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蕭斯塔科维奇的音樂作品既融合了[[後浪漫主義]](如[[古斯塔夫·馬勒|馬勒]])和[[新古典主義音樂|新古典主義]]風格(如[[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紀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因此他的音樂作品間中受到了官方的爭議,然而他的作品,普遍仍受到歡迎和好評。
 
1934年,蕭士達高維契29歲時,他是蘇聯音樂界最閃耀奪目的新星,已經發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1934年,他在列寧格勒舉行《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的首場公演,嘉評如湧,緊接著在歐美各國公演,一時間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隱然已是蘇聯音樂第一人。
 
然而這部紅極一時的歌劇卻惹惱了[[史達林]]。1936年,史達林觀賞該劇在莫斯科的首演,結果第一幕還沒結束便憤然離場。同年1月28日,一篇題為《不是音樂是混亂》的文章出現在《[[真理報]]》上,對這部歌劇及其作者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所有人都知道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後是誰,風向一下轉變,各大報紙和樂評人紛紛對《真理報》利爪下的獵物口誅筆伐,各省的工人與農民聚集在廣場上揚聲抗議,蕭斯塔科维奇瞬間從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高峰跌落神壇,變成了「人民公敵」。<ref name="哈里波特"/>
== 家庭 ==
蕭斯塔科维奇著名的作品包括他的[[交響曲]]和[[弦乐四重奏]],各15首,其中交響曲創作的高峰期在[[1930年代|1930]]-[[1940年代]],弦乐四重奏则是在后期([[1960年代|1960]]-[[1970年代]])。另外他分別為[[鋼琴]]、[[小提琴]]及[[大提琴]]各寫了兩首協奏曲;室樂方面,他亦創作了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及兩首鋼琴三重奏;[[歌剧]]方面,則以《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和《鼻子》較為著名。他一生中亦創作了不少的電影音樂、舞台音樂及管絃樂組曲,近年來開始有唱片商陸續為此錄製唱片。當中以他兩套“爵士樂組曲”尤為最著名。
蕭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響曲》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是蕭士達高維契獲得世界性聲譽的作品,是他的安魂曲,也是作者最富爭議的作品,蘇聯官方包括西方音樂圈都把它標榜為一部反法西斯的頌歌  蕭士達高維契一生共寫了十五部交響曲,他的獨到之處在於:這些交響曲幾乎都在文化領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其中,《第五交響曲》被認為是他最偉大的交響曲:集諷刺與悲哀於一體,極具煽動性,然而不知為什麼竟然也服從了政黨路線……不論好與壞,這都是一部使年輕的蕭斯塔科维奇獲得名望的交響樂 。<ref name="哈里波特"/>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