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彼得·柴可夫斯基

增加 3,06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文名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画像 =
|image =<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7/f5f0cf8165cd4a19a5c03a935498a226_th.jpeg" width="220" ><br><small>[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7/f5f0cf8165cd4a19a5c03a935498a226_th.jpeg 原圖鏈結]、[http://www.sohu.com/a/138889931_668695 圖片來自搜狐]</small>
|附注 =
|原文名 = {{lang|ru|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 }}
|官方网站 =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lang-ru|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ref>[http://inogolo.com/pronunciation/d1576/Pyotr_Ilyich_Tchaikovsky Inogolo.com]</ref>,{{bd|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ref>[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507/1501.html 1840年5月7日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 </ref><ref>[http://en.tchaikovsky-research.net/pages/Category:Family 柴可夫斯基家谱 - 柴可夫斯基研究所 .Tchaikovsky Research.2014-03-22[引用日期2018-09-30]]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3-10-01]]</ref> ,[[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後来者。<ref>[https://site.douban.com/151676/widget/forum/7772858/discussion/45481968/ “接触到人的灵魂深处”的柴科夫斯基 .豆瓣音乐.2012-04-17[引用日期2012-07-09]]</ref> [[File:柴可夫斯基2.jpg|缩略图|左|[https://baike.baidu.com/pic/%E5%BD%BC%E5%BE%97%C2%B7%E4%BC%8A%E9%87%8C%E5%A5%87%C2%B7%E6%9F%B4%E5%8F%AF%E5%A4%AB%E6%96%AF%E5%9F%BA/3968153/0/54fbb2fb43166d22f18f4c76482309f79152d25c?fr=lemma&ct=single#aid=0&pic=54fbb2fb43166d22f18f4c76482309f79152d25c 原图链接]柴可夫斯基:[[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
==生平==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後在[[法院]]工作。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後,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後在[[法院]]工作。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後,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ref>[http://www.chinadp.net.cn/culture_/cultureart/music/2009-05/07-3900.html 西洋古典音乐巡礼之苦闷的柴可夫斯基 .中国残疾人网[引用日期2013-10-21]]</ref> 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柴氏在与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 [[ 俄国 ]] 铁路大亨富孀{{link-en|娜杰日达·冯·梅克|Nadezhda von Meck|梅克夫人}}通信。後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後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後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後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正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謎。<ref>[http://www.chinese.swust.edu.cn/s/17/t/754/a/28601/info.htm 音乐名家:柴科夫斯基 .人文素质教育网.2012-01-06[引用日期2012-07-09]]</ref> 
==音樂成就==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對旋律性的重視;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可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评价==
 
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处在腐朽的[[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苦闷压抑的感受。
 
他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捕捉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体验。他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国]]音乐发展的成就;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重视向民间音乐学习,他把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把清晰而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富于独创性地有机地融合在他的作品中,为俄国音乐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
 
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DEFAULTSORT:Tchaikovsky, Pyotr Ilyich}}
[[Category: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Category:俄罗斯 作曲家]][[Category:歌劇作曲家]][[Category:芭蕾作曲家]][[Category: 浪漫主义 作曲家]][[Category:俄羅斯正教徒]][[Category:法國裔俄羅斯人]][[Category:烏克蘭裔俄羅斯人]][[Category:烏德穆爾特共和國人]][[Category:19世纪记者]][[Category:LGBT音樂家]][[Category:俄羅斯LGBT人物]][[Category:葬于季赫温公墓]]
97,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