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國總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國總理

德國總理(英語:The Chancellor of Germany),是德國的政府首腦,德國總理是由德國聯邦議會未經辯論選舉產生,再經聯邦總統任命,就可以正式成為總理,而聯邦總統不能拒絕任命總理。德國總理通常為議會最大黨,即執政黨的領袖,另外設有副總理一職作為副手。

簡介

德國總理(Kanzler)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cancellarius",在中世紀表示一個皇家的官員(Geistlicher),他經常在一個由"Kanzlei" (拉丁語"cancelli" - 欄杆;柵欄)隔開的地方簽署文件。後來亦指帝國總理、首席總理(Erzkanzler)。在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時代,他掌管的機構是重要機構(Erzamt)之一。在普魯士和奧地利,19世紀的帝國結束之後,總理的職位又重新被引入。俾斯麥在北德意志邦聯時期(1867-1871)任聯邦總理,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後任帝國總理 (Reichskanzler)。二戰之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其總理簡稱聯邦總理(Bundeskanzler),但是不僅德國聯邦政府的首腦被稱為「聯邦總理」,奧地利政府的首腦也稱聯邦總理(Bundeskanzler)。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1954年7月17日生於漢堡。物理學博士。1978–1990年在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聯邦副主席。1991–1994年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1998年任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1998–2000年任基民盟總書記。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2009年10月28日、2013年12月17日連任。2018年3月14日再次連任。再婚。

評價

1、康拉德·阿登納(Konrad Adenauer)1949年9月15日—1963年10月11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2、路德維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1963年10月16日—1966年11月30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3、庫爾特·格奧爾格·基辛格(Kurt Georg Kiesinger)1966年12月1日—1969年10月21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4、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1969年10月22日—1974年5月7日 德國社會民主黨,代總理 瓦爾特·謝爾(Walter Scheel)1974年5月7日—1974年5月16日 德國自由民主黨5、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1974年5月16日—1982年10月1日 德國社會民主黨6、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1982年10月1日—1998年10月27日 基督教民主聯盟7、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1998年10月27日—2005年11月22日 德國社會民主黨8、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2005年11月22日—今 德國聯盟黨/基督教民主聯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