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怀橘遗亲

怀桔遗亲陆绩,字公纪,其父陆康为汉末庐江太守,与诸侯袁术有来往。

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1]

后人有诗云: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目录

年少成名

陆绩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学识超过比他年长的人,同顾邵齐名,更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

陆绩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是东吴有名的老臣,襄阳庞统也是荆州有名的学者,虽然年龄都比陆绩大,但是都和陆绩关系友善。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事业,任命为陆绩为奏曹掾。陆绩专注于正道,因此更受敬畏。

建安十五年(210)庞统携周瑜灵柩赴吴。陆绩同全琮,顾邵一起去吊丧,三人与庞统结为深交。

英年早逝

孙权平定交州以后,陆绩转任郁林太守,加偏将军,让他统领士兵二千人。不过陆绩有脚疾,而学养深厚,为官不是他的志向。虽有参加军事,但著述并没有废弃,曾为易经作注,又作浑天图。自知将会逝世,便作辞说:“有汉室志士吴郡陆绩,幼时整修诗经、书经,成年时擅长于礼经、易经,受命南征,遇上疾病,遭遇命运的不幸,呜呼,悲哀啊!”又说:“由今开始,六十年以后,车可同轨道,书可同文字,遗憾我不能看见。”指的就是西晋统一天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绩去世,年仅三十二岁。 [6] 陆绩留下两男一女,都只有几岁就返归乡里,同族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到长大后才分开。

语惊四座

孙策占领江东后,驻扎在吴郡(今江苏苏州),陆绩成为其宾客。当时张昭、张纮、秦松作为上宾,一起讨论关于当下四海尚未泰平,须要用武力来平定各地,当时陆绩因年少,所以坐在最后面,于是他在远处大声说:“当年管夷吾在齐桓公下任相,九次聚合诸侯,一统天下,不用兵车。孔子说:‘远处的人不服从,只要专心修正文德,他们自己就会来投降的。’现今讨论的人不务求怀取道德的技术,而只是崇尚武功,我陆绩虽是年幼无知,但还未能安心。”听到少年陆绩的回答,张昭等人对他甚为惊异。

怀橘名区

怀橘井(陆公井): 孙策死后,陆绩被孙权派任为郁林郡太守,陆绩因此在贵港市南江村留下了一系列文化遗存。孝道为儒家文化,深受此文化影响的陆绩为其后来赴任郁林郡太守并对南江村民众影响颇深远。

郁林郡地处岭南,气候炎热,疫痢流行,环境十分艰苦。陆绩上任后发动民众在建筑郡城;在今南江村上黄屯凿井,人称陆公井,此举改善饮水和生活条件,减轻疫病传播。陆绩将任内所生女儿,取名郁生,其热爱这片驻地之情不难想像。五代时南汉贵州判史刘博古念陆绩怀橘孝母之孝道,遂在井边栽橘一株,故陆公井又称橘井,而本土居民更为直接,就将此井叫作怀橘井,并将此地地名亦定为怀橘坊,如今的社稷坛就叫“怀橘坊三多社稷尊神之位”。直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时任贵县知县东莞人蒋航还将布山故城这一带定名为“橘井名区”,至今牌楼尚存,可见陆绩在此间的影响何等深刻而久远。蒋航题橘井名区的牌楼。蒋航这个人名发帖时未曾核查市志,一直沿用文化局的资料“民国知县将航”的提法,这次核对市志后发现这真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市志记载的贵县清代历代知县中,广东东莞蒋航为光绪三十四年上任知县,此人科举为附生背景。光绪三十四年上任即1908年,光绪帝在位最后一年,而市志记载,宣统元年知县又为另一人名,由此判断蒋航任知县的任期不足一年即为1908年这一年,由此推断这怀橘名区四个字应该是蒋航于1908年身为知县时所题,距今已有98年历史!而蒋航在光绪三十四年到贵县上任前是在怀集县任知县,清代的怀集县属于广西省。而且蒋在光绪三十三年任怀集县知县期间曾在怀集县六祖岩也留有题词诗刻,遗憾的是暂时没有收集到这个题字,不然对照一下其在次年异地的另一题字那是相当有趣的。经过调查发现,这四个字的历史几近一百年!属于清代遗存,而非民国遗存。

此牌楼背面已空。就在此牌楼不远的东边即是橘井,站在这个方向即可看水面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