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彭少逸 照片網址

彭少逸(1917年11月9日-2017年5月6日),湖北省武汉市人,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燃料化学家、催化剂专家。 1947年至1949年留学美国。 1949年回国后,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 彭少逸先生是著名化学家,我国催化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从事物理化学、色谱催化方面的研究。他早年从事石油炼制和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1947年赴美留学,1949年回国到大连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后改名为大连化物所)任研究员,并担任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的研究和色谱分析等开创性工作。参与对合成汽油异构化的研究,从开发、设计到实现工业化生产,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60年以后研究成功柴油中芳烃的抽提,应用于生产实践。他发明了碳纤维高效脱氧催化剂及以活性炭为载体的非贵金属脱氧催化剂等,应用于高纯气体的生产。他创立了柱内显色指示剂快速测定油品中烃类组成的色谱方法和薄层吸附剂快速分析气态烃的色谱方法,开创了催化新材料和多项催化动态分析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理论性和应用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撰有《纤维催化剂的理论与应用》,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指导进行的钯炭纤维催化剂的研究1979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指导进行的新型脱氧催化剂的研究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科技奖励。 [1]

目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