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徐常遇

增加 20 位元組, 2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big>徐常遇</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公元十七世纪)字二勳,号五山老人, [[ 扬州 ]] 人,生于 [[ 康熙 ]] 年间。精音律,为 [[ 广陵 ]] 创始者。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对增改。主张取尹柔和,节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辑有《澄鉴堂琴谱》。
<p style="text-indent:2em;">徐常遇弹琴的风格近于虞山派,但有中正跌宕之风,是广陵派的首创者。广陵派后来对于传统琴曲的加工、发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当时对待传统琴曲却非常慎重。他对" 古琴曲传至今日,大都经人删改"的情况,提出了" 古曲设有不尽善处,可删不可增"的原则。他认为如果" 大曲过于冗长重沓"是允许"大加删汰而成曲者。"他举出《 羽化登仙》删为《 岳阳三醉》, 《汉宫秋月》删为 《汉宫秋》,《 渔歌》删为《 醉渔唱晚》的例子说:删改者必须"能识作者之旨可。坚决反对"无知妄人,谬为妄删。"他认为删比增好一些,理由是删得不好,最多"如古玩字画之有破损,其未损处,故仍未尝减色也。"可是增添得不恰当,就象一碗清水加进了污浊,再也"无还原之日矣。甚至认为即使加得极佳,终非古人本来所有。他这样过分强调"古人本来所有",其实是限制了人们的发展创造,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他的这种思想被广陵派的发展所打破。后来的广陵派在琴曲加工和发展上的成就和特点,非徐常遇最初所能预料。
<p style="text-indent:2em;">徐常遇一生与琴为伍,平生弟子极多。从其学琴者有徐常遇的三个儿子徐祜(著有《雍门琴谱》,曾参与鉴定《微言秘旨订》)、徐襸、徐袆和其侄孙徐锦堂,还有释普照、长白唐公、马士俊(著有《琴香堂琴谱》)、孔毓、苏梅、许汝霖、徐秉义、甘应泰、梁镜、杨文言、范国禄、舒格、何金骧、李穣、方象璜、鲁鼐(著有《琴谱析微》)等人,就连当时炙手可热的权贵年羹尧、年希尧、陈梦雷等也拜在了他的门下。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徐常遇的学生中,较有成就的是他的儿子徐祜、徐袆和侄孙徐锦堂,及鲁鼐等。徐祜、徐袆兄弟俩幼承家学,曾去北京报国寺琴台角艺,因名倾京都而被称为“江南二徐”,康熙皇帝两次在“畅春院”召见仍余兴未艾。而徐锦堂则专心授徒,日与沈江门、 [[ 吴重光 ]] (吴重光再传吴文焕(著有《存古堂琴谱》))、王友衡、曹礼周)、江丽田、释宝月、 吴灴(著有《自远堂琴谱》)、李廷敬、乔钟吴、张敦仁、吴官心(著有《吴官心谱》,并再传李光塽(著有《兰田馆琴谱》))等琴家讲求演习,为广陵琴派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鲁鼐传马兆辰(著有《卧云楼琴谱》)、申涵诚、鲁宗文、鲁宗鲁、蔡升元、傅王露、 胡开今、 马文灏、汪士鋐、王弘、陈瑨、史顺、吴观、汪鹤孙等人。<ref>[http://www.yueqixuexi.com/guqin/20180518197637.html 《广陵琴派介绍 广陵琴派创始人徐常遇简介》
]乐器学习网</ref>。
{{Infobox person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