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1934年,蕭士達高維契29歲時,他是蘇聯音樂界最閃耀奪目的新星,已經發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1934年,他在列寧格勒舉行《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的首場公演,嘉評如湧,緊接著在歐美各國公演,一時間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隱然已是蘇聯音樂第一人。
===抨擊===
然而這部紅極一時的歌劇卻惹惱了[[史達林]]。1936年,史達林觀賞該劇在莫斯科的首演,結果第一幕還沒結束便憤然離場。同年1月28日,一篇題為《不是音樂是混亂》的文章出現在《[[真理報]]》上,對這部歌劇及其作者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所有人都知道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後是誰,風向一下轉變,各大報紙和樂評人紛紛對《真理報》利爪下的獵物口誅筆伐,各省的工人與農民聚集在廣場上揚聲抗議,蕭斯塔科维奇瞬間從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高峰跌落神壇,變成了「人民公敵」。
蕭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響曲》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是蕭士達高維契獲得世界性聲譽的作品,是他的安魂曲,也是作者最富爭議的作品,蘇聯官方包括西方音樂圈都把它標榜為一部反法西斯的頌歌。
蕭士達高維契 1942年3月5日,他出逃到大後方[[古比雪夫]]市,和莫斯科大劇院樂團 生共寫 起,在空襲警報中完成 十五部 《第七 交響 樂》的首演。5個月以後,樂譜被裝入戰鬥機,飛行員冒着被擊落的風險將它投入列寧格勒。此時餓殍滿城的列寧格勒已經湊不齊一支完整的樂隊 首次排練時只來了20個人,一半 獨到之處在於:這些交響曲幾乎 樂手 在文化領域產生了實質性 是被擔架抬來的,骨瘦如柴 影響 指揮甚至揮不動指揮棒 但是其中 僅經過一次15分鐘的排練後 ,《第 交響 被認為是他最偉 在列寧格勒 劇場首演了,飢餓 交響曲:集諷刺與悲哀於一體 人們從四處聚攏進來 極具煽動性 在德軍的隆隆炮聲中 然而不知為什麼竟然也服從 樂團完美的完成 政黨路線……不論好與壞 演出 這都是 許多樂手在結束的 部使年輕的蕭斯塔科维奇獲得名望的交響樂 剎那暈厥過去
[[File:身着消防制服、頭戴消防帽的蕭士達高維契.jpg | thumb | 250px | left |身着消防制服、頭戴消防帽的蕭士達高維契 <br> [https://kknews.cc/history/8693aaq.html 原圖鏈接] ]]《第七交響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對蘇聯軍民士氣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將它宣傳為反[[法西斯]]的頌歌,並得到了盟國的好評。1942年7月19日,數百萬美國人在電台里第一次聽到了這首氣勢恢弘的音樂,《[[時代]]》雜誌將作曲家身着消防制服、頭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在他留守列寧格勒的日子裏,他還是一個稱職的民兵。 這也是他最富爭議的一部作品,蘇聯官方宣揚這是一部反法西斯的傑作,他自己也曾如此附和,但在他死後發表的自傳中,他推翻了這一說法:「《第七交響曲》是戰前設計的,所以,完全不能視為在希特拉進攻下有感而發。侵犯的主題與希特拉的進攻無關。我在創作這個主題時,想到的是人類的另一些敵人。」「我毫不反對把《第七》稱為《列寧格勒交響樂》,但它描寫的不是被圍困的列寧格勒,而是被斯大林所破壞、希特拉只是把它最後毀掉的列寧格勒。」 蕭士達高維契一生共寫了十五部交響曲,他的獨到之處在於:這些交響曲幾乎都在文化領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其中,《第五交響曲》被認為是他最偉大的交響曲:「集諷刺與悲哀於一體,極具煽動性,然而不知為什麼竟然也服從了政黨路線……不論好與壞,這都是一部使年輕的蕭斯塔科维奇獲得名望的交響樂。」 他是在外 巡迴表演的路上讀到這篇文章的,憤怒與恥辱令他透不了氣,不久他更悲哀的發現,昨日還對他笑臉相迎,讚不絕口的朋友們突然一心要將他拉入地獄,憤怒中他對友人格里克曼說:「如果有一天,我的雙手被砍斷,我還可以用牙齒咬住筆繼續譜寫音樂。」
憤怒過後,恐懼如潮水般襲來。這一年蘇聯的大清洗進入高潮,2000多萬知識分子被處決或莫名其妙地失蹤,死神的鐮刀在每個人的頭頂揮舞。他意識到自己在劫難逃,像當時許多人一樣,收拾起一隻手提箱,靜靜的呆在家中,等着某個夜晚克格勃將他帶走。他後來描述當時的心情:「我懷着一種有罪的感覺坐着,而事實上我沒有犯任何罪。」<ref name="哈里波特"/>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