流与分布有专门的记载:吴方言有5个次方言,慈溪方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吴方言太湖片又分6个小片,慈溪处古越州与古明州交会之区,慈溪方言占2个小片:东部观海卫及以东原慈北、镇北部分,古属明州(宁波府),为吴语区太 湖片明州(甬江)小片;桥头及以西原姚北部分,古属越州(会稽府),属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
此外,观海卫镇内有一小块地区居民在家说闽东语,当地人俗称“燕话”,对外则用慈溪方言,是600余年前观海卫初建卫时,与建宁卫 (现福建霞浦县)对调之卫卒后裔。初时卫内门卫森严,当系一方言岛。其后渐与当地居民通婚,清初废卫所事,子孙便长居其地。这样,他们在外用当地方言,在家仍用闽语。
围垦文化
慈溪围海造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筑塘则始于宋庆历七年(1047)间始建的大古塘,全长80公里,经历340年完成,工程十分浩大。
此后的600多年中,人民陆续修建新塘、八塘、九塘、十塘,有的地段已修筑至十一塘,海岸线也随之北移。慈溪人民筑起巍巍480公里的新旧海塘,围垦出664平方公里土地,沧海终成桑田。
移民文化
早期的慈溪人多聚居在沿山一带,随着海塘的修筑北移东迁。同时邻近地区和外省人口也逐渐迁入,移民至此生产生活。明洪武年间,曾调福建富宁卫军5000余人戍守慈溪并留居,今观海卫一带居民多为其后裔。
据记载,公元前210年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和水手、百工等近五千人东渡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其渡口就位于如今慈溪境 内的凤浦岙村。
慈溪最早的人口记载自宋代始,慈溪县统计人口156380人,清同治九年,人口249225人,1954年县境调整后,总人口521706人,2004年底慈溪市户籍人口100.8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又涌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2004年底统计,慈溪市登记外来人口达57万余人。沿承千年的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成就了慈溪人民的移民文化。
青瓷文化
慈溪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之一,青瓷的烧制时间上始于汉,下终于宋。自晚唐至北宋的近两个世纪里,兴盛不衰,成为名副其实的唐宋瓷都。唐朝陆龟蒙赞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慈溪也是着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以上林湖青瓷为代表的越窑珍品,在唐代与金银器、宝器、丝绸并列为四大珍宝。从明州港出发穿越茫茫大海抵达斯里兰卡、印度等,最远的到达西班牙。
2001年8月,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恢复了中断千年的青瓷生产,成功仿制了鸡首壶、八棱瓶、香炉、三脚蟾蜍等精品。同时还研 制试烧出了能演奏美妙乐曲的系列青瓷乐器——越瓯、仿编钟,并随着慈溪民族乐团出访法国,为世界送去中国的历史文化瑰宝。
民俗风情
冬红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慈溪,人们却普遍这个节日叫“冬红节”,而不叫端午节。
有关冬红节的民间俗语:一、冬红花糕夏至面,吃之象格牛介健。二、冬红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三、啦蛳蛤蟆(癞蛤蟆)避冬红。四、吃过冬红粽,还要冻三冻。
杨梅节
慈溪市从198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杨梅节,杨梅节“以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不仅成为慈溪市的一大节庆盛典,也吸引着来自中国各地和海外的客人。作为中国的杨梅原产地,杨梅采摘游是慈溪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