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歸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歸藏》
來自網絡的圖片

歸藏 典籍《三易》之一

《歸藏》[guī cáng]是《三易》之一,與《連山》《周易》統稱為《三易》。該易書是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連山》、《歸藏》是中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或其它名稱。

案《歸藏》之名,現存文獻最早見載於《周禮》和《山海經》。《周禮·春官·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歸藏》是中國古文化的典籍,歷來人們認為它們是《周易》的前身。[1]

中文名 作 者 其它相關
歸藏 據傳為天皇氏所作 《連山》《周易》

三易

《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現已出土發現)《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相傳天皇氏作《歸藏易》,另有傳軒轅氏所作,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軒轅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並稱為「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製曆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繫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說《連山》與《歸藏》於漢代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千古之謎。顧炎武《日知錄‧三易》:「連山,歸藏非易也。而雲易者,後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2]

研究

  • 《歸藏》易的基本特徵及其與《坤乾》的關係

《歸藏》之名,現存文獻最早見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以及《山海經》。歸藏在秦書中有精簡版,即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的:「《歸藏》四千三百言。《歸藏》藏於太卜。」晉干寶《周禮注》、宋朱震《易叢說》、李過《西溪易說》、羅泌《路史》等書存有《歸藏》的一些佚文,清馬國翰、黃奭等人有輯佚本。但對於此《歸藏》,很多學者懷疑其真實性。

漢代著作《周禮·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有六十有四」。這就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它們的共性在於:三者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迄止三國時,人們對《連山》《歸藏》有確鑿證據的了解,僅僅如此而矣。至於流傳的《連》《歸》用七、八,以不變為占等,不過是後人依據《左傳》《國語》中的「遇艮之八」、「貞屯悔豫皆八也」等筮例而作出的一種推測,至於後人稱《連山》為夏易、《歸藏》為殷易、黃帝易,更只是一種想當然的揣度,於史無據。排除了南宋王應麟誤將他人注語「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當作《山海經》正文輯入類書《玉海》而不能計外,《周禮》也是最早記載《歸藏》的文獻。《周禮》是西漢時晚出的古文經,它出自戰國至秦時吸取了各地法家、陰陽五行家思想追求「大一統」的儒者之手。因此其所稱引的《歸藏》必出現在先秦時期。相傳《歸藏易》是以坤卦為首,萬物皆歸藏於地。每一象都是以「氣」為主;天氣為歸,地氣為藏,木氣為生,風氣為動,火氣為長,水氣為育,山氣為止,金氣為殺。《歸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 秦簡《歸藏》

王家台15號秦墓出土的394枚約4000字的易占簡,荊州博物館王明欽認定是《歸藏》,後有的學者稱為秦簡《歸藏》。廖名春認為《歸藏》中的《鄭母經》。 值得注意,連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簡與《歸藏》」,斷其「是後人利用《歸藏》筮法重新編制的筮書」,即認為不能稱作《歸藏》。

  • 傳本與偽本

經過對比,發現王家台秦簡《易占》與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所錄文字有多條相同,而與《三墳書》之《歸藏》易全不相涉。 因此,馬輯《歸藏》被認為是殘存形態的真的傳本《歸藏》,而《三墳書》之《歸藏》不可信,為偽歸藏。[3]

現況

一說《歸藏》在漢朝已佚,因為《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明朝楊慎以為漢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注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重啟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占》不僅是《歸藏》,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

今僅存《初經》《六十四卦》《十二辟卦》《齊母經》《鄭母經》《本蓍篇》《啟筮》等七篇。

參考文獻