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心理定价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心理定价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目录

名词解释

心理定价即心理定价法,主要指在定价过程中利用顾客的心理制定价格。卖主应该考虑价格的心理学,而不能简单地考虑他们的经济学。

心理定价的方式

心理定价的主要方式有:

1、声望定价。所谓声望定价,是指企业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商品或名店的声望所产生的某种心理来制定商品的价格,故意把价格定成整数或高价。质量不易鉴别的商品的定价最适宜采用此法,因为消费者有崇尚名牌的心理,往往以价格判断质量,认为高价代表高质量,但也不能高得离谱,使消费者不能接受。

2、整数定价。对于那些无法明确显示其内在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通过其价格的高低来判断其质量的好坏。但是,在整数定价方法下,价格的高并不是绝对的高,而只是凭借整数价格来给消费者造成高价的印象。整数定价常常以偶数,特别是“0”作尾数。例如,精品店的服装可以定价为10000元,而不必定为9998元。

3、尾数定价。又称奇数定价,即利用消费者数字认识的某种心理,尽可能在数字上不进位,而保留零头,使消费者产生价格低廉和卖主经过认真的成本核算才定价的感觉,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其定价产生信任感。

4、招徕定价。零售商利用部分顾客求廉的心理,特意将某几种商品的价格定得较低以吸引顾客。某些商店随机推出降价商品,每天、每时都有一至二种商品降价出售,吸引顾客经常来采购廉价商品,同时也选购了其他正常价格的商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