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看徐悲鴻與兒子徐慶平的馬誰更勝一籌

徐庆平,男,1946年9月生于中国北京,祖籍江苏宜兴[1][2]国画大师徐悲鸿儿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庆平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981年赴欧洲研究美术,巴黎大学美术学博士,也是中国获取留法艺术史专业博士第一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西方艺术史》《现代绘画词典》《光荣属于希腊》等。

徐庆平童年时与父亲的合影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徐庆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6年9月

职业:画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巴黎大学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

代表作品:《奔腾尺幅间》,《世界十大博物馆》

籍贯:江苏宜兴

人物经历

少年时代的徐庆平就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学习法文,青年时代的徐庆平在父亲的直接指导下,深研过中国书画艺术,对中国传统书画有很深的造诣。20世纪80年代,徐庆平先生又赴欧留学多年,后获得法国巴黎大学美术史博士。他也是中国惟一一位获取留法艺术史专业的博士。

教育经历

徐庆平和母亲廖静文

在徐悲鸿先生的4个子女中,徐庆平教授是惟一继承父业的。1946年徐庆平先生出生时,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为他特意镌刻了一枚印章,准备徐庆平将来长大以后,绘画时使用。不过,按照徐庆平父亲徐悲鸿先生的意愿,他认为学美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并不想让他的孩子学习绘画。当徐庆平一出生时,悲鸿先生仍然持这一观点,并对妻子廖静文女士说:“对这个孩子溺爱一点,学理也好,学文也好,不要学习美术。”然而,徐庆平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

大概是徐庆平生下来时,就从父亲那里接受了绘画的细胞,使他自幼就喜欢绘画。那时还不会拿笔的他,就喜欢围绕着父亲的画桌转悠。3岁时,徐庆平就跟着父亲学绘画,而且特别喜欢画马。

1958年,12岁的徐庆平刚刚在念初中时,他画的马就获得国际少年奖。“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徐庆平正好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这场“革命”终结了他的学业,他被下放到一个非常穷的农村去接受再教育, 又住在这个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这家人连自己都没有房子住,哪有房子给徐庆平住?无奈之际,徐庆平只好住在马棚里,天天与马为伴。

在这里,徐庆平生活确实非常艰苦,干的活又很重,傍晚收工回来后,浑身几乎一点劲也没有。不过,当徐庆平一看到马棚中的马时,劲就来了,也不觉得累,借此机会徐庆平多方面全方位既细致又系统地观察了马的生活习性,懂得了马的感情,熟悉了马的喜怒哀乐时的各种表现及神态,为他重新创作马的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这里,徐庆平画了马的许多速写。这一时期的徐庆平几乎成了一个“马痴”。

文革崭事

“文革”期间,徐庆平开始临摹父亲画的马,他画的马真有以假乱真的工夫。一天,徐悲鸿先生生前的一个学生到徐悲鸿家来看望廖静文师母,发现墙上挂着几幅关于“马”的作品,这位学生看了看墙上画的马,然后对廖师母说:“徐先生的这幅画怎么没有签名,真是太可惜了。”

廖静文女士笑了笑,告诉这位学生说:“这都是庆平画的。”对此,这位学生大为震惊,并连声称赞道:“这画大有先生之风,真乃虎父无犬子。”

不过,徐庆平在艺术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艺术是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如果只能成功地模仿父亲的马,那至多是一个画匠,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画家。

为此,他常常还深入到内蒙古了解那广袤的大草原上的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在那里,他观看了多场马赛的壮观景象,那些雄骏高大的马群,真使他激动不已。回来后,徐庆平先生将父亲画的马与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的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发现父亲画的马多为孤马。之所以如此,全然是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局限,表达的是自己在那个时代的无比悲愤而又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而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父亲所处的时代迥然有别,于是徐庆平笔下的马一改父亲的画风。从表现形式上看,他改变了父亲的只画孤马为多画群马。从而形成自己的笔墨潇洒,生动传神的马。

因此,徐庆平3笔下的马既有父亲笔下的影子,又有自己笔下的独到之处。有业内行家对徐悲鸿和他的儿子徐庆平画的马做过这样的比较后说:“徐悲鸿先生画的马,是奔腾、奋起、愤怒的马;徐庆平教授生活在国家安定环境之中,他画的马是一派祥和安宁气象。”

艺术见解

徐庆平认为,对于社会及教育的发展来说,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三者同样重要。大到民族、国家,小到个人素质,三者缺一不可。过去,中国的高等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地位、意义认识不足,而国外的艺术教育非常普及,接受艺术教育、学习艺术史是起码的素质教育。

主要著作

徐庆平 《八骏图》

视频

名画中的秘密——徐庆平解读拉斐尔名作《雅典学院》2018年1月23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